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连载光复台湾纪实 |
分类: 长篇连载 |
日本政府原以为台湾是块“肥肉”,但真正占领后,却像背上了一个沉重的包袱。首先是台湾人民的抗日斗争像暴风骤雨一样凶猛,其次是吏治非常腐败,接连发生了通信局、财务局与凤山县三大贪污案,连民政部长大野春也卷了进去,以至于当初占领台湾的喜悦很快被严酷的现实抹了去。
最让日本政府头痛的当然还是经营问题。为了维持日本在台湾的行政机构和军队的开支,每年需由国内补助一大笔经费。据史料记载,1896年,东京补助台湾700万元,1897年又给了600万元,其后两年分别给了400万和300万。当时欧美的舆论讥讽日本说:“台湾对于日本,不过是一件奢侈品。”
日本人当初抢夺台湾,当然不是要把它当作花瓶摆设。因此,当台湾像个“老虎机”一样不停地吃进“角子”时,日本国内一些人不耐烦了,说:既然无法征服台湾,不如把它卖掉算了。有人还提议,仿照俄国把阿拉斯加卖给美国那样,把台湾卖给法国,开价一亿日元。台湾第三任总督乃木希典则主张将台湾售给英国人,一时形成“乃木出卖台湾之讥议”。
在十八、十九世纪的世界,买地还是很盛行的,美国除了起初的13个州外,大部分领土都是买来的。它还曾通过美西战争打败西班牙,一次次强迫西班牙以几千万美元的价格将殖民地菲律宾卖给美国。
在这种时代大背景下,日本人出售台湾并不奇怪。当时法国和英国得到信息后,都透过秘密渠道向日本政府表示愿意做这笔买卖。
日本出卖台湾的消息也很快传到了中国大陆,传到了避居大陆厦门鼓浪屿的台湾绅商林维源的耳朵里。
林维源,字时甫,台湾淡水人,祖籍福建龙溪(今龙海市)。祖父林平侯早年移居台湾,因经商致富,父辈时家业发达,已是台湾首富。1879年,林维源以内阁中书,督办台北建城工程。竣工后,授四品卿衔。1884年,法国人突然挑起中法战争,调集舰船,准备攻打台湾。台湾顿时紧张起来,到处修筑炮台,准备迎战侵略者。林维源从家财中拿出20万两银子,用于台南建筑防御工事,后又捐50万两,以充军饷。清廷于是特授他内阁侍读,升太常寺少卿。1886年台湾巡抚刘铭传办抚垦,委任林维源为帮办。林维源动员台湾民众大力拓地垦荒,岁收粮达20余万石。1891年,清廷为表彰他的政绩,擢升他为太仆寺正卿。1895年5月日寇侵占台湾后,林维源被公推为“台湾民主国”议院议长。林维源虽未就职,但却捐资100万两银子作抗日保台的经费。在他的带动下,“富商巨室倾资助军者,为数亦多”。
林维源是台湾知名人士,在台湾有庞大的产业。日本殖民当局想以此留住林维源,并诱以高官,三番五次劝诱他留下来与日本人“合作开发台湾”。林维源拒绝了,他抛下产业,怀着对故园的无限留恋,携妻儿内渡厦门,在风景秀丽的鼓浪屿住了下来。他常常登上与台湾仅有一水之隔的鼓浪屿日光岩,眺望海上万顷碧波,东望敞园,渴盼早回家乡。因此,当日本准备出卖台湾的消息传来,他是多么激动啊!他当即决定捐资400万元,同时挨家挨户去访在厦门的台湾故旧、富商绅士,动员他们出资,共同赎回台湾岛。
赎金落实之后,林维源即上奏清廷,请与日本洽商赎台事宜。但李鸿章认为,赎回台湾还是守不住,故清廷对此议不予支持。而日本人这时大概又想起了台湾将来可能给日本带来的好处,便公开声明台湾不卖了。喧嚣一时的“台湾卖却论”就此沉寂下来,林维源白忙活了一场,台湾还在日本人手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