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齐鲁张世勤
齐鲁张世勤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1,058
  • 关注人气:98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张丽军:“司息河”生命的“呼吸”

(2016-04-08 09:43:05)

本文原发《大众日报》2016312

作者张丽军: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山东省首批签约文艺评论家

张丽军:“司息河”生命的“呼吸”
2016年3月17日,回母校山东师大与文学院本科生进行文学交流

张世勤是近年来山东创作势头非常好的一位优秀作家。《因为爱情》收录了中短篇小说共21,是张世勤近年来辛勤创作、成绩斐然的一次集中展示。纵观整本书,这部小说集无论在题材上还是运笔上都为我们展现出一个立足于齐鲁大地之上的作家坚实厚重又不乏敏锐的精神气质和独特的文学审美品格。在当代文坛,中短篇小说一直处于一个略有“短板”的状态,张世勤的这部小说集无疑彰显了当代山东作家在这个领域做出的努力。我们感动于这部小说集所传达出的一位有担当的作家对文学的使命感,以及凝聚于这部小说集中作者对生命细节的智慧书写与熠熠闪光的人文关怀。

《因为爱情》这部中短篇小说集中占据分量最大的是乡土题材的作品。这部分题材的中短篇小说往往紧密围绕着一个别致的意象“司息河”。《狗尾巴城堡》《牛背山歌谣》《盼望狼来的日子》《司息河的呼吸》等篇目中皆紧紧围绕着这个古老又宽广的河流串联起周边的村落与村民。这条河像母亲一样,美丽慈祥,哺育着沿岸的村民,为他们带来些许“生趣”,她也随着时代的变化而遭受到不同程度的改变。在“司息河系列小说”中,我们感受到最明显的一点就是作者对河流周围村庄因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而带来一系列变化的关注。在乡村失去了它应有的平静之后,乡村这位“母亲”像是一个被时代裹挟着向前却始终不知所措的孩子。时代改变了村庄,更改变了生活在村庄里的人,古老的乡村将走向何方?会不会泯灭了她的淳朴与安详?作者在这一系列的小说中不仅为我们呈现出乡村的变化,更传达出富有时代感的忧虑。

张世勤小说集中关于农村题材的几篇都写得生趣盎然,作家在文本中寄寓着自己的使命与情怀的同时,也为我们展现出农村别有风味的生活,小说中夹杂有大量生动的方言俚语,描写了大量的农村习俗,如《狗尾巴城堡》中的“请家堂”,《司息河的叹息》中的媒婆说亲等。这样的乡土描写为我们展现了鲁南地区乡村的别致风情,也更好地传达出作家扎根于现实的博大情怀。司息河,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张世勤的精神原乡,是其审美建构的精神地理坐标。

在张世勤的中短篇小说集《因为爱情》中,除去农村题材外还有一部分主要是书写城市生活。在对城市生活的书写中,张世勤没有简单地把目光投向社会底层,他以多元化的视角观照着城市里不同阶层中形形色色的人,写出了这群人在城市中带有“灰色调”的人生,展现出人间百态,辛酸世事。作家在小说《因为爱情》中,跟我们探讨了一个非常深刻的问题:我们是因为爱情而去爱,还是因为爱情的附加价值而去爱?在物欲横流的时代里,我们很容易因为客观的物质而葬送了属于主观的爱情。诚然爱情本身是不能维持生计的,但它纯粹的存在却能使我们更好地生活下去。那些错误的选择会使人抱憾终身,正如故事里的“我”说的:人只能回头看,却无法重新走。或许,21世纪的乡土中国人,已经迷失了爱情,迷失了自我,迷失了本心,救赎之路何在?“害人的爱情是否要继续”?这是“我”对自己的质问,也是作家对我们的追问。

在《乡村无声》与《张罗村的年轻人》这样的篇目中,我们仍然可以看到作家对农村与城市之间新生活的关注,作家将目光转向一群从农村“出走”到城市的年轻人。当这群人在城市站稳脚跟,功成名就之后,他们的故乡却已经不是原来的故乡了。《乡村无声》中,贫困的家庭想要供应两个学生是极其不易的,家庭贫困时想要争取“五保户”的名额却始终争取不到,“父亲也没跑下来半分半厘,反倒还搭上了几篮子鸡蛋和十几瓶散酒”。然而在“我”功成名就,我与哥哥的收入使得家庭条件好转后,村里却给了“我”母亲低保的待遇。这样的悖论是发人深省的,福利政策不能真正惠及人民,反而成了某些干部溜须拍马的工具,长此以往,福利政策不能真正起到它的作用,社会矛盾势必不能得到缓解,政策制定的意义何在?好的政策遇到欺上瞒下的执行者,必将使问题恶化向另一个极端。但作家对这个问题显然也不是完全悲观的,在《薄冰》中,“我”意想不到地坐上了局长的位置,却没有因此而为自己谋利益,在面对亲戚何大军的要求与贿赂时,“我”并没有为之所动,而是按章办事。在这样的对比中,我们看到作家对一些现实性问题的关注思考和期待。

张世勤在《因为爱情》小说集中将大量的笔墨泼洒在农村与城市之间,为我们描绘出临沂大地上“司息河”沿岸的农村风光,将目光紧紧锁定在这片故土之上,又以一个文人的超越性关注到当代农村的现实性问题。同时,他也以自身丰富的生命体验为我们讲述了城市人带有“灰色调”的生存现状,并在城市光怪陆离的生活里挖掘出一些本质性问题,发人深思,令人警醒。在对乡土中国农村与城市生活游移的新现实下,他为我们指引着一条“不如归去”的路——回到人本身。当然,从语言角度来说,张世勤的语言还不够细腻、真切,缺少更富有生活质感的细节和来自生命内部的呼吸气息;但是其对生活的惊人发现能力和敏锐的思考力,已经在作品中得到了很好的展现。

张世勤以其独特的笔调与使命意识为我们带来《因为爱情》这部异彩纷呈的中短篇小说集。《因为爱情》扎根于故土临沂之上,把故事人物、情感细节、大地气息都写得真挚生动自然有趣,展现出作家对故土的眷恋与对人性美的追寻。《因为爱情》立足于当下,在故乡、城市之间逡巡的作家敏锐地捕捉到了城市化进程给农村带来的冲击,以及城市人灰暗又无奈的生存现状。可以说,张世勤在别致的选材基础上匠心独运,运用别有意味的语言为我们吟诵出源自齐鲁大地的梵音,显现出来自乡土中国大地内在机理的幽谧而又深邃的精神哲思。这是山东作家雄浑博大美学精神的延续、继承与新的书写。我期待张世勤在文学之路建构起一个属于自己的独特的“司息河”文学世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