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焦尚意
焦尚意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7,248
  • 关注人气:42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原行(二)采风郭亮村

(2019-12-19 16:44:38)
标签:

挂壁公路

万仙山

靠山吃山

中华影视城

天梯

    中原行首日,俺们“走过殷墟”,拜谒过老祖宗,又赶奔西南方向的新乡辉县,那儿有个郭亮村,那儿的“挂壁公路”可是大大滴有名。

中原行(二)采风郭亮村
    从殷墟往西,路过安阳下属的林州市。有些人的印象里这儿还是“林县”,以被誉为“人工天河”的红旗渠闻名。当年纪录片《红旗渠》里的歌声不禁在脑畔回响:“劈开太行山,漳河穿山来,林县人民多壮志,誓把山河重安排……”正所谓武大郎过门槛儿——碰巧儿了,此时正好就看到了路旁的雕塑《红旗渠颂》。

    林州历史悠久,北临河北,西接山西,地处豫、晋、冀三省交汇处,春秋时先属卫又归晋,韩赵魏三家分晋时又先后是韩赵的领地,南宋时这儿成了“林州”,明朝又改为“林县”;1994年撤林县设县级“林州市”。如今算传统的回归?类乎思茅改普洱?闹不清楚。
中原行(二)采风郭亮村
    当晚到达郭亮村,老丁驾轻就熟,直接带俺们到了郭亮村的一家熟店,这一天下来忙活得真不善,至此才算精神物质双丰收!
    回想这一路风尘仆仆,一路尽显刘姥姥底色。有人说又间歇性老年痴呆了,明明就是焦姥爷嘛。因为林县路边加油站的小广告让俺颇羡慕:“92号汽油,每周五六日4.7元!”辉县路边还有更瘆人的:“2万元存银行,不如阳光城买套房!”又赶上有修路的地方,天黑后路上隐隐绰绰,常有貌似超宽超高绝对超载的大货相向或并肩而行,随意瞥一眼那车头,嘿!咋就一轱辘?敢情不是卡车,人那都是大号儿的三蹦子!

中原行(二)采风郭亮村

    这家是村里的“党员农家旅馆”“党员经营户”。二楼客房、一楼餐饮,女主人名片信息量极大:字号“开元居”,姓名:杨春杰,除了手机、地址,还有二维码;“万仙山”标志带出“国家AAAA级旅游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的名头;广告语沉底儿:“观雄奇南太行/赏秀美万仙山/新乡·南太行”。要再添点儿内容就该“下转二版”了。最奇的是落款“河南辉县市郭亮影视村”,辉县归哪儿管?新乡!“乡”管着“县”?原来哥儿俩都“市”,前者实打实,后者明明是县,还要称市,“县级市”。民间有俚语:糟鼻子不吃酒——枉担其名。但市长比县长确实好听。

中原行(二)采风郭亮村

    酒足饭饱之后,不能辜负郭亮村的美景。到街上一转悠,四周群山朦胧,山村沉浸在浓重的夜色里,那是一种深沉静谧之美,可惜俺没带架子,只有几家旅游商品店还亮着灯,“狗头”才没白带。

中原行(二)采风郭亮村
      卖柏木雕刻和小饰品的店老板也要收摊儿拜拜了。
中原行(二)采风郭亮村
    次日一早,从“党员户”出来,才拍了点儿郭亮村的街景。

