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文化博客方兴东演讲 |
分类: 信息通报 |
听“中国博客教父”方兴东谈博客
4月20日晚,被誉为“中国博客教父”的方兴东博士,应厦门网博客节组织者的邀请,在厦门大学克立楼三楼报告厅以《博客发展和博客文化的意义》为题发表演讲,阐述他对中国博客现状与未来发展的看法。他断言,经过五年的努力,中国博客已经完成了初步大众化的过程。
方兴东博士1996年进入互联网,1999年创办互联网实验室,2002年创办“博客中国”,成为中国博客的推手。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他为自己能全程亲历两件大事而深感庆幸:一是全程亲历了互联网创业浪潮,二是亲历了浙江义乌小商品市场的发展,因为他是义乌人,他的家人和亲戚朋友都深入其中。他说,这两件大事,前者是高科技创业的典范,后者是农民创业的典范。他的人生因此而改变。
在当晚的演讲中,方兴东为厦门博友和来自厦门大学、集美大学、厦门理工学院的同学们梳理了中国博客五年来的发展历程:2002年,“博客”中文命名;2003年,出现了木子美和反黄事件,博客影响力初现;2005年,中国博客进入大众化阶段;2006年,视频博客成为新的增长点;2007年,博客开始群组化、社区化。他预言,奥运会在北京举行的2008年,移动博客将成为新的亮点。
方兴东说,博客是人类前所未有的创新平台,它不仅仅是一种应用,而是一种文化,一种新的观念,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是一个人在网上的家,是网上的自己。用一句话来概括:博客就是个人交流沟通的中心。在这位“中国博客教父”看来,中国博客至少有五个鲜明的特点:一是精英与草根互动,二是主流和新锐并生,三是虚拟和现实互动,四是本地生活和话题的舆论场,五是意见领袖、高校师生、活跃网民、媒体人士是其中的“活跃分子”。
方兴东引用两句名言对1.0时代与2.0时代作了比较:1.0时代是“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2.0时代是“人人都知道你不是一条狗”。他笑着说,你是什么,就看你在博客上的表现了。他预言,在博客全球化与本地化都将不断深入的未来3—5年,博客将成为杀手级应用:人们会因为博客而上网、而买电脑;博客数量将超过网民数量:家庭博客、一人多博客、手机博客;博客传播对传媒的变革主要体现在受众阅读习惯的根本改变。
谈到人们给他戴的各种“帽子”,这位正在清华大学作博士后研究的互联网风云人物坦承,他个人比较喜欢“旗手”这顶“帽子”,因为他喜欢摇旗呐喊,尤其喜欢为来自草根的创新和创业精神摇旗呐喊。至于为什么偏爱草根,方兴东的回答斩钉截铁:草根是力量的源泉,谁把握住了草根,谁就拥有了未来。
方兴东博士的演讲信息量还是蛮大的,稍觉遗憾的是这位“中国博客教父”不太擅长演讲,感染力不够,致使现场气氛有些沉闷,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演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