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霞光黎影Lucy
霞光黎影Lucy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8,875
  • 关注人气:2,78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登佘山·探教堂·赏春色

(2011-04-04 23:59:16)
标签:

2011

春天

松江

西佘山

东佘山

天主教堂

天文台

上海

杂谈

分类: 行摄上海

登佘山·探教堂·赏春色
上周末天气不错,就跟老妈乘地铁横跨上海跑去佘山爬爬山赏赏景,感受一下迟来的春天。顺便再看看被誉为“东亚第二大教堂”的佘山天主教堂,以前折腾乘飞机、乘火车特地跑去外地拍教堂,却从来没好好拍过看过上海的教堂,惭愧登佘山·探教堂·赏春色

已开放的东佘山与西佘山森林公园,是佘山的东西两峰,青(浦)松(江)公路穿越于两峰之间。在九峰中,西佘山高度仅次于天马山,海拔97.2米,东佘山以海拔72.4米列于其后。上海没有高山,这个算市内最高的山了登佘山·探教堂·赏春色

西佘山天主教堂位于山顶北部,初建于清同治十三年(公元1871年),由法国传教士所建,后又几次翻修,现在的教堂是1925年扩建而成。建筑面积1400平方米,从堂基至十字架尖顶高38米。此堂为欧洲“巴洛克”风格建筑,融希腊、罗马、哥特建筑艺术于一炉,部分建材与装饰采用中国传统建筑手法,可谓中西合璧。天主教堂与山融为一体,轮廓直辖市自然,堂红山绿相映成辉。整个建筑平面呈拉丁式十字形,充分体现了建筑美学上右对称中不对称的美感。教堂内设3000个座位,可容纳近4000名教徒,而且音响效果极佳。大殿正祭台用大理石砌成,殿窗部分镶嵌五彩玻璃,顶部盖以碧色的琉璃瓦。整幢建筑造型独特,南长北短,东宽西狭,内圆外尖、内石外砖。宏观上充分体现了建筑学上对称中不对称的美学原则;教堂雄伟宽阔,堂内讲话不用扩音器便具有扩音作用,又无回音干扰。由于佘山天主教堂的宏伟壮观,1942年罗马教皇将其敕封为“圣殿”。信徒到佘山朝圣,沿苦路拾级而上,领略耶稣代人受难的经历,获得宗教感情上的升华。

 

02 山顶上的佘山天主教堂以及佘山天文台
登佘山·探教堂·赏春色
03 从山脚到山顶的曲折小路上有147座苦路亭,还有3座圣亭和一个中堂,逐级向上的苦路把苦路亭、圣亭,中堂及山顶教堂联成一体。信徒们到佘山朝圣时,沿着曲折的苦路逐级而上,领略耶稣代人受难的经历。
登佘山·探教堂·赏春色
04 这个就是苦路亭,每亭中有一幅耶稣受难浮雕

登佘山·探教堂·赏春色

05 教堂建在被树荫包围遮挡着的山顶上,实在没找到一个合适的角度拍全景,有些小遗憾。
登佘山·探教堂·赏春色
06 只能零零落落拍点教堂的各部位
登佘山·探教堂·赏春色
07

登佘山·探教堂·赏春色

08 高耸的钟楼,按一定音符排列着8只大钟,塔尖高38米,是由紫铜铸成的圣母像,高8米。圣母高举双手呈十字状的小耶稣,寓意欢迎各地前来的朝圣者。

登佘山·探教堂·赏春色

09

登佘山·探教堂·赏春色

10

登佘山·探教堂·赏春色

11

登佘山·探教堂·赏春色

12

登佘山·探教堂·赏春色

13 教堂的背面
登佘山·探教堂·赏春色
14
登佘山·探教堂·赏春色
15
登佘山·探教堂·赏春色 16 佘山天主教堂内部开放可供游人参观,去的那日正值周末弥撒,教徒们在教堂的前部做祷告唱圣歌。为了不打扰他们,教堂内部我没有怎么拍就撤出来了。

大堂熔多种建筑风格于一炉:拱顶、甬道为罗马式;廊柱为希腊式;尖顶为哥特式;橄榄形钟楼为以色列式;东端小圆顶为西班牙式;清水壁、斗角地砖、琉璃瓦为中国式。堂内采光极好,各个空间光差很小。依靠拱顶的回音,不用电声设备也能使全堂清晰听到布道声。
登佘山·探教堂·赏春色
17 佘山天主教堂的彩绘玻璃没有传说中的那么震撼,也许在中国的教堂中还算不错,但跟国外的教堂还是没法相提并论。
登佘山·探教堂·赏春色 18 钟楼内部 
登佘山·探教堂·赏春色
19 好多路都可以通往佘山山顶,我选了一条游人最少的竹林小道。佘山古来多竹,笋有兰花味,又名“兰笋山”。

登佘山·探教堂·赏春色20 佘山森林公园的植被品种很少,基本只有竹林,也没见到其他好看的花花草草
登佘山·探教堂·赏春色21
登佘山·探教堂·赏春色  22 没有人挤人,一切都好登佘山·探教堂·赏春色呼吸一下新鲜空气
登佘山·探教堂·赏春色23 缺乏锻炼的都市人,偶尔爬爬山是必要的,虽然小山不高登佘山·探教堂·赏春色
登佘山·探教堂·赏春色24
登佘山·探教堂·赏春色25 又了该发戆了,哈哈
登佘山·探教堂·赏春色 26 这些就是传说中佘山的天价别墅 
登佘山·探教堂·赏春色27 对面那座就是东佘山,看点不多,现在山上主要用来给游人烧烤,乌烟瘴气的,感觉很糟。上去后就立马下来了,照片也没拍。
登佘山·探教堂·赏春色

 

东西佘山目前均免费对外开放,但西佘山上的天文台另收费12元/人,由于本人非天文爱好者,未入。相关资料如下,感兴趣的同学可以了解一下。

佘山天文台

  位于山顶南部,由耶稣会神甫集资建于清光绪二十七年,圆形拱顶及0.4米天文望远镜均订购于法国。解放后隶属于紫金山天文台,1962年起改称为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佘山工作站。1987年在天主教堂西侧建新天文台,安装了国产的1.56米天体测量望远镜,旧天文台供游客参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春花烂漫
后一篇:樱花树下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