中原行(二)采风郭亮村

    徜徉在村里的主干道上,惬意之极!虽是山村,但这个“居”那个“楼”的铺面不少,阳光下带有山峦背景的商业街还真有点儿特色。漫步中老丁同志还遇到若干人打招呼,可见其经常流窜至此,所以提到郭亮村才如数家珍,才能不顾辛劳带大家远足。
中原行(二)采风郭亮村
    俺们落脚那家的店主人给咱当导游,先到了村头一棵树下。讲故事是旅游景点的惯常做法,这树下就戳着一块说明牌:古柳遗风——讲了个西汉末年刘秀如何敕封其“奉公柳”,后来又如何发新芽的故事。
中原行(二)采风郭亮村
    俺插队时的山村景象恍如昨日,大点儿的村子了不得有个供销社,谁要住在小村儿里,想买点儿油盐酱醋吾的,不走几里地您就啥都甭想。但看眼前,完全就是时尚的连片小店,这家的招牌有意思,文辞俏皮,瞧!人这儿卖的饼都会跳舞?
中原行(二)采风郭亮村
    这些摊位的特点是都强调“手工”,似有蛇足之嫌,因为那是不言而喻的事儿。自家手艺、自制食品,难不成还是外边进的货?或是机械化生产?就如一小饭馆的菜谱,标出俺家的菜都是人工炒制?但一想到天津的地理位置,加之物价亲民,曾有不少北京人驱车去吃海鲜,到那儿一聊才知道,人家都是从赵公口桥南的京深海鲜市场进的货。所以郭亮村的人这么标看来也自有道理。遑论如今都有机器人削面了,机器人烙小饼应该也不会太遥远。
中原行(二)采风郭亮村
    郭亮村的文化色彩半点不输于城市。这家“刘家老屋民俗馆”是“自办景点”,曾是电影《举起手来》的拍摄现场,其楹联实在:“老屋藏深山彰显传统文化……”人这儿同时办着俩“展”。参观老屋虽说收费,但几可忽略不计,您就是上个收费公厕不也得掏一块?何况卸去“负担”还能就势儿一饱眼福。
中原行(二)采风郭亮村
    这哥们儿正在加工木制工艺品。要赶上个二五眼,就这位的这身儿行头,再辅之以桌案上这些东西的这种颜色,没准儿都能给看成是正拾掇熟肉制品的红案师傅。
中原行(二)采风郭亮村
    郭亮村不枉“中华影视村”的称号,这儿的景致成就了《走出地平线》《清凉寺的钟声》《举起手来》《山楂树之恋》等作品;这些电影又反哺郭亮村,连大腕儿导演谢晋住过的地方都成了聚拢人气的景点,赚钱的必备条件不首先就得有客流量吗?
中原行(二)采风郭亮村
    在郭亮村您就尽情地游览,啥事儿都甭操心,哪怕遇到山区的自然灾害,人这儿都给您规划设计好了逃生路线。

中原行(二)采风郭亮村
    在村里转悠的时候,曾看到些建筑的外立面很高雅,“墙面砖”煞是高大上,行到此处才明白,那是路旁所陈列的本地所产“建材”,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端的是不得了!
中原行(二)采风郭亮村
    村里还有座“观光楼”,门旁挂着十来块各类艺术院校“写生基地”的标牌,足见这地方乃是观景的裉节儿上。唯有“门口禁止拍照”的“警示牌”有点儿自欺欺人,你以为你家是哪儿?你能禁止得了谁?正经生意人历来讲究个和气生财。

中原行(二)采风郭亮村

    路旁村民家的小闺女好像是才睡完午觉,正在找自己的小鞋,圆乎乎的小脸蛋儿透着喜兴劲儿。

中原行(二)采风郭亮村

    俗话说靠山吃山真是不假,看人家这小楼,石块垒就,那种古朴、敦厚、原生态的感觉是你贴多少瓷砖都不能比拟的。这绝对是真古董!看菜馆的招牌更是引人食欲,尤其“红焖山羊肉”,中原大地的佳肴,当年曾在北京风行一时,据说因其要搭配豆泡,都救活了好几个濒临倒闭的豆制品厂。恰如昙花一现,现在死活找不着了。中原行(二)采风郭亮村
    这儿不说是偏远山区,起码不是通都大邑,咋这么多二层小楼?像如今为人所钟爱的别墅?白字先生口中的别野?一问导游,这儿没人赶时髦,人家这“豪宅”都是一百多年前盖的。

