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这八个字是日前吃饭时听到的一句民间经典。
http://s13/mw690/001muhx7zy7nhudjaaMfc&690
中国的餐饮文化以鲁、川、粤、苏、浙、闽、湘、徽八大菜系为代表,后来又冒出来甘肃的敦煌菜、吉林的吉菜等新八大菜系,不知道黑龙江是否也得弄出个黑菜来。如今亦庄开发区也有了正宗八大菜系之一的徽菜——文化园西路路南、林肯公园2号楼底商的“徽州记”。
http://s4/mw690/001muhx7zy7nhudylO333&690
进门迎面案几上即是和门口匾额上一样的标志——马头墙图案,徽派文化的感觉扑面而来。
我去过皖南几次,非常喜欢那儿的人文历史、建筑风貌。徽州曾包括歙县、黟县、休宁、祁门、绩溪、婺源。前五个县现属安徽,唯婺源命运多舛,1934年被划归江西,其时还曾出现过“婺人返皖”运动。当时有副对联:“男要回皖,女要回皖,男男女女都要回皖;生不隶赣,死不隶赣,生生死死决不隶赣。”
1947年,婺源回归安徽;解放后,仍归江西。婺源集中展示了徽派风情,前几年我还曾到那儿写生。
http://s14/mw690/001muhx7zy7nhudhgcJ9d&690
周昊是北青社区报亦庄分社负责人,前几天接他通知,说为答谢新老读者,联合亦庄“徽州记”餐厅举办试吃活动,问我可否参加?这哪儿能含糊,马上就回复:兹是吃的事儿,我全有空。8月最后一天头中午,和同时受邀的营养专家魏世平碰了头儿,就往那儿溜达。一路探讨是否我曾请过客的那家儿,让俺们给吃垮啦?改徽菜啦?一路开心,提前到达。这是开场小周给大家做着介绍。
http://s1/mw690/001muhx7zy7nhucW2fCc0&690
俺对这餐馆的名字颇感好奇。只记得淮安吴承恩有《西游记》、英格兰老狄有《双城记》、保定梁斌《红旗谱》之后有《播火记》……餐馆的赵总告诉我他从通州宋庄起家,若干现代派艺术名人都和他称兄道弟,现在那儿还有他的徽菜馆。一帮艺术家议论起他的买卖,说“徽州记忆”如何如何,灵感迸发,去掉了一个“忆”,就成了“徽州记”。这是他在给小魏和俺看他那徽派设计的标志。http://s12/mw690/001muhx7zy7nhuddLJh1b&690
徽菜之丰富就不说了,单看眼前这貌似大号儿豆芽的花生芽,就让俺对刘姥姥的感受也有了深切的感受,这东西不但看着稀罕,还真挺好吃!
还有蓝田花猪肉,瘦不柴、肥不腻,外貌寻常,味道绝好。但听赵总介绍我就纳闷儿,蓝田人的老家咋搬到了徽州?元谋、蓝田、周口店这几个地方俺还是知道滴。但拿“史无前例”时期的话说,这只是“私字一闪念”,当务之急是吃!回来上网一查,咱还真是个刘姥姥,一直想的是西地长安的蓝田县,而这花猪肉则出自安徽休宁县的蓝田镇,这俩地儿直线距离都有1000公里了。真正是谬以千里。http://s14/bmiddle/001muhx7zy7nhudFonPad&690
这幅餐具生猛之图和开头餐馆门脸儿那两幅,拍摄者都是参与“试吃”的人大京开学校邱子阳。小伙子体魄健壮好形象,教“体育”一定广受学生欢迎。后来再一聊,才觉出我又听差了,人是文科老师,教的是“曲艺”,还是几位名家的弟子。出席者还有中科瑞声传媒老总及歌手、京东美女张琳、赵芳哲、社区报亦庄版的小赵迪等人。咋没他们的图片?皆因咱干啥事都全身心地投入、心无旁骛耳。
据说徽菜擅长烧、炖、熏、蒸,重油、重色,重火功,所以饭桌上听来的高论“严重好色”本是“盐重好色”;再说臭鳜鱼、毛豆腐、臭豆腐之类代表性徽菜,“轻度腐败”则名副其实。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