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铁路,比最先使用铁路的国家晚了半个世纪。据交通部公布:到2020年底,中国铁路运营里程将达14.6万公里,妥妥的世界老二。动车、高铁,这些高科技名词,已然迅速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回顾北京铁路史,述说一二,就能体会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跨越式发展。
最早出现在北京的铁路
18世纪后期,蒸汽机车的发明促进了第一次工业革命;1825年,世界上第一条运营铁路在英国通车。1865年,在中国赚足了钱的英国商人杜兰德,又琢磨出一个发财的点子。他花一万两银子打点衙门,在宣武门外,沿着护城河往东修了条一里来长的小铁路,又从英国本土运来一辆小型蒸汽火车头,拉着三节车厢,“轰隆隆”地在这条铁路上来回奔驰,以图推广。
“京师人诧所未闻,骇为妖物,举国若狂,几致大变。”慈禧太后听到这消息,吓得赶忙命令九门提督拆除这条“扰乱民心,蛊惑视听”的铁路。但据说这边儿找杜兰德谈判,结果是大清掏28.5万两白银,买下了这条小铁路。老杜手拿银票,兴高采烈地回了国;步军统领衙门随后“大义凛然”地拆除了这条展览性铁路。
十几年后才有“拆铁道,拔电杆,紧急毁坏火轮船”的风行。
十九世纪末,列强争相在北京兴建了京山线(京奉、北宁铁路)、京汉线(卢汉铁路);同时,清政府拨款,由中国著名铁路工程师詹天佑主持兴建京包线(京张、张绥)铁路。
京汉铁路凝聚历史风云
京汉铁路(北京-汉口)全长1214公里,1898年开工,1906年建成。1901年3月16日,京汉铁路卢宝段展筑至北京,首趟列车开进北京城。光绪二十一年(1895)修津卢(天津至卢沟桥)铁路,1898年建成。1896年修卢汉(卢沟桥至汉口)铁路,1906年通车。这是中日甲午战争后,清政府借款修筑的第一条铁路。1895年铁路修到丰台,建了丰台火车站。1897年由丰台接轨至马家堡,并建了马家堡火车站。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进城后,为便于运输军用物资,在永定门城墙上开洞,将卢汉铁路从卢沟桥延展至正阳门瓮城西侧,建立前门西车站,卢汉铁路改称京汉铁路。
民国初年,中国工人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1918年蔡元培提出“劳工神圣”口号,很快风靡全国。长辛店在北京城西30多里,是京汉铁路北京段的一个大站,当年有3500多工人,是北京铁路工人最集中之地。
长辛店铁路中学离小清河源头不过3里地,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儿原是北京二七机车车辆厂的学校,一进校门右首,就是“长辛店留法勤工俭学旧址”。一座两层法式小楼,1918年夏建成后,由华法教育会的蔡元培、李石曾出面交涉,由京汉铁路局高管住宅改做留法勤工俭学预备班教室,当年称“高等法文专修馆长辛店分馆工业科”。
全国各地的100多学员在这儿半工半读,1918年暑假入学,1919年冬赴法。我国著名教育家、留法勤工俭学发起人之一吴玉章,就在此边学法文、边在火车房实习。湖南留法勤工俭学负责人毛泽东两次来这儿看望湖南学员。
五四运动时这里的工人就组织了起来。1921年5月1日,长辛店京汉铁路工会正式成立;1923年2月1日,京汉铁路总工会要在郑州召开成立大会,遭到吴佩孚阻挠,总工会被封闭;2月4日全路大罢工,各站2万多工人一起行动,全线列车停开,使1200多公里的京汉线瘫痪;2月7日,大批军警分别在长辛店、郑州和武汉江岸等处血腥镇压,二七惨案震惊中外。
如今这里是北京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国人自主修建的第一条干线铁路
