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原行(三)游龙门石窟

(2019-12-31 18:44:59)
标签:

华夏文明

褚遂良

奉先寺

护法金刚

药方洞

分类: 出行所见

    中原大省河南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世界文化遗产和全国重点文保单位众多,首屈一指者无疑是龙门石窟。30多年前,我搞印刷美术设计时,和同设计室的张士元老兄拜访过这里。那阵儿没拍照没日记,只记住了“生在苏杭,葬在北邙”。天然屏障邙山和文化瑰宝石窟,一北一南拱卫着千年古都洛阳城。
中原行(三)游龙门石窟
    11月17日一早,俺们10个同学就到了龙门石窟。一座大桥跨越伊河,其西侧俩拱券成了景区大门,上边“龙门”二字是陈毅所题。旁有“龙门石窟介绍”——

    龙门石窟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洛阳市南十三公里。这里东(香山)、西(龙门山)两山对峙,伊水历其间而北流,形如一座天然门阙,故史称“伊阙”。隋炀帝都洛阳,因宫城城门面对伊阙而始称“龙门”。著名的龙门石窟就分布在伊水两岸南北长达一公里的崖壁上,它与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冈石窟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佛教石窟艺术宝库。一九六一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龙门石窟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二OOO年十一月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龙门石窟始凿于北魏由平成(今山西大同)迁都洛阳之际(公元493年),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和北宋诸朝,营造时间长达四百余年。东西两山现存窟龛二千三百余个,佛塔近八十座,碑刻题记二千八百余块,造像近十一万尊。这些酷龛造像多分布在西山,东山主要是唐武周时期的造像。

    ……
中原行(三)游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介绍”的结尾说……

   龙门石窟是北魏和唐代皇家发愿造像最集中的地方,在石窟艺术中具有典型的皇家风范。其栩栩如生的佛教艺术造像,是中国古代富有才华的雕刻艺术家在不同程度上突破宗教“仪轨”的束缚,以现实生活为源泉而创造出的。它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聪明才智和创造才能的结晶。

    龙门石窟开凿一千五百多年来,遭受了自然和人为的破坏,精美的造像损坏严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对龙门石窟高度重视,使龙门石窟得到了妥善保护、合理利用。龙门石窟包蕴广博的内涵、丰富精湛的雕刻使我们乃至后世子孙从中可得到知识的滋养、艺术的熏陶和美的享受。
中原行(三)游龙门石窟
    进入景区的道路紧傍伊水,又见一道门。上次来龙门石窟虽说记忆模糊,但参观的总体印象是“简洁明快”,似乎下了公交车走不远儿就能看到石窟。不似如今,都好像商量好了似的,哪个景区都把大门放得远远的,您要是想发扬长征精神,也可以不坐人家的摆渡车,要是怕累想坐,景区鸡的屁就蹭蹭地;还有门套着门之类程序上的繁琐。
中原行(三)游龙门石窟
    走过大桥下的“龙门”几分钟,就见到了心向往之的石窟。路旁石墙上还有《佛教石窟寺简史》——

    所谓石窟寺,就是开凿在河畔山崖间的佛教寺院。石窟寺在形式上虽然与地面上的木构寺院有所不同,但它是模仿地面寺院建筑而建造的,规模较大的石窟寺大都具有与砖木构寺院相同的功能,其本身也是一座寺院,是僧俗信徒礼拜、供养、起居和禅修的场所。

   佛教石窟寺一般开凿在依山傍水、环境清幽的地方,其开凿的目的与佛教徒的修禅有着密切的关系。禅定是佛教徒的一种修行方式,进行禅思时,需要有安静的环境。在僻静的山林和河畔山崖开凿石窟坐禅是符合禅修需要的。按佛经的要求,修禅首先必须观像,也就是要谛观佛的种种相好,这样静虑入定之后会出现种种见佛的幻境,达到心神与佛交融的境地。因此,石窟中又雕凿了配合观像需要佛教偶像。

