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道观(1)——中岳庙

标签:
旅行笔记人文地理 |
分类: 行走河南 |
中岳庙位于河南省登封市嵩山南麓的太室山脚下,总面积11万平方米。是五岳中现存规模最大、保存较完整的古建筑群,为中州祠宇之冠。
中岳庙是祭祀岳神的场所,又是重要的道教宫观。道家尊中岳庙为“第六小洞天”,为周朝的神仙王子晋的升仙之处。
登封中岳庙始建于秦,原名太室祠,西汉元封元年(前110年)汉武帝令祠官增其旧制,太室山也被封为“嵩高山”,简称“嵩山”,名列“中岳”。东汉安帝元初五年(118年)增建“太室阙”,北魏时改为中岳庙。现存庙宇为大多为清代重修。
中岳庙金碧辉煌,如宫殿般的雄伟壮观,国内庙宇罕见。其布局制式与北京故宫相似,得宠于历代帝王。在视觉上极为震撼,可以敬称为中岳大庙。
中岳庙为嵩山的镇山神祠,嵩山之魂,是嵩山之行的必游之地。http://s11/mw690/001muyLUgy6LgOBqMpsaa&690
整座庙宇沿中轴线从南向北,由低而高,依次为中华门、遥参亭、天中阁、配天作镇坊、祟圣门、化三门、峻极门、崇高峻极坊、中岳大殿、寝殿、御书楼,共十一进,全长1.3华里,现存明清建筑近四百间。正是这些亭门宫殿,构成了中岳庙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
中华门具有清代建筑的精致华美,但是我个人并不是很喜欢中华门这称谓,感觉很民国化了。http://s6/mw690/001muyLUgy6LgOEENQ9e5&690
穿过遥参亭,就是主建筑群中的天中阁。
石狮之后,是辟有三个门洞的高台楼阁。台高7米有余,上面有面阔五间、进深一间的重檐歇山式建筑,覆以绿色琉璃瓦,四周筑有女儿墙。
天中阁是极有气势的,如同皇宫内城一般。
我们可以登城楼一游,举目四望,东有牧子岗,西临望朝岭,南接玉案山,北依黄盖峰。这是嵩山脚下的美丽风景。http://s7/mw690/001muyLUgy6LgOIPUwK36&690
庙内古柏参天,碑碣林立,珍存着许多文物瑰宝。
沿甬道拾级而上,便是配天作镇枋。枋起三架,雕琢华丽。正楼额书“配天作镇”,左右配楼分别书“宇庙”、“俱瞻”。http://s16/mw690/001muyLUgy6LgOKNrPN8f&690
配天作镇枋后为松柏掩映的崇圣门。此门为过往门庭,建筑为清代风格,目前被改做财神殿,应该是顺应大势吧。
崇圣门前甬道东西两侧,有宋代石碑三通、金代石碑一通,因为四通碑的撰文者都是当时状元,故称“四状元碑”。http://s15/mw690/001muyLUgy6LgOMtIcu0e&690
崇圣门东有古神库,创建于北宋。在古神库周围有四个高大的铁人,四大铁人铸造于北宋英宗治平元年(公元1064年),高3米许,重约3吨,握拳振臂,怒目挺胸,形象威严,栩栩如生,是我国现存形体最大,保存最好的四个“守库铁人”,同时也是北宋铸造的艺术珍品。
崇圣门后是化三门。门后西侧有无字碑亭。立此碑的意思是说岳神之德,大得难以用文字形容,故立空石,以示纪念。
往后便是峻极门建筑群。
正面是一个巨大的葫芦,叫做八卦炼丹炉。这应该是后来修建的,不过也增添了不少道家的仙风。
四岳大殿和峻极门形成了一个整体,其格局非常独特。
这是西岳华山殿。殿前有巨石刻有华山两字,上面的符号大约是古时的标记吧。http://s2/mw690/001muyLUgy6LgOTElzP71&690
这是北岳恒山殿。另外东岳殿和南岳殿的建筑风格也是完全一致。http://s14/mw690/001muyLUgy6LgOVvUjr6d&690
每座殿中都供奉着不同的岳神,具体的名号和古典小说《封神榜》中一致。
峻极门外台阶下东侧,有一座《五岳真形图碑》,是根据“华山如立、泰山如坐、北岳如行、南岳如飞、中岳如卧”等不同特点绘制的代表五岳的象形碑,很有意思。
东西南北岳环伺中岳,很有群星拱月的感觉,显示了中岳之神的崇高地位。这也是建造者独特的匠心所在。
四殿环伺的正中就是峻极门。http://s16/mw690/001muyLUgy6LgOXiryn1f&690
峻极门前东侧四角亭内有《中岳嵩高灵庙碑》,刻于北魏文成帝太安二年(公元456年),是嵩山地区最古老的一通石碑,碑高为2.82米,碑文传为嵩著名道士寇谦之所书。
峻极门之后是一座过往门楼,名叫崇高峻极坊。http://s2/mw690/001muyLUgy6LgOZakQ9b1&690
而中岳庙的主殿便在这迎神门之后。http://s3/mw690/001muyLUgy6LgP1eVvc32&690
殿内正中供奉崇圣大帝中天王,两侧配祀以使臣和侍者及镇殿将军方弼、方相(这应是封神榜中的人物)。陈列有清代乾隆皇帝所赐铜铸香案、香炉、蜡合和明代铁钟、大鼓等珍品,殿前两侧各立有亭,一曰御香亭,一曰御制亭,两亭均为重檐八角,结构精良,造型优美。
大殿正中央是一座雕琢华丽的大型神龛,神橱上悬有康熙帝御书“高高峻极”四字横匾。
这种规格的大殿,在明清之际是仅次于皇宫和皇陵中的主殿。
御书楼的建筑风格较为朴实,远没有其他大殿的华丽。不过却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也许这里更适合出家人修身养性。
中岳庙的东路和西路,还分别建有太尉官、火神宫、祖师宫、小楼宫、神州官和龙王殿等单独的小院落。可以慢慢的游览。
少林寺名气太大,很多游客嵩山之行都是以少林寺为目的,往往忽略了中岳庙,其实在这嵩山脚下的道教大庙才是嵩山历史文化的传承和精髓,它甚至代表着嵩山这中岳的名号。
拜佛少林寺,问道中岳庙。这才是完整的嵩山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