提起中国铁路,尤其是北京的铁路,被誉为“中国铁路之父”的詹天佑与京张铁路首当其冲。詹天佑(1861-1919),祖籍徽州婺源,1872年考取“幼童出洋预习班”,赴美留学;1881年回国,主持建成中国第一条自主修建、自己管理运营的干线铁路——京张铁路,掀开中国铁路史上辉煌一页,极大地鼓舞了民族自信心,影响远超铁路工程本身。
京张铁路由北京丰台柳村至张家口,是连接华北和西北的交通要道,全长201.2公里,穿越居庸关、八达岭,工程艰巨。此前中国土地上的16条铁路都是由外国人一手包办。庚子之变后,国内要求保卫路权、自修铁路的呼声越来越高,英俄两国为之鹬蚌相争之际,清政府保全了京张的修筑权。
1905年5月,袁世凯上奏清廷,建议《提拨关内外铁路余利修造京张铁路折》,“京张铁路关系紧要
,亟宜及时开办”,“此路即作为中国筹建自造之路,
亦不用洋工程司经理,自与他国不相干涉。”老袁时任直隶总督兼督办关内外铁路大臣,他要詹天佑“即对拟修筑之北京到张家口铁路进行测量”。詹天佑被任命为京张铁路局会办兼总工程师,他率中国同仁自主勘测、设计、修建;1905年10月2日开工,1909年8月11日竣工,1909年10月2日京张铁路通车。
1923年,京张铁路展筑延伸到包头,改称为京包铁路。京张铁路成为京包铁路首段。1968年,丰台至广安门站向北,经广安门外手帕口至西直门火车站的一段铁路被拆除,西直门火车站(北京北站)成为京包铁路始发终到客站。
1922年,青龙桥火车站矗立起詹天佑铜像,他默默注视着百年来中国铁路的发展、中华民族的复兴;1987年,青龙桥又建成詹天佑纪念馆,以飨后辈缅怀先贤之愿。
北京环城铁路
北京人最常见的铁路,莫过于“城外”绕着城墙根儿的“铁道”。环城铁路从西直门至东便门,1915年6月开工,12月竣工,全长12.6公里。到了1971年8月,服务北京55年零7个月的北京环城铁路被拆除。
1909年京张铁路通车后,在前门、广安门、西直门等地都建了火车站。北京人出远门方便了,可各个城区粮食、煤炭的运输还是不方便。那时北京还保持着皇城格局,街道狭窄,各处的牌楼等建筑物也限制了大型车辆的通行。
1914年初,北洋政府为解决粮煤运输,命交通部建设“京师环城铁路”,随即由京张铁路局牵头筹款、在北京城墙沿线勘测设计,当年9月勘测完成。这条“官款官办”的环城铁路起自京绥铁路,即今天的京包铁路起点西直门站,即现在的北京北站,在城墙与护城河之间的“官荒地”上修建,顺着城墙,经过德胜门、安定门、东直门、朝阳门到东便门与京奉铁路即今天的京沈铁路接轨后,向西经今天的明城墙遗址公园,过崇文门到正阳门车站,形成环绕半个北京城的环城铁路。
京张铁路局的环城铁路办事处1915年4月28日在西直门火车站成立,同年6月16日工程全面动工,同年12月竣工。沿线经过的各城门瓮城城墙全被拆掉,只保留箭楼和部分整修过的城墙。环城铁路加快了北京的物资流通,京绥、京汉、京奉铁路汇聚于前门火车站,给前门站货场带来压力,于是又建了由广安门到西便门,再连至西直门的联络线,历时3年,1919年8月建成,环城铁路才正真环了起来。
1954年7月,北京铁路管理局根据北京市政府的城市建设总体规划,计划封闭环铁的德胜门站、安定门站、东直门站和朝阳门站,以减少对城市交通的影响。从1958年开始,西直门至广安门的联络线停止使用,并改建环铁。后来又逐步拆除了西直门经德胜门、安定门、东直门到朝阳门的铁路;1959年北京站建成后,朝阳门至东便门间的铁路被拆除;1971年8月,环城铁路被全部拆除。
年纪稍长的北京人对如今二环路的前身记忆犹新,那时如果是家住北城根儿的主儿,要到和平里一带的中学上学,每天都得出北小街豁口过铁道。要碰巧赶上道口那儿铃儿一响,“撂杆儿啦!”得!等火车过去非迟到不可。
短命的马家堡火车站
北京最古老的火车站在马家堡,地处南城右安门和永定门南边几里地,紧挨着南苑皇家苑囿西侧的北墙根儿,由英国人监造于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马家堡火车站与津卢铁路、卢汉铁路连轨,成为通往汉口、沈阳的起点,也是北京的火车总站。