    ……

中原行(三)游龙门石窟
    在龙门西山北端第一个大窟是潜溪寺,建于唐初,窟中景象之精彩自不必说,供奉“西方三圣”,据说为佛教净土宗所信仰。即便是周边的景致都能令人频频按动快门。
中原行(三)游龙门石窟
    平常人来石窟,都是来观摩巨型古董,品味那些雕刻在崖壁岩石上的老玩意儿,那种古朴、沧桑又灵动、传神的雕像,让人获得一种审美的享受、心灵的慰藉。
中原行(三)游龙门石窟
    这是龙门石窟之精品——宾阳三洞。景区大门那儿的介绍说——

    龙门石窟北魏时期的窟龛造像约占总造像的百分之三十,代表洞窟有古阳洞(1443号窟)、宾阳中洞(140号窟)、莲花洞(712号窟)、魏字洞(1181号窟)、皇甫公窟(1609号窟)等,其中古阳洞开凿最早、造像内容最丰富,著名的“龙门二十品”,该洞占有十九品。
中原行(三)游龙门石窟
    “宾阳”意为迎接初生的太阳。宾阳三洞开凿于北魏时期,是北魏孝武帝为其父孝文帝做功德而建。宾阳洞开工于500年,历时20多年,用工80多万个,后因宫廷政变及主持人病故等原因,计划中的三窟仅完成了宾阳中洞一窟,南北两窟到初唐才完成主要造像。
中原行(三)游龙门石窟
    蒋大美女在宾阳北洞前摆了个“泡斯”,欲与大佛比“剪刀”?同学们手机相机并举,一阵七哧咔嚓。
中原行(三)游龙门石窟
    放眼石窟中,北洞正壁主尊佛像让人看着亲切,莫非他早就断定千年以后流行“剪刀手”?据说这是一种极少见的佛教手印,意在传达强烈意志的手印。
中原行(三)游龙门石窟
    主窟外的石壁上,小佛窟星罗棋布,两者形成的大小对比,互相衬托,煞是生动。

中原行(三)游龙门石窟
    宾阳中洞为北魏年间营造,释迦牟尼端坐正中宝座上,四周立佛、菩萨、莲花、飞天、地面、四壁、穹顶,精彩纷呈,说头多了。咱一纯外行看其座前还有俩宠物,颇觉新奇,宾阳三洞中,据介绍中洞艺术价值最高。至少南洞中宝座前小动物只剩一只了。
中原行(三)游龙门石窟
    这些小洞窟或曰佛龛里,都各有小佛像,精致异常。
中原行(三)游龙门石窟
    龙门第159窟是宾阳南洞,窟内正壁五尊主像完工于唐贞观十五年,系秦王李泰为生母长孙皇后祈冥福而作。在中洞和南洞之间,有“伊阙佛龛之碑”——

    位于宾阳南洞窟门外北侧。碑首之上有仿木构屋檐。因碑首有“伊阙佛龛之碑”而得名。

    该碑碑文由唐太宗时的中书舍人岑文本撰文,谏议大夫、初唐大书法家褚遂良书丹,刻于唐贞观十五年(公元641年)。碑高288厘米、宽190厘米,为目前国内所见褚遂良唐楷书法之最大碑者,也是初唐楷书之精品。

