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龙梅村-感受古老的文化气息

标签:
海南定安龙梅王弘诲摄影文化 |
分类: 所见所闻 |
走进龙梅村-感受古老的文化气息
2010年3月14日,为了更好感受海南古老的文化气息,报名参加了由海南日报联合阳光岛社区推出“探访王弘诲故居—定安龙梅村”活动,活动现场邀请海南文史专家林冠群现场讲解王弘诲的故事。
村中有至今四百多年保存完好的三座古建筑:八角殿、王氏宗祠、太史坊。
定安县雷鸣镇龙梅村是王弘诲的故居。王弘诲,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登进士,历任翰林院编修、会试同考官、南京史部右侍郎、南京礼部尚书等职,卒后被朝廷赠太子少保。在文学上卓成一家,著有《尚友堂稿》、《吴越游记》、《天池草》、《来鹤轩集》、《南溟奇甸录》、《南礼奏牍》、《文字谈苑》等名篇。他一生为官贤能清正、同情民众、关心教育事业。明万历四年(1576),王弘诲以一纸奏折《奏改海南兵备道兼管提学道疏》上书朝廷,请求万历皇帝在海南设提学道,让海南儒生就地参加会考。这个奏疏得到了万历皇帝的允准,并付诸施行。这便是海南民间著名的“奏考回琼”。此举大大促进了海南教育事业的发展。
王弘诲故居始建于明嘉靖年间,占地约500平方米,为四合院式建筑,现存大屋二幢,横庑小屋一幢。前后大屋均为一幢三间式砖木建筑,悬山式顶,正脊之鸱尾顶饰已坍坏。前院有照墙,左侧有院门。故居右边为王氏宗祠,系王弘诲明代万历年间筹建。王氏宗祠由山门、八角殿、正殿、二侧庑廊组成,悬山式顶,今山门、庑廊已损毁,八角殿明末曾毁于焚烧,清康熙年间重修,为歇山式顶,正殿进深3间,面宽5间,是一座仿古宫殿建筑。祠里存有清代匾额及现代名人题额多块,1994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古居左边为太史坊,始建于明万历二年(1574年)。太史坊为四柱三孔石雕牌坊,通高5.1米,全宽7.3米。牌坊呈瓦楞式顶盖,造型古朴雄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