同时还兴建了从马家堡到永定门的“马永线”有轨电车线路。1898年,为方便北京人到马家堡火车站乘车,英国人在凉水河上建造了一座水泥桥,当时老百姓管这座西洋建筑风格的桥叫“洋桥”。由此,老北京添了个新地名,就在现今南三环跟马家堡东路交界处。1990年洋桥被拆除,原址上建成新的钢筋混凝土大桥,服务于当时新贯通的北京三环路,而且至今还叫洋桥。
可惜马家堡火车站命忒短,1900年被义和团一把火付之一炬。因为三层楼的车站是西洋建筑风格,遂成了当年的“火烧洋楼台”事件。爱屋及乌变成了殃及池鱼。1902年稍加修复,迎回了庚子国变后,西逃回銮的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并改名为永定门站。当时慈禧和光绪原本计划在正阳门西站回銮,那是法国人控制的京汉铁路的起始点。但直隶总督袁世凯亲英,所以改在京奉铁路的马家堡车站下车,英国的蒸汽机车刚好蹭热度借机宣传。1906年京奉铁路才从马家堡,经永定门,向东绕到东便门,再调头向西,到达才建成的正阳门东站。
大前门脚下的火车站
话说大前门不单是老北京的门脸儿和标志,大前门脚下的两座火车站,在北京的铁路发展史上也极有分量,不可或缺。
曾经的正阳门西站现在只能在历史照片上见到了。1900年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后,天坛成了洋兵营。为了便于运输军用物资,法国佬在永定门城墙上开洞,把卢汉铁路从卢沟桥延展至正阳门,建立了正阳门西车站,卢汉铁路从此改称京汉铁路。1949年后,正阳门西车站更名为北京西站,专作货运站使用。1957年,前门西站连同广安门站至西站之间的铁路一块儿被拆除。
如今前门箭楼东侧一座历经沧桑的欧式建筑是“中国铁道博物馆”,在这个“主题”之上,穹顶屋沿下是弧形排列、从右向左读的“眉题”——“京奉铁路正阳门东车站”。这座车站始建于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由英国人修建,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建成并启用。车站北面临近东交民巷,清末至民初那里是使馆区,南边儿是从明清红火至今大的前门商业区。
正阳门东车站自清末至20世纪中期一直是北京最大的火车站。1912、1924年孙中山两次北上,和袁世凯、冯玉祥共商国是,都在这儿下车;逝世后其灵柩也是由此南返;1937年后,此地先后易名为前门站、北平东站、北京站。建国伊始,人民在这里欢送领袖蹬车访苏、迎接志愿军英雄凯旋……
1959年新的北京站建成启用,正阳门东车站完成了其历史使命,于1959年停用。1978年东站改造成铁道部科技馆,2003年更名为“中国铁道博物馆”,您要想了解北京乃至全中国铁路的前世今生,来这儿一趟全齐活。您要问老照片上车站钟楼在建筑右侧,现在咋跑左边儿来啦?盖因上个世纪70年代,为给环线地铁让路,改造了老车站。钟楼北侧部分建筑被拆掉,在钟楼南侧重建。因此只有钟楼以及北侧西墙等一部分保留了原结构和砖墙,其余都是改后的钢筋混凝土结构。被“调过儿”后,车站外观仍然比较真实地保存了历史原貌。
正阳门东车站是中国近代铁路车站建设的代表作,见证了中国近代史上半个多世纪的风云激荡,2001年公布为北京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首都十大建筑之一——北京站
北京站是国庆十周年首都十大建筑之一,伴随着几十年北京城的历史变迁,留下了几代北京人的成长记亿。回顾北京站,让生命历程中与之有过交集者倍感亲切。
为了迎接新中国十周年华诞,代替旧日的前门火车站,
1959年1月20日,前门东边儿的新的北京站破土动工;9月10日竣工,9月15日开通运营。落成典礼前夕,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先后来视察。毛泽东主席视察后,亲笔题写了“北京站”站名;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夕,北京站首次加上了英文站名。在后来的北京西客站、北京南站落成之前,北京站是当时中国规模最大的现代化铁路客运站、全国铁路客运的重要枢纽。