中原行(二)采风郭亮村

    似乎是为了印证导游所言不虚,后来果真在山坡上见到了一座早就废弃的老屋,果真还是两层的小楼。这是多少城市中人的梦想?要撬多大的“杠杆”、掏光几代人的钱包?可搁人这儿愣不算个事儿!
中原行(二)采风郭亮村
    几位姑奶奶跑郭亮村“串胡同”来了。俺是守株待兔,一举狗头,没人喊口令,马上“立定”……
中原行(二)采风郭亮村
    村里人紧跟时代节拍,一个小路牌都以四种文字呈现。广告词也极逗乐:“别看人家,说的就是你!客户会走到我们店里来,我们要走进客户心里去;老客户要坦诚,新客户要热情,急客户要速度,大客户要品味,小客户要利益。”显然这是几年前制作的广告,眼下再看其主体形象老奥,显然是个“过气明星”;要是新弄的,手指观者的模特备不住就得选择“特没谱”。

中原行(二)采风郭亮村

    面对这样多彩多姿的门脸儿,面对如此大脸盘子美女都能把普通山里红和“恋”结合起来的诗情画意,面对这样不见外的广告词:“游仙山/喝花酒/自个家/客气啥”,谁能想得到这是太行山里一山村小店?
中原行(二)采风郭亮村
    按路标指引,很快来到“村口”,村里“通衢大道”旁虽仅是一般的民房,但招牌颇气派,有“郭亮饭店”“郭亮老村口饭馆”。村口的拱形门券是拍电影时建的景儿,正好留给村里当个大门洞。
中原行(二)采风郭亮村
    出村回看村口,旁边是“中华影视村——郭亮村”的介绍,还有几块刻着字的大石矗立,有“太行魂”“中华影视城”“太行明珠”“彩云归”等。几位同学还在村里盘桓,唯见老丁潇洒出村,只是让人担心裤子别掉了。
中原行(二)采风郭亮村
    看看导游图,才对郭亮村有了个总体的印象。这里是“万仙山”景区的一部分。
中原行(二)采风郭亮村
    为了见识村北山里的景点“喊泉”,我们坐了几分钟“万仙山游览车”,就是电瓶车。下车见路边又是一溜买卖,第一家有特色,叫“一杯子,一辈子”。细端详,敢情就是“将你的照片做在杯子上”,号称这是“最有实用价值的旅游纪念品”。
中原行(二)采风郭亮村
    山路旁的服务点儿挺全面,景点罗列详尽,吃食也“面面”俱到,种类不少。
中原行(二)采风郭亮村
    老话说山有多高,水有多高,果不其然。马上就要到“喊泉”了。
中原行(二)采风郭亮村
    到了喊泉,七位姑奶奶都喊了起来,以不虚此行,呼应了旁边的说明:喊泉——

    相传,七仙女来此游玩,因天气炎热,向龙王要水淋浴,龙王得知后,急忙拔下几根龙须粘在石壁中间,形成天然的喷淋的泉水。这里的泉水有一个奇怪的特点,水量受声音影响,喊声大水流量就大,喊声小水流量就小,因此而得名喊泉,也叫龙须泉。

    喊泉是一种悬挂泉,也称空山泉。属于季节性出露的泉水,泉水沿距今约5亿年的钙泥质隔水层上层面溢出。由于隔水层上层面的构成微凹的盘形储水构造,上部岩层节理和裂隙中的滞水补给充盈时,盘中水从盘沿溢流较快,泉水稍大。而后,盘水水面惯性调平,溢流水头减弱,泉水稍小。周而复始,形成泉水溢出时大时小的奇特景观。

