郭亮


标签:
郭亮摄影 |
分类: 所见所闻 |
郭亮是万仙山景区的主要组成部分,郭亮村,是为纪念东汉义军将领郭亮而取的村名。
郭亮村位于太行腹地,房子倚山崖而建,村前咫尺是百米悬崖,村后是高耸的山峰,自古交通闭塞,出山艰难,只有一条小路通向山外,天梯是郭亮人的必经之路,720级台阶,镶嵌在200米高的绝壁上,最窄处20多公分,险要处须侧身才能通过。多少年来,郭亮人吃的没盐酱醋和日用品都是从天梯下背上来,买来的牛犊、小猪都有是从山下抱上来,长大后,却要绕道30多里经山西地界下山去卖,天梯险峻,不知有多郭亮人失足落梯,轻者致残,重者丧命。
天梯是郭亮的生命梯,也是郭亮的苦难梯、贫穷梯。1972年,不甘苦熬的郭亮人在党支部书记申明信带领下,向绝壁要生路,要通道,全村挑选出13个青壮劳力,组成突击队,用土专家、土办法在红岩绝壁
上测出隧道线,聚在天梯下举拳面壁,发誓要凿穿绝壁,打出通向山外的大路。当时的民谣说:层层石阶级级险,辈辈出山步步难,悠悠岁月年年走,嘘嘘喘息声声叹,赳赳硬骨拳拳心,叮叮铁锤当当钎,铮铮盟誓谔谔言,爷爷不叫孙孙攀。
修路没有钱,全村卖牛羊,卖药材,卖山果筹资。突击队员每天的伙食费只有1角4分钱,一日三餐喝玉米粥配自家腌的老萝卜。在无电、无机械的条件下,凭手工用五年的时间一锤一钎的凿出1250米长,6米宽,4米高的隧道,开出石方26000产方米,打秃钢钎10多吨,打烂铁锤上千个。上至70岁的老人,下至十几岁的娃娃轮流上工地,清理石碴,人人肩头成茧,十指流血。在工程最困难的时候,辉县教育局100多名教职员工在局长原永同志的带领下赶来援助,加快了工程进度,1977年5月1日竣工通车,郭亮洞是南太行第一个横穿绝壁的隧道,号称太行隧道之父。
郭亮隧道外侧的35个天窗,当初是为了便于排碴,如今成为通风透光的观景台。真是:十三壮士出郭
亮,抡锤执钎凿太行,打通天堑破石壁,横断千仞穿一廊。郭亮洞被人称为绝壁长廊。国外朋友来郭亮采访,称绝壁长廊为世界第九大奇迹。
郭亮洞的开通,为郭亮村的发展奠定了基础。20世纪末,有40多部影视剧在此摄制,郭亮村被誉为“华夏影视村”。全村群众多次在剧中担任群众演员。许多农家收藏着道具、图片、资料。谢晋、于本正等在郭亮长住数月,并贸下墨宝。村里还保存着谢晋居住的房子和用过的物品。在农家留宿,可以看到在郭亮拍摄的影视剧光碟,可听乡亲们讲述导演、演员和拍摄中的趣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