如今北京站是京包、京沪、京哈、京承、丰沙、京原、京广、京九等诸多客运专线及城际高速铁路的交会节点,开往东北方向、华东地区的大部分列车在此始发;还有五趟跨国列车从北京发车,包括中越、中俄、中朝、中哈、中蒙等国际联运业务。这里不再只有绿皮车,而有直达列车、动车组和高铁等,可以满足乘客的不同需求,30个进站通道全部升级改造为人脸识别式的自助核验设备,打卡验票进站已成历史。
几十年中的每天每年,成千上万的人从这里归家或启程。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一片手的海洋翻动……”诗人食指被1968年掀起高潮的“上山下乡”运动裹挟,把置身人潮涌动的北京站印在了脑海里,铭记在诗章中。可以就近插队后,比如从北京站坐火车到怀柔7毛,再加上从家里到北京站的公交车1毛,拢共8毛钱;而从东直门坐长途汽车到怀柔,则要1块钱,所以北京站照旧少不了“知青”的身影。改革开放了,南下广州、北上俄罗斯的“导爷”们让北京站喧嚣异常;联产承包了,“进城务工”者构成了“春运”主力;兜儿里有钱了,大群“驴友”又拥进了北京站……
北京站已被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那整点报时的钟声,是红色经典《东方红》的旋律,永远保存在了首都人民的温馨记忆中。
北京还有最新的火车站——朝阳站。作为京沈高铁的始发站,2020年6月从最初的星火站更名为朝阳站。因地处东四环东侧、姚家园北侧,“北京朝阳站”似乎更易为北京人所接受。
铁路满京郊
北京已有的、规划中的市郊铁路有十几条,S1、S2、S5、S9、S203……单说市郊S2线,开通于2008年8月6日,是在京包铁路和康延支线上开行的通勤列车。由北京北站即过去的西直门火车站开始,途经海淀、昌平,至延庆站,是北京第一条快速通勤铁路运输系统,到延庆的票价仅为6元,日输送旅客能力将近20000人次。2016年,始发站因故从西直门挪到昌平黄土店。三四月间S2线爆满,驶出南口后,途径居庸关,水关、八达岭,但见满山桃花红杏花白,列车穿行在花海间,车厢里咔嚓、咔嚓的快门声此起彼伏,能持续十来分钟。S2因此被“驴友”们赞为“开往春天的列车”。
还有一趟被旅游者钟爱的列车。6437次普快是京原线上唯一一趟30个车站站站都停的列车。北京西——大涧,穿过河北,终点在山西省大同市灵丘县大涧,全程250公里,硬座票价只有16.5元,平均一公里才6.6分钱!看沿途的站名——上方山、云居寺;野三坡、百里峡;紫荆关、浮图峪,哪一处不让人心动?遗憾的是自1972年底开行以来,站点、车次、车组累经动荡。查“中国铁路12306”网站,6437次如今一天仅一趟,北京西站17:45发车,到终点已00:55,大夜里的您啥都看不见。
京承高铁是城际高铁中重要的一段,是“八纵八横”高铁网的“一纵”京哈至京港澳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线路全长192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京哈高铁北京至承德段自北京朝阳站引出,途经朝阳区、顺义区、昌平区、怀柔区、密云区,进入河北省承德市。
北京的高铁四通八达
铁路是国民经济大动脉、关键基础设施和重大民生工程。历经蒸汽机车、内燃机车、电力机车、高铁动车组四代列车的发展,中国铁路机车技术水平跻身国际先进行列。具体到北京,铁路建设的成就多了,每天有200多对列车进出首都。
