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地利·维也纳】老城区精美绝伦的教堂集锦

标签:
奥地利维也纳斯蒂芬大教堂卡尔教堂旅游 |
分类: 环游世界 |
漫步欧洲街头,随处可见风格迥异的教堂建筑。有别于中国的寺庙喜欢隐匿于秀美的山川,欧洲教堂则大多耸立在闹市中心。教堂并不只是看似冰冷的石块堆砌,通常它们融合了建筑、绘画、宗教、历史等诸多元素,也是展示欧洲文化和历史的一个重要窗口和途径。
02. 圣·斯蒂芬大教堂(又译为:圣·史蒂芬大教堂/圣·斯特凡大教堂)
位于维也纳老城区的心脏地带的斯蒂芬大教堂是天主教维也纳总教区的主教座堂,也是维也纳的地标性建筑。教堂始建于1147年,最初以罗马教堂之名兴建,14世纪鲁道夫四世又下令进行大规模改建,被二战硝烟焚毁后又几经重建,才形成了现在呈现在世人眼前的哥特式大教堂。历代奥地利皇帝的葬礼就是在这座华丽的教堂内举行。自15世纪晚期开始,斯蒂芬大教堂就是天主教的主教地和奥地利最重要的教堂。
斯蒂芬大教堂由1座主体楼和3座楼塔组成,高耸的锥形尖塔直冲云霄、镶嵌着青黄拼花瓦片的彩色屋顶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瓦片组成的臂章图案以及代表哈布斯堡王朝的双头鹰十分壮观。13世纪下半叶,哈布斯堡王朝对奥地利开始了长达600多年的统治。国家政权的稳定以及哈布斯堡家族对艺术的热爱和倡导,促进建筑艺术的发展,斯蒂芬大教堂就是其中之一经典代表。朝西的正门是罗马风格,尖塔是哥特式,而圣坛是巴洛克风格,历时四个多世纪并不断改建、修建的结果,各种欧洲建筑艺术在此折中调合、兼收并蓄。
03. 教堂西面的大门,被称为“巨门”,据说1443年在开挖北塔地基的时候,曾出土过一个巨型乳齿象,它的股骨在这里悬挂了几十年,为了纪念这一事件,“巨门”因而得名。大门两侧是两座罗马石塔,每座有65米高。石塔下面为四方形,上面是八角形,原本两塔里面都有钟,果南面的钟在二战时候遗落了,北面的钟尚存于世。大门和罗马石塔也是教堂里最古老的部分。



04. 高耸入云的南塔达136.4米,是整座教堂外部最高的部分,在欧洲仅次于德国科隆大教堂,精美的雕刻让它被誉为世界上最美的哥特尖塔之一,被当地人亲切地称为“Steffl”(小斯蒂芬)。游客可以沿着尖塔内狭窄的345级回旋梯拾级而上,到达72米高的观景平台,一睹维也纳的老城风光。
05. 南塔落成后,哈布斯堡王室本想再建一座北塔与南边的塔尖相对应,以取悦教皇。但当时钱财都用在城防上以抵御土耳其的进攻和宗教改革势力,财政困难使得北塔只修建到了60米的高度。于是建于1578年的北塔最终被设计成文艺复兴式的圆顶,然而正是这种不对称的结构却成了斯蒂芬大教堂的魅力所在。北塔塔顶修建有“普默林”大钟,它是欧洲第三大教堂排钟,利用土耳其军队遗留的青铜大炮所造,重达20吨,之后在二战中被毁,1952年得以重造。目前普默林大钟在重大节日时会敲响,跨年时“普默林”浑洪的钟声响彻整座城市,向人们传达新年的祝福。参观北塔可以搭乘电梯,近距离欣赏这座饱经沧桑的大钟。


06. 教堂内部总共有大小不一的18座祭坛,其中“高坛”和“维也纳新城祭坛”是最有名的两座。
07.
教堂与音乐也有着不解之缘,1740年,年仅八岁的海顿曾在这里参加过少年唱诗班;1741年,知名意大利作曲家维瓦尔第的葬礼在这里隆重举行;1785年,莫扎特也是在这里谱写了《费加罗的婚礼》的第一个乐句……



08. 维也纳新城祭坛(Wiener Neustädter
Altar):位于教堂北殿,1447年受皇帝腓特烈三世的旨意建造。这里放置了一套精美的A.E.I.O.U壁画装置,其设计巧夺天工。它像一个柜子一样可以从中间打开,而它又设计有两层门结构,打开第一层会展开成一组平面的壁画,打开第二层则展现出立体的雕刻壁画。所以这个装置上总共可以看到独立的32幅平面壁画和6幅立体雕刻壁画,外加1组图案雕刻壁画,图案上方,我们依稀可以看到腓特烈三世生前经典的铭志:“A.E.I.O.U”的字样,在德语中是:
Alles Erdreich ist Österreich untertan
的缩写,翻译成英语就是“All the world is subject
to
Austria”“全世界成服于奥地利”。每周一到周六,这个装置只打开第一层门,展示绘有72圣人的平面壁画。周日,第二层木门会打开露出有圣母玛利亚生平故事的雕刻壁画。
09.

11. 高坛(High
Altar):位于教堂正东方向,1641年至1647年间建造完成,是教堂巴洛克风格部分的代表。祭坛由Tobias
Pock在维也纳主教Philipp Friedrich Graf
Breuner的指导下建造,采用了来自波兰的奢华大理石。高坛部分设计有教堂的主保人圣斯蒂芬、圣徒利奥波德、弗洛里安、塞巴斯蒂安、罗克斯以及耶稣和圣母玛丽亚的形象,最顶端的耶稣正在等待圣斯蒂芬的升天。
13.14.
15.
17. 圣彼得教堂
维也纳圣彼得教堂位于霍夫堡和斯蒂芬大教堂中间,是维也纳最古老的罗马天主教堂之一,初建于1701年,至1733年完工。整座建筑为经典的巴洛克风格,高耸的圆形拱顶,两侧是醒目的绿顶双塔。教堂虽规模不算大,但内部穹顶装饰和壁画相当奢华,值得一看。
18.
19.
20.
21.
22. 卡尔教堂(又译为:查理教堂)
巴洛克建筑风格的卡尔教堂是为纪念死于鼠疫者而建,完工于1737年。绿色圆顶和门廊系仿自古希腊和古罗马式的建筑,双圆柱仿自罗马的图雷真圆柱,柱面上的螺旋形图案,刻著圣波洛梅欧的一生,左圆柱阐述坚定的信念,右圆柱则是勇气。卡尔教堂正面山墙的浮雕由史丹内提(Giovanni
Stanetti)制作,描绘1713年维也纳遭黑死病侵袭的情景。山墙上中间的圣者像圣波洛梅欧由马提利(Lorenzo
Mattielli)制作。正门阶梯两侧有左边像征旧约圣经的天使像和右边像征新约圣经的天使像。
23. 卡尔教堂门前的池塘是整个设计最绝妙的部分,水池中折射出又一个虚幻的教堂。华灯初上的夜间,暮色配合着璀璨的灯光,特别美。由于夏季欧洲日落太晚,我实在是坚持不到晚上十点在此等候。





32.
33.
34. 教堂内最值得一看的是穹顶和两侧的浅浮雕的圆柱,穹顶壁画是由罗特迈尔(Rottmayr)创作于1725至1730年间,详细叙述查理·波罗梅乌的生平事迹。整修壁画搭建的楼梯架,让我有幸更近距离观摩到了精美的艺术画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