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的名人馆——国父纪念馆

标签:
旅行笔记人文地理 |
分类: 行走台湾 |
国父纪念馆位于台湾省台北市仁爱路四段,为纪念孙中山先生百年诞辰而兴建。
纪念馆占地35000坪,为宫殿式建筑。馆外有中山公园环绕,还有九曲桥、池塘、假山、柳树等景色点缀。馆内四大展览室装饰精美,设计新颖,展示中华民国建国史及现代名家艺术品。此外,馆内的表演厅、灯光、音响设备一流,经常举办高水准的音乐会。"国父"纪念馆成为市民户外活动、休闲以及欣赏艺术,文化演出的综合性场所。
国父纪念馆于1964年筹建,落成于1972年5月,是台湾著名建筑设计师王大闳的作品。原隶属于台北市政府,1984年7月改隶台湾当局"教育部",并合并阳明山中山楼,机关名称从国父纪念馆管理处易为"国立"国父纪念馆。
http://s13/mw690/001muyLUzy7pJlFtFDufc&690
纪念馆的色调朴实且耐看,具有淡薄而宁静致远的气质,整个建筑散发着一种东方古典的含蓄美。从造型上看,整个建筑接近完美。
http://s16/mw690/001muyLUzy7pJlGoaSz5f&690
走进纪念馆一楼大厅,迎面就是孙中山先生铜像,中山先生端坐沙发之上,左右有持枪卫兵护卫。
http://s16/mw690/001muyLUzy7pJlGoaSz5f&690
整座大厅庄严雄伟,气势恢宏,不由让人肃然起敬。
http://s6/mw690/001muyLUzy7pJlFhHA995&690
孙中山铜像高 5.8米,重达17吨。中山先生正襟端坐,栩栩如生。两侧是国民党党旗。
http://s6/mw690/001muyLUzy7pJlFhHA995&690
台座上镌刻着中山先生题写的《礼记·礼运》上孔子论述“大同”社会的一段话:“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国父纪念馆常年有礼仪卫兵在这里执勤,而且每隔一定时间,会举行三军仪队交接仪式。http://s3/mw690/001muyLUzy7pJlFdcKmb2&690
这就是国父纪念馆换岗仪式。
换岗仪式很受参观者的欢迎,礼兵们的军姿为纪念馆增添了更多的威严色彩。http://s5/mw690/001muyLUzy7pJnnbiRe24&690
大厅左右两边,是宽敞、明亮又气派的"国父"孙中山史迹展东室和西室。
东室是以中山先生与中华民国为主题的展览室。http://s3/mw690/001muyLUzy7pJlFJkHw22&690
我们从图片和浮雕上可以看到中山先生光辉伟大的一生。http://s2/mw690/001muyLUzy7pJlGgLqF71&690
西室则是以中山先生与台湾为主题,并有有关台湾历史的介绍。里面收藏有孙中山于民国13年【1924年】4月12日手书的《国民政府建国大纲》,简称为《建国大纲》,全文仅二十五条。这是中华民国成立后,孙中山针对国家建设所提出的规划方案。
纪念馆二楼有中山"国家"画廊和孙逸仙博士图书馆,"中山国家画廊是国家级艺廊",据说经常邀请国内外知名的艺术家在此展出,孙逸仙博士图书馆藏书三十余万册,还有藏有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印玺可阅览。
"国父"纪念馆一楼北面,是可容纳2500多人的大会堂,总面积2844平方公尺,为台湾岛内最大型的表演场地。这里还设有演讲厅、中山讲堂、逸仙书坊,演讲厅常有学术性、生活性的讲座。http://s15/mw690/001muyLUzy7pJp2liOi8e&690
纪念馆被面积共计11公顷的中山公园环绕,中山公园的造形,是以公园正中央升旗台、喷水池与馆建筑物为轴线,两边采用对称方式设计,其主要植物的配置也采用对称方式种植。北面是健康步道区,建有长120公尺、宽1.2公尺,采用花莲特产--墨绿色小卵石所铺设的健康步道;西面是中山碑林展示区;南面是喷泉池、花坛区、草坪区;西南面是绿意盎然、垂柳摇曳的翠湖区。
国父纪念馆是台湾市民户外活动、休闲以及欣赏艺术,文化演出的综合性场所。同样也是大陆游客去台湾旅游必去景点之一。
孙中山 -
中国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
孙中山(1866年11月12日--1925年3月12日),名文,字载之,号日新,又号逸仙,幼名帝象,化名中山樵。
他是中国近代民族民主主义革命的开拓者,中国民主革命伟大先行者,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的缔造者,三民主义的倡导者,创立《五权宪法》。他首举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旗帜,"起共和而终两千年封建帝制"。
孙中山生于广东省香山县(今中山市)翠亨村的农民家庭。
青少年时代受到广东人民斗争传统的影响,向往太平天国反清事业,自诩"洪秀全第二"。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成立中国同盟会。1911年10月10日(宣统三年)新军中的革命党人暗中联络,决定当天晚上起义。辛亥革命后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任期1912年1月1日--1912年4月1日)。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逝世,1929年6月1日,根据其生前遗愿,葬于南京紫金山中山陵。
1940年,国民政府通令全国,尊称其为"中华民国国父"。
孙中山著有《建国方略》、《建国大纲》、《三民主义》等。其著述在逝世后多次被结集出版,有中华书局1986年出版的十一卷本《孙中山全集》,台北1969、1973、1985年出版的《国父全集》等。
孙中山为了改造中国耗尽毕生的精力,在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也为政治和后继者建立了坚固而珍贵的遗产。
前一篇:台湾的山——阿里山
后一篇:江苏名寺(2)——大明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