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接到老大哥张友才《南海子庄园》文稿,兴奋又惶恐。能提前拜读老兄新著,自然嘚瑟;但既为读者就要汇报感受,像学生遇到考试,多半肝儿颤。友才老兄是亦庄人,大兴区历史文化顾问,满腹经纶、满腹京南——有关北京南郊大兴这片土地上的学问。孔夫子说他当家子不耻下问,民史大家张大哥也让我瞎咧咧,且不以为忤。

对许多不了解南海子的人要扫一下盲,如今的南海子公园只是历史上“南海子”里几个海子中的一个——“三海子”。南海子是张大哥的研究对象,2017年,中国文史出版社把他的部分旧作和新著包括《南海子宸迹》《南海子春秋》《南海子探幽》《南海子故事》《南海子史话》和《南海子古诗》,又合为《南囿秋风文丛》出版。
眼下又一本《南海子庄园》即将面世,开场“概述”中简要介绍:南海子,又称南苑,在北京城南约20里。历史上曾是辽、金、元三代帝王狩猎场;明、清两代皇家苑囿,面积达210平方公里。这样一座皇家苑囿,到清晚期随着封建王朝的末落而衰败。在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清政府內外交困,不得不对南海子实行“招佃垦荒”新政,结束了长达近500年的皇家苑囿功能。很快,这里就建起了一百多座私家庄园。
我对南郊、大兴、南海子的丁点儿了解,都得益于读过张先生著作,记住了一点儿皮毛,这回又沾了咱也忝为其街坊的光,能提前学习怹为这些庄园所立之传。书中介绍有“苑户形成的村落”13家、“皇庄、御封和官地形成的庄园”6家、“内务府官员置办的庄园”6家、“太监置办的庄园”11家、“绅商置办的庄园”12家、“合伙合并的庄园”10家、“军阀强占的庄园”8家、“海子墙边的村落”12家。不看这本书,您哪儿知道去?所以咱焉能不感触多多!
首先,佩服张老师的毅力。要把分布在大兴地面儿上千平方公里范围内这么多座私家庄园的来龙去脉抠嗤清楚,除了要跑图书馆、档案馆,查阅《清德宗实录》《丰台区志》《大兴县志》《大兴县地名志》《南郊农场史》等有限的历史资料外,主要更靠蹬着自行车,无冬历夏、历时两年多,不辞辛劳地实地勘察,真不是古稀老者轻易能顶得住的活儿。看到怹和被访老人都戴着口罩交谈的图像记录,可见疫情期间都不松劲儿,让人不服不行。
张老师的功劳无可替代。正因为年高德劭,交游广泛,才有众多朋友提供线索、帮助交流沟通,使之能访到更多的老人,掌握更多的原始资料。尽管您说那些老人也是小时候听其父祖辈所讲,但这并不妨碍那是有关情形的唯一史料。太史公“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莫非都能亲聆三皇五帝时代当事人的讲述?叫田野调查也好,叫发掘考证也罢,总之,除了张大哥本就熟悉的生活空间,其余那些过去少有踏足之处也烂熟于心、落实于文字了。这使其“南海子”系列专著更为全面、宏大、辉煌,为大兴区的文化传承、历史记录做出了许多专门机构都望之兴叹的巨大贡献。
拜读文稿,我收获极大。信息传播的规律千头万绪,最基本的一条是谁都会关注离自己最近的信息,以及眼熟一些的消息中不知道的那部分。俺在文稿中就了解到不少以前不知道又极有意思的内容,下面摘录几段——
(三)苑户形成的村落(13)槐房村
冯玉祥早年曾于清光绪末年任排长时在槐房村住过数月,就住在南苑苑丞尹姓的后代人家,还认房东尹老太太为干娘。后来冯任陆军检阅史再驻南苑,又到槐房看望尹干娘。冯玉祥与李德全结婚时,还亲自把尹干娘接到南苑兵营参加婚礼,在槐房村一直被传为佳话。
(八)军阀强占的庄园(4)新建庄
到民国九年(1920年),万义庄又有了新的机遇,差点成了燕京大学的校址。这要从燕京大学首任校长司徒雷登说起——
在笔者走访建新庄时,村里的老人异口同声地说,当初,司徒雷登为燕京大学选校址时,曾选中了“万义庄”,并已开始动工兴建,还打好了一眼井。至今,村南还留有当时所建的五座楼的地基遗迹,被村民称为“五道坡”。据说因为北侧的“志远庄”(时称玉成庄)是大军阀张敬尧的庄子,进入万义庄必经玉成庄。由于蛮橫的张敬尧坚决不肯“让地修路”,这样,交通就成了大难题。最后,司徒雷登只好放弃在这里建校。
