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透过地名看历史

(2013-02-26 08:42:41)
标签:

地名

文化

城市历史

 

透过地名看历史

      民政局的领导同志将新出的《临沂地名文化胜览》(以下简称《胜览》)一书送我,年终岁末收到这样一份文化大礼,喜不自禁。地名建设是民政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009年市民政局、地名委举办的临沂市地名文化展曾一度引起反响,不仅使这项工作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更将这项工作引向了深入。因此,时隔一年多的时间,就又推出了这部洋洋32万字、文图并茂的大著作,读来滋润有加。

《胜览》一书的出版发行,功莫大焉。临沂建城于鲁哀公三年,即公元前492年。自当年中兴的小城到今天的大美临沂,这中间驶过了2503年的光阴。古阳高照,今月何人;长河历史,星转斗移。岁月变迁中,多少沧海桑田的故事;时空转换间,多少流光溢彩的传说。《胜览》用616节、26张历史地图、58幅新旧照片,为我们勾画出了临沂清析的背影,记录了历史的进程,唤醒了临沂子孙对过往历史神圣而又自豪的追忆。那些让我们代代景仰的历代贤哲,那些镌刻着历史印痕的出土文物,那些古朴浑厚的印玺、封泥,那些栩栩如生的汉画像石,那些蕴藏着无数美好传说的名胜古迹,那些或美丽动人或凄婉感人的地名故事,所有这些,都将我们带入了热气腾腾的历史,让人阅之再三,不忍释手;思之再三,余味缭绕。尤其书中编录的那些“老照片”,它们与严谨朴实的文字相得益彰,清楚地告诉了我们清末时临沂的东城门、南城门是什么样,关帝庙、魁星阁、石牌坊是什么样,1937年的“陷泥河”、“五贤祠御碑亭”、“集柳碑亭”是什么样,1945年获得解放的临沂城是什么样。

从这个角度说,《胜览》并不单纯是一本关于临沂地名的书,它也可以说是《临沂大全》的另一个版本。这也正如地名并不单纯是地名一样,因为它有“地域文化化石”之称。在地名身上,承载着社会、历史、民族、地理、经济、语言等大量信息,蕴藏着文化遗产的丰富内容。因此,地名即文化,地名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已日益引起社会学家、文化学者的关注和研究。临沂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为临沂不断沿革、更迭的地名提供了充足的养分,由这个独特的文化视角切入临沂,地名便犹如一串鲜活的路标,引领我们穿越时光隧道,从容地仰观临沂过往的风云,俯拾遗落在历史尘埃中的音符,感受岁月的律动,寻找时代的强音。

整理地名,保护地名,发展地名文化,不仅可以存史,还可以资政。《胜览》中市辖区及市辖各县地名图,各区、县行政区划、历史沿革、经济概况、科技文化、旅游交通等,都有简明扼要的介绍,这对于各级领导了解情况,发展横向联合,促进跨地域经济繁荣,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推动作用。

    由此,《胜览》不仅是学者研究关注的书,领导者存惠资政的书,也应是临沂广大市民族谱一样的家书。感谢编者的辛苦和智慧,它让我们识古鉴今,也期待着我市地名工作由此再上一个新的台阶,地名文化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此文为作者应约为《胜览》一书所写,发表时题目《一方水土,一份档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