    当游客面对空山呼吁时,出现与大流量耦合的现象,即认为喊声大泉水大,取名为喊泉。

中原行(二)采风郭亮村
    告别喊泉,南下又到了“炮楼”,那是拍电影《举起手来》时搭的景,眼下也成了一“景点”。此行“七仙女”中的国博于大专家倚栏亮相。遗憾的是这个赝品炮楼不大合规,我以前家住炮局附近,和北京城区硕果仅存的几个炮楼朝夕相见,所以才敢如此大言不惭。话又说回来,如今影视作品里要没点儿穿帮之处,反倒不合常规。一个“穿帮网”为多少人提供了消遣娱乐!
中原行(二)采风郭亮村
    从“炮楼”往东不远就是“天梯”。本想稍微感受一番,但“天梯”之路被封上,还有危险的警示牌,老丁说他上次来时还能下去一段呢。俺只好作罢,也免去以身犯险之忧,仅拍下旁边的说明:天梯——

    高达百米,720级台阶,梯势险峻,蜿蜒曲折,宽处1.2米,窄处0.4米,稍不留神,有坠崖之险,故称天梯。始建于明代,清道光年间扩修,1977年前,是郭亮村通向山外的必经之道。
中原行(二)采风郭亮村
    不远处的山村景致,美在平凡、朴素,不捯饬,原汁原味。

中原行(二)采风郭亮村

    离开天梯,在悬崖边上留影。这张照片下载于“中原行”微信群,显然是此行颇费心力的大总管、CFO所摄,因为七仙女中独少了她。此照特色是六位仙女24只眼,足抵得上三个名气不小的男声演唱组“八只眼”,估计她们一张嘴绝对骇人听闻。虽是常规“到此一游”,但其神态各异,都是有学问的主儿。
中原行(二)采风郭亮村
    远眺盘山公路和“挂壁公路”连接处。想象不出当年郭亮村的社员们出山,怎么能从那么高的地方、从天梯上一蹬一蹬地蹒跚而下、出几身透汗才得辗转挪到盘山道上。

中原行(二)采风郭亮村

    这是新乡辉县万仙山风景区锡崖沟,峡谷长20多公里,上下落差200多米。为了解决祖辈居住在峡谷顶上村里人的出路,从1972到1977年,郭亮村13个劳力生生在石崖绝壁上苦干5年半,一锛一凿开出1250米的“挂壁公路”,俨然“挂”在悬崖峭壁上的公路。当年好汉们坚忍、执着、一往无前的精神,造福了乡邻,也成就了如今南太行的一处著名景区。我们来时坐车经过,可惜时间紧迫,没在白天到那儿走走、感受一番。

中原行(二)采风郭亮村

    那年头也有“外援”,郭亮村的人们不会忘记他们,立碑以志。您还是看“原版”的文字吧!
中原行(二)采风郭亮村
    绝壁公路的对面是绝好的观景台,游人都在此留影,俺也让深藏不露的周海山老兄亮亮相。周兄心思缜密心眼儿好,比如要是遇到同伴喝高了,一定相陪聊天照顾,不管天多晚,直到他判断没问题了方才休息。

中原行(二)采风郭亮村
    同学中不乏善于抓拍的高手,也把俺手舞足蹈的德行定格在赭红色石英岩的绝壁之前。记得以前小学语文课有一种练习,“看图说话”,俺一定得配上:游客同志们请注意啦,停车缴费啊……就咱这眼神儿,想溜号儿?门儿都没有!
中原行(二)采风郭亮村
    看过挂壁公路,无不感慨万千,从举全县之力十年开凿的人工天河红旗渠,到一个村倾力打造的通往幸福之路,皆是中原大地上塑造出的奇迹。
中原行(二)采风郭亮村
    诗圣有《山寺》曰:……乱水通人过,悬崖置屋牢。上方重阁晚,百里见秋毫。说悬崖上建的房屋牢靠,但实际上似乎也不亚于“牢房”,阻滞了人们与外面世界的交往;挂壁公路的开通,就是给这里的人打开了世代相传的“牢门”,开启了通向新天地的康庄大道。村口有一座小庙,导游说以前累次山洪,从没被淹过,可见老天爷也眷顾着勤劳的山里人。
中原行(二)采风郭亮村
    16号中午,俺们从这里辞别郭亮村,赶奔历史文化名城古都洛阳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