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砚池》卷首语:寻访抗战故地小记

标签:
作家采风随记 |
70年前的战火已经被扑灭,历史已经打扫完当年的战场。但当我随“山东作家寻访抗战故地采风活动”一行,大致沿着115师挺进山东的线路图一路走来的时候,仍然会发现从历史的缝隙中处处遗留下来的侵略者的嘴脸以及抵抗者的脊梁。一个民族对另一个民族的欺凌竟是如此血腥!一个被摧残和压迫民族的反抗竟是如此悲壮!它们像两柄木槌交替敲击着我的心鼓,一遍遍轰然作响。历史醒来,遍地瓦砾,任何一块微小的碎片都蓄满了温度,闪烁着火光。湖西、台儿庄、沂蒙、胶东半岛,狼烟四起,偌大的齐鲁被撕扯,被践踏,被烧掠.......1937——1945,确切说,1931——1945,整个中国的历史就是抗战军民用生命、鲜血、怒吼和民族大义写就的。
侵略者曾经被海阳的地雷炸翻过,但他们不过70年就忘记了。侵略者曾经在台儿庄陷入过绝境,但他们不过70年就忘记了。侵略者曾经在沂蒙山区的沟沟壑壑中迷失过,但他们不过70年就忘记了。侵略者曾经被中华民族的汪洋大海淹没过,但他们不过70年就忘记了。如今,他们又摆出了一副执意往雷区前进的架式,善意的劝阻或许只是徒劳。这说明和平并非世界永恒的主题,历史的河道总要不时地沉渣泛起。向往和平不代表世界就变得宁静。唯祈愿,不能再用血肉构筑反击的长城。只有民族的复兴与强大才是唯一正确的出路。
民族的复兴,不只物质的富足,更要有精神的强大!
作家可以用冷峻的眼光看历史,亦须用深沉的思想看未来。未来,任重道远。当下,拯救与重生,唯有从我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