    褚遂良(公元596——659年),为唐初四大书法家之一,也是唐太宗昭命辅佐高宗李治的顾命大臣。其书体提笔空,下笔遒劲,变化多。虽瘦劲,但较之欧阳询的猛张,显得从容多姿,端雅温润。其早年用笔方劲古拙,较多用隶书笔法,显得美丽多方。后期书体方圆兼备,波磔自在,而内里挺拔俊发,个性更为鲜明。代表作有《孟法师碑》《伊阙佛龛之碑》《雁塔圣教序》等。
中原行(三)游龙门石窟
    在游人伸手可及之处,小佛像被摸得油亮,按古董行里的说法是“盘”出“包浆”了。有人到哪儿都喜欢动手体验,比如在这丝绸之路起点之一的洛阳,能把浅色佛像盘黑;在丝路重镇的吐鲁番火焰山前,也能把“铁扇公主”深色铜像的乳房盘得贼亮。
中原行(三)游龙门石窟
    崖壁上的小佛像前,一丛绿植顽强生长着。水滴能石穿,小草能石裂。
中原行(三)游龙门石窟
    老丁同志被这石像的神采吸引住了,跨大步上前,举手机拍照。其精神之专注、裤子之结实,令人赞叹。中原行(三)游龙门石窟
    摩崖三佛龛——唐武周时期营造,系三世佛题材,因武周政权结束而中缀,所留下的半成品是雕刻工序的重要资料。此露天造像龛三身坐佛、四身立佛的组合,在中国石窟寺中较罕见。弥勒佛即未来佛,尊居中间方台;左右两结迦坐佛,即双腿盘坐的佛。三佛代表过去、现在、将来。
中原行(三)游龙门石窟
    路边有观赏石:“洛阳牡丹石,又名牡丹玉,墨绿色的石体上嵌有天然形成的以白色、青色为主的牡丹花型图案而得名。其花型逼真、花姿百态,图案清晰、淡雅,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同行的“大牡丹”们不约而同举“佛手”。不是好久不见的“佛手疙瘩”,那学名叫桂花大头菜,而是几位活学活用刚才在宾阳洞中所见。中原行(三)游龙门石窟
    在龙门西山石窟前,俺们跟着导游解说员一通上来下去,赞叹古人的毅力、服膺信仰的魔力,叹息自己的体力、满足解馋的眼力,以至于不连说明一块儿拍下来,都记不清看了啥。按路标指示,俺们这是到了万佛寺,典型的净土宗“西方三圣”造像石窟,因洞内刻有15000尊小佛而得名。
中原行(三)游龙门石窟
    洞内说明说这是第557窟清明寺,位于万佛洞下方。不说洞内如何精彩纷呈,仅看窟外的佛像、宝塔、结构、刻工就让人叹为观止,这是历史、宗教、文化、艺术合为一体的鬼斧神工!
中原行(三)游龙门石窟
    走过万佛洞、清明寺,在壁上众多小佛龛中,有个中型石窟惠简洞——位于龙门西山中段,开凿于唐咸亨四年(673年),是西京长安法海寺惠暕法师专门为唐高宗、武则天祈福所修造。因洞内主佛及右侧弟子阿难面相酷似龙门卢舍那大像龛主佛和弟子造像,又俗称“小卢舍那大像龛”。
中原行(三)游龙门石窟
    “小卢龛”亦称“小奉先寺”,左右皆是各式打眼的佛像。中原行(三)游龙门石窟
    紧跟着就到了老龙洞,上坡就是莲花洞。中原行(三)游龙门石窟
    这是老龙洞。据说此洞不是由专人出钱开凿,所以没有造出一尊主要的大佛,全窟有小佛龛54处,内容为祈福、求功德,并无突出主题,故此生活气息较浓郁。中原行(三)游龙门石窟
    在石窟山壁上“龙门”两字旁,有竖刻的“方公路,乾隆十三年,铭德记之”“郭公路,雍正五年,铭德记之”等字样。原来石窟东边是伊河,为方便观拜的人,清朝方郭两先生出资,在窟壁下分别修了路,人们为感谢两公义德,刻写了“方公路”“郭公路”。
中原行(三)游龙门石窟
    导游姑娘很敬业,即便行走在各洞窟之间,嘴也不闲着,指着地面告诉我们:两块铺路巨石间的这种铁质连接件蝴蝶钉,都是当年楔下的。您现在就站在1000多年的历史之上,能不自豪!
中原行(三)游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最辉煌者当属开凿于唐高宗初的奉先寺,规模最大、艺术最精湛的一组摩崖石雕。因其隶属于当时的皇家寺院奉先寺而俗称“奉先寺”。皇后武则天赞助脂粉钱两万贯,上元二年即公元675年落成,长宽各30余米。佛像体现出大唐佛像艺术特点,面肥圆、耳下垂,安详、温存、亲切动人。主佛莲座北侧题记为“大卢舍那像龛”,九尊像中主佛为卢舍那大佛,为释迦牟尼报身佛。通高17.14米,头高4米,耳朵长达1.9米,宛若一位睿智而慈祥的中年妇女。据说佛有三身,报身、法身和化身,卢舍那即智慧广大、光明遍照之意。中原行(三)游龙门石窟