在2012年华夏秋季拍卖会上,展示了一张当年燕京大学购买万义庄土地由财政部颁发的《执照.契约》,拍卖说明写道:“二十年代初,司徒雷登为校长的燕京大学农业系,为改良中国华北农业生产,在南海子中心地带购置原‘皇家猎苑’,建起农业实验场。”《执照.契约》开头写有“财政部为发给执照事,今据京兆省财政厅详报大兴县人‘华北垦牧试验场’承租坐落双泡子地方官有皇室租地……”等字。在契约上签字人正是张奎斌。签约时间为中华民国九年(1920年)二月一日。
(5)堿庄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不知为何将“堿”字与“碱”字这两个既不同字,又不同音,还不同义的字,归成了统一用字,一律解释为盐碱的意思。孰不知,这一字之差却谬之千里,把本来因“堤岸”成村的“堿庄”,误称为因盐碱地而得名的“碱庄”了。
(7)京南古镇马驹桥
解放军军乐团的前身是1948年成立的华北军区军乐队,而该军乐队是以收编国民党第三军的军乐队为基础的。后来,军乐队又收编了伪北平警察局军乐队。1949年8月,由华北军区军乐队、二十兵团军乐队、坦克师军乐队、北平公安总队军乐队组成联合军乐队,于1949年10月1日举行的开国大典上,圆满完成了演奏任务。聂荣臻元帅遵照毛主席指示,决定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1952年7月10日,军乐团在北京马驹桥镇扩编成立。
(8)回城门
汉献帝初平三年(192年),公孙瓒为争夺冀州之地,与时为冀州牧的北方军阀袁绍展开激烈对攻,结果,兵败界桥,退回蓟城。不久,不服输的公孙瓒再次攻打袁绍,又败走渤海,再退回蓟城。由于与刘虞严重不合,公孙瓒不愿再进蓟城驻屯,即“于蓟城城东南另筑一小城,与刘虞相近,稍相恨望。”(《三国志·魏书·公孙瓒传》)。
据考证,当时公孙瓒所筑“小城”即是现在的“回城”。后因晋代置征北将军曾驻于此城,故又被称为“征北小城”。据《大清一统志》记载:“征北小城在大兴县境,后汉公孙瓒筑。晋置征北将军,常治此,因名。”
值得一提的是,汉献帝初平三年(192年)至建安五年(200年),三国时期的著名将领赵云正投在公孙瓒麾下长达八年之久。其间,正是公孙瓒筑小城时期。因此可以推断,赵云很有可能就参加了筑构小城工程。
无知者无畏。我只读了两遍文稿,肯定有许多没注意到没领会到之处,故不揣丑陋,信口开河一番,请张大哥姑妄听之——
建议目录中庄名后加一句类似副题的文字,点出此村的引人之处,以吸引读者关注,例如我瞎编的下列小标题:
旧宫村——旧衙门行宫;
团河村——因团河行宫成村;
北大红门村——出城十里到红门;
小红门村——住着孝庄太后的族人;
庑殿村——最先被庆亲王奕劻认垦;
鹿圈村——既养麋鹿又办“义学堂”;
牛家场——和“全聚德”密切相关;
九号村——乾隆御马安息地;
从营市街到南苑镇——袁世凯的屯兵处;
大白楼——“王国福家住在大白楼”:
姜家场——“红星集体农庄”诞生;
下十号——小德张置办的庄园;
大粮台——清军“后勤部”;
隆盛场——邢质斌当上了广播员;
同心庄——栽培出“五色韭菜”;
西广德庄——李莲英置地建庄;
宏农庄——义和团的“先生”来开荒……
如此等等,只想着《水浒传》的目录,如“第十回: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陆虞侯火烧草料场”,关注的是读者的阅读兴趣,忘了《史记》的目录,就是“本纪”“世家”“列传”等,学术著作不同于有“标题党”之嫌的通俗读物。俺还有些更是胡诌八扯的“建议”,似乎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圣人面前卖《百家姓》,咱不提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