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明星们趋势若鹜的中国礼服
(2012-06-01 15:56:39)
标签:
服装娱乐 |
每遇知名国际电影节,都有中国明星争奇斗艳。
作为全球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没有“作古”的文明,所有华人设计师无一不希望将中国文化传承并发扬光大,所有华人明星也无一不想在“红毯”上亮出中华民族的精、气、神、韵,用“时尚”这一华丽语言向世界展示炎黄子孙的独特魅力。
中国礼服的国际水准
完美的礼服与个人气质及电影作品浑然天成、交相辉映。在电影节上,这样的礼服才能算一件成功的礼服。知名设计师祁刚说:“比如,奥黛丽·赫本的设计师纪梵希为她量身打造的礼服,把赫本的气质与电影作品衬托得出神入化,书写了一个时代的经典传奇。”
中纺首席设计师胡社光认为:“在技术层面,中国的设计和制作已经可以与全球时尚并驾齐驱,甚至在个别领域能够超越西方的成就。然而在对文化的挖掘、气韵的感悟和元素的运用方面还大有提高的空间。”
国际上对中国设计师的作品评价越来越高,国际奢侈品牌也越来越多地进入中国市场,国际流行趋势也刮起了“中国风”,很多意大利、法国的设计师在礼服设计上都采用了很多中国元素。中国的高级定制越来越多,但水平参差不齐。
一套完美的服装设计,除了其本身之外,更要注重与着装者自身气质、性格、身体特点的共鸣。突出优点、遮掩瑕疵、烘托气氛、遥相呼应。
在服装的设计和制作权重方面,现在有些过分强调技术层面和制作成本,服装奢侈华贵、结构复杂、装饰繁琐几乎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穿着者对服装要有“驾驭”能力,特别是当时尚与中华文化的传统气韵相结合时,东方韵味的内在体现,才是立足于国际舞台之根本。中国女性的容貌、体型、体态、举止、言谈、风度、韵味、华贵,甚至霸气,都需要更多身心的“修炼”才能了若指掌、驾轻就熟。
准确把握中国元素的嵌入
现在众多服装作品,都是制作精良、用料考究,在技术层面可谓炉火纯青。但在设计层面,对中华文化之灵魂和气韵的把握程度尚缺更加深度的挖掘和提炼。
中华文化有许多标志性元素,使用之前必须充分理解和消化,否则很难提炼出其核心气韵,用之不慎,就会被外部社会误以为这些就是中华文化的全部。
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需要用内在方式体现,外在形式只应是衬托。为了体现文化的灵魂,除了服装本身之外,包括发型、化妆、配套首饰等在内的整体形象设计也要起到渲染气氛、画龙点睛的重要作用。
中国文化厚重可以挖掘的东西很多。所谓的西方奢侈品文明是东方奠定的,西方时尚的源头在中国。古时有张骞出使西域、海上丝绸之路、郑和七下西洋等,都将中国文化工艺传递到了世界各地。很长一段时间,时尚都是西方人在引领,而只有中国是独特的,反而是值得国外借鉴的。现在法国、意大利设计师也在运用云锦、缂丝、刺绣等中国传统工艺。
明星们的礼服
1993年,《霸王别姬》惊艳了戛纳,巩俐一袭白衬衣黑色长裙,宛若美人鱼一般在海滩边留影。2000年,《卧虎藏龙》在戛纳首映,章子怡穿着白色改良旗袍登上国际舞台。
这5年以来,国际舞台的礼服风格已经慢慢转向简约、随意,但明星主要还是以电影作品来说话,因为这并不是T台秀,礼服不能喧宾夺主。
中国女明星来到国际电影节,似乎主要是干一件事情,就是走红地毯。女星们准备礼服时就像打仗一样。一边强调不要把电影节变成服装秀,一边在一个月里试穿几百套礼服,为亮相做准备。与此反讽的是,很多时候电影节的主竞赛单元没一部中国电影入围。
NE·TIGER曾为巩俐、章子怡、范冰冰、张梓琳等多位国际明星打造高级华服。NE·TIGER将已经淡出历史舞台的具有1600年历史的中国传统工艺云锦进行了挖掘和整理,把云锦和四大名绣等中国极品手工艺融入到时尚前卫的设计中,用西方的立体剪裁勾勒和衬托中国传统服饰的内涵和神韵。有千年沉淀的不仅仅是缂丝、云锦、刺绣,更有设计背后华夏文化的再现。(据刘妮丽文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