2016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中国铁路总公司联合发布了《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16-2030年),勾画了新时期“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的宏大蓝图。从北京发出的有“八纵”通道中的京沪通道、京港(台)通道、京哈~京港澳通道;“八横”通道中的京兰通道。2020年,全国铁路网规模达到15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由2015年底的1.9万公里增加到3万公里。
城际铁路是高速铁路网不可或缺的补充。京津城际铁路118公里,是我国第一条时速350公里的高速铁路,2008年8月1日运营。“和谐号”从北京南站出发,30分钟就到了天津卫。2018年8月1日,京津城际高铁开通10周年之际,京津动车组列车全部更换为了“复兴号”。从最初每天47对,增加到108.5对,10年共运送旅客2.5亿,反映出京津之间的“交流”不断升温,旅客出行也越来越便利。很多每天上下班往返的乘客都已经“面熟”了,看到都会打招呼。城际高铁已成为京津“双城记”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京津城际铁路是中国首条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设计时速350公里的高速铁路,与京沪、京广、津秦、津保、石济等高铁连网成片,形成半小时至1小时“高铁经济圈”,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了运力保障。打造高标准“轨道上的京津冀”,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举措,在进一步带动一体化发展的基础上,京津冀区域将形成国家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郊铁路、城市地铁四层轨道交通网络。
2017年6月25日,中国标准动车组被正式命名为“复兴号”,于26日在京沪高铁正式双向首发。复兴号外形更美观更科学、速度更快能耗更低、电源插座更充足、WiFi全覆盖、座椅空间更大、乘坐更舒适方便。2018年4月“复兴号”再扩容,从北京始发的“复兴号”辐射省会级以上城市达15个。7月1日起,16辆长编组“复兴号”动车组首次投入运营。
2019年12月30日,京张高铁开通,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提供了重要的交通保障。京张高铁起自北京北站,途经清河、沙河、昌平、八达岭长城、东花园北、怀来、下花园北、宣化北,终点为河北张家口站,全长174公里,其中,北京市境内70.5公里。这是我国首次采用自主研发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智能型复兴号动车组首次实现时速350公里自动驾驶;也是世界上第一条最高设计时速350公里的智能高铁。京张高铁连接着张呼高铁,从呼和浩特再到银川、兰州,将连接起京津冀经济圈、河套经济圈、黄河上游经济圈三个经济区,是为“八纵八横”高铁网之一横——“京兰通道”。
2020年12月1日,京张高铁的延庆支线开通了。延庆支线自京张高铁八达岭西线路所引出,终点至延庆站,线路全长9.33公里,其中桥梁长度2.6公里,设计时速160公里。从北京开往张家口的列车,经过八达岭长城站后将沿延庆支线向北,到达延庆站。京张铁路从110年前的时速35公里到今天的350公里,从3个多小时的车程到1小时之内,由中国第一跨越到世界第一。
从百年前晚清统治下积贫积弱,近代工业文明的车轮驶进华夏大地;从1909年10月2日京张铁路通车,到1911年,中国铁路营业里程为5006.5公里;从1949年的两万余公里铁路,到今天运营里程达到12.7万公里,翻开中国铁路历史,北京乃至全中国的铁路走过了一百多年,如今引领世界先进潮流,彩霞满天。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