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网络文化发展的动力要素分析(四)

(2007-03-02 13:59:59)

三、              主流文化:网络文化的初始标靶

 

网络文化常常被人称之为“草根文化”。这说明了网络文化与精英文化的某种对照。当然,“精英文化”是一个内涵并不确切的概念,应该说,网络文化的初始标靶更多的是主流文化而不是精英文化。主流文化是在文化竞争中形成的,具有高度的融合力、强大传播力和广泛的认同的文化形式,它们也是在社会文化中具有主导话语权的文化。

 

作为标靶的主流文化对于网络文化的意义是,一开始,挑战主流文化是网络文化的出发点,但是,到一定阶段后,追求主流文化的地位或者说跻身主流文化也许将成为网络文化的一个追求。

 

网络文化之所以一开始要做出挑战主流文化的姿态,首先是因为它自身还没有成型,它必须在挑战、改造甚至解构某些主流文化形态或产品的基础上完成自身的基本建造过程,甚至可以说,它们是借助主流文化的外壳来进行自身的“原始积累”。而以主流文化为标靶,可以以较小的代价尽快获得成功。因为,鉴于主流文化已有的影响力,挑战主流文化很容易在瞬间吸引人们的注意力。

 

挑战主流文化,也顺应了许多人对于一些缺乏创新的主流文化的不满或厌倦情绪,顺应了人们对求新、求异、求变精神的追求。例如,对一些主流电影作品的倦怠,使人们对胡戈式的“恶搞”会产生某种程度的共鸣。这种共鸣并不是以艺术价值判断为基础的,而是对某种文化精神追求的认同。

 

但是,挑战、“恶搞”、“解构”,并不总是合理的,即使它们在一定程度上顺应了网民意愿。它们也只是网络文化的阶段性的特征,只有破坏而没有建设的文化是注定没有长久的生命力的。当破坏到一定程度后,它就要开始举起建设的旗帜。而在破坏过程中,网络文化也会逐渐积累起自己的“物质”基础,这时它也不再需要借助主流文化产品或形态的外壳。

 

网络文化目前还处于边缘化的地位,但是随着它自身的日益丰富与强大,随着网络在社会文化系统中的地位的不断上升,网络文化也会产生在主流文化圈中角逐一席之地的动力。那时,它更多地会从主流文化中汲取经验,甚至与一些主流文化形成合作关系。而那时,网络文化也许会找到新的进攻标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