    面对中国石刻艺术的巅峰、唐朝时代的典范,游客都微张着嘴、被这强大的气场所慑服。导游小姐还在尽心尽责地说明、解惑,灌满每个人的耳机。中原行(三)游龙门石窟
    奉先寺也是游人最集中的地方,导游们的口头禅“走路不观景,观景不走路”到这儿全不灵,上着台阶眼睛也不够使的了。

中原行(三)游龙门石窟

    在卢舍那大佛脚下留影者,或是双手合十,或是振臂抒情,奉先寺侧壁上的力士手托宝塔,据说脚下还踩着夜叉,在给您保驾。佛教里的力士或曰金刚有啥讲究?上网一查,有段说明有意思:说他们都属于护法神,是天界十分抢手的热门职业,虽然是没有底薪福利的志愿者,但能累积福报,名留青史,传播满满的正能量,性价比蛮高的。

中原行(三)游龙门石窟

    佛教里的佛、菩萨、罗汉、力士、飞天……构成了一个令教徒、居士们无限向往的神秘世界。但千年的日精月华、风雨洗礼、自然灾害、强盗光顾,纵令是护法金刚也有难以自保之时。
中原行(三)游龙门石窟
    时下人们对旅游的概括说法是“见佛就拜,见厕所就上”,焉能不在如此大佛前留个纪念照?

中原行(三)游龙门石窟

    遇到能跟美女合影的场合咱一直都退避三舍,也一直为网友所诟病,这回可不能落空了,至于老丁同志给俺们拍照时咋想,俺就管不着了。中原行(三)游龙门石窟
    龙门服务性最强的专题洞窟当属药方洞,北魏开凿,在唐代刻下了150多个药方,至今文字保留较完整的还有60余方,用药达170多味,可治疗40多种病症,被誉为“民间慈善医院”。据说公元984年,日本古代医学家丹波康赖在其编著《医心方》中就收录了95方,并称之为“龙门方”。
中原行(三)游龙门石窟
    药王洞下方有石刻两诗文——

    王气中原不可招,兴亡遗恨付渔樵。诗人老去香山在,石佛长存劫火遥。

    固国匪依伊阙险,救民常仰禹神焦。纵知霸业沧桑变,悲智勋华剧未消。

                      大中华民国二十八年己卯龙门留题浏阳刘石肱

    石上犹存斧凿痕,中原凭眺几黄昏。九朝不变青山色,一剑难招故国魂。

    任侠飒来光日月,英雄尽去冷乾坤。不需更做兴亡感,四大由来佛最尊。

                                       岁在丙子滇南张昭麟题中原行(三)游龙门石窟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据说是旅游大家徐霞客所说,俺们一路奔波经冀入豫,也路过了邯郸,不妨来个“龙门学步”,奏是卢舍那归来不看佛、奉先寺归来不看窟。


中原行(三)游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景区导览全景图”本身的艺术价值就很高。因为过河的交通有碍,河东的香山寺和白居易墓等景点都没看成。
中原行(三)游龙门石窟
    龙门除了石窟本身价值无限,其人文环境也绝了,您不挑大拇哥?河南人讲话那可不中!人类享受的空气、阳光是老天爷免费赐予的;自己的事情能自己个儿做主的、现在人每天都离不开的两件事,唯上厕所、上网耳。不吃还能坚持,不拉您试试?没带钱包可以,没带手机麻烦就大了。
中原行(三)游龙门石窟
    这里是世界文化遗产、5A级景区,配上展示、研究佛教内容的博物馆才算全面,也是洛阳的一处文化活动场所,成立于新世纪之初,我上次跟师傅来时可没这高档所在。记得我们看完石窟就近吃晚饭,那小店前餐馆后住宿,想不动地方了,就要求单间,那时多是大通铺。店老板说有有有,扭头就后院敲一房间的门:师傅,又来两位客人要单间,您二位反正是一单位的,凑合凑合给匀出一间中不?就听里头爆喝:费TM话,那是女的,我能跟人凑一间去吗!得,我们另找地方去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