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坡志林》摘录
(2008-11-24 20:34:40)
标签:
杂谈 |
分类: 三不管地界儿 |
《东坡志林》摘录
儋耳夜书
是卿履耶
导引语
导引家云:心不离田,手不离宅。此语极有理。又云:真人之心,如珠在渊,众人之心,如泡在水。此善譬喻者。
记三养
东坡居士自今日以往,不过一爵一肉。有尊客,盛馔则三之,可损不可增。有召我者,预以此先之,主人不从而过是者,乃止。一曰安分以养福,二曰宽胃以养气,三曰省费以养财。元符三年八月。
记梦参寥茶诗
昨夜梦参寥师携一轴诗见过,觉而记其《饮茶诗》两句云:寒食清明都过了,石泉槐火一时新。梦中问:火固新矣,泉何故新?答曰:俗以清明淘井。当续成诗,以记其事。
记六一语
顷岁孙莘老识欧阳文忠公,尝乘间以文字问之,云:无它术,唯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世人患作文字少,又嬾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疵病不必待人指擿,多作自能见之。此公以其尝试者告人,故尤有味。
书杨朴事
昔年过洛,见李公简言:真宗既东封,访天下隐者,得杞人杨朴,能诗。及召对,自言不能。上问:临行有人作诗送卿否?朴曰:惟臣妾有一首云:更休落魄耽杯酒,且莫猖狂爱咏诗。今日捉将官里去,这回断送老头皮。上大笑,放还山。
诵经帖
东坡食肉诵经,或云:不可诵。坡取水漱口,或云:一盌水如何漱得!坡云:惭愧,阇黎会得!
书李若之事
《晋·方技传》有幸灵者,父母使守稻,牛食之,灵见而不驱。牛去,乃理其残乱者。父母怒之,灵曰:物各欲食,牛方食,奈何驱之?父母愈怒,曰:即如此,何用理乱者为?灵曰:此稻又欲得生。
记苏佛儿语
元符三年八月,余在合浦,有老人苏佛儿来访,年八十二,不饮酒食肉,两目烂然,盖童子也。自言十二岁斋居修行,无妻子。有兄弟三人,皆持戒念道,长者九十二,次者九十。与论生死事,颇有所知。居州城东南六七里。佛儿尝卖菜之东城,见老人言:即心是佛,不在断肉。余言:勿作此念,众人难感易流。」老人大喜,曰:如是,如是。
记道人戏语
绍圣二年五月九日,都下有道人坐相国寺卖诸禁方,缄题其一曰:卖赌钱不输方。少年有博者,以千金得之。归,发视其方,曰:但止乞头。道人亦善鬻术矣,戏语得千金,然亦未尝欺少年也。
东坡升仙
吾昔谪黄州,曾子固居忧临川,死焉。人有妄传吾与子固同日化去,且云:如李长吉时事,以上帝召他。时先帝亦闻其语,以问蜀人蒲宗孟,且有叹息语。今谪海南,又有传吾得道,乘小舟入海不复返者,京师皆云,儿子书来言之。今日有从广州来者,云太守柯述言吾在儋耳一日忽失所在,独道服在耳,盖上宾也。吾平生遭口语无数,盖生时与韩退之相似,吾命在斗间而身宫在焉。故其诗曰:我生之辰,月宿南斗。且曰:无善声以闻,无恶声以扬。
冢中弃儿吸蟾气
富彦国在青社,河北大饥,民争归之。有夫妇襁负一子,未几,迫于饥困,不能皆全,弃之道左空冢中而去。岁定归乡,过此冢,欲收其骨,则儿尚活,肥健愈于未弃时,见父母,匍匐来就。视冢中空无有,惟有一窍滑易,如蛇鼠出入,有大蟾蜍如车轮,气咻咻然,出穴中。意儿在冢中常呼吸此气,故能不食而健。自尔遂不食,年六七岁,肌肤如玉。其父抱儿来京师,以示小儿医张荆筐。张曰:物之有气者能蛰,燕蛇虾蟆之类是也。能蛰则能不食,不食则寿,此千岁虾蟆也。决不当与药,若听其不食不娶,长必得道。父喜,携去,今不知所在。张与余言,盖嘉佑六年也。
论贫士
俗传书生入官库,见钱不识。或怪而问之,生曰:固知其为钱,但怪其不在纸裹中耳。予偶读渊明《归去来词》云:幼稚盈室,瓶无储粟。乃知俗传信而有徵。使瓶有储粟,亦甚微矣,此翁平生只于瓶中见粟也耶?《马后纪》:夫人见大练以为异物;晋惠帝问饥民何不食肉糜,细思之皆一理也,聊为好事者一笑。永叔常言:孟郊诗:鬓边虽有丝,不堪织寒衣。纵使堪织,能得多少?
盗不劫幸秀才酒
幸思顺,金陵老儒也。皇佑中,沽酒江州,人无贤愚,皆喜之。时劫江贼方炽,有一官人舣舟酒垆下,偶与思顺往来相善,思顺以酒十壶饷之。已而被劫于蕲、黄间,羣盗饮此酒,惊曰:此幸秀才酒邪?官人识其意,即绐曰:仆与幸秀才亲旧。贼相顾叹曰:吾俦何为劫幸老所亲哉!敛所劫还之,且戒曰:见幸慎勿言。思顺年七十二,日行二百里,盛夏曝日中不渴,盖尝啖物而不饮水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