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霞光黎影Lucy
霞光黎影Lucy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2,788
  • 关注人气:2,78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重返厦门——菽庄花园

(2009-01-30 00:27:23)
标签:

厦门

鼓浪屿

菽庄花园

日光岩

旅游

分类: 乐游中国

鼓浪屿联票四大景点:日光岩、菽庄花园、皓月园和八卦楼风琴博物馆,已于07年全部游览过。所以此次在岛上最主要的浏览路线并未将这些旅行团必到的景点归入预先计划中。上岛第二天的下午,退房后发现还有不少剩余时间,又不想那么快回厦门市区。于是和爸妈商量下,决定去四个景点中我个人最喜欢的菽庄花园。菽庄花园有一些名人的历史典故以及园林建筑的学问,上次来因为暴雨也未慢慢研究,这次就索性跟在人家旅行团后听导游好好的介绍。具体请见此篇下文。

PS:很多旅行团在钢琴博物馆处就结束了菽庄花园的游程,其实我觉得最好玩最漂亮的在沿海通往观海别墅的那条路。但是我现在仍未知观海别墅那里是不是可以一直走到皓月园?如果可以,那反着走是不是就可以逃票了?呵呵~~~下次再去鼓浪屿的时候我要走走看。

重返厦门——菽庄花园

假山中藏着12生肖,找的过程特别有意思重返厦门——菽庄花园重返厦门——菽庄花园重返厦门——菽庄花园重返厦门——菽庄花园

重返厦门——菽庄花园重返厦门——菽庄花园 

重返厦门——菽庄花园重返厦门——菽庄花园

大爱这扇铁门,来了2次,凹了2次造型。这次上面还有三角梅点缀,更加漂亮~~重返厦门——菽庄花园

重返厦门——菽庄花园重返厦门——菽庄花园

远眺日光岩

重返厦门——菽庄花园

插花--贴一张日光岩

重返厦门——菽庄花园

乱凹造型中

重返厦门——菽庄花园

凹了忒开心,回来整理照片发觉忘记拍四十四桥的纯风景照,艾重返厦门——菽庄花园

 

 

菽庄花园位于鼓浪屿东南海滨,建于一九一三年。原为台湾富商林尔嘉私人花园。一九五六年园主亲人将此园献给国家。
菽庄花园背倚晃岩,面临大海,东邻观海园,西眺港仔后。全园分为藏海园、补山园两大部分,各造五景。藏海五景为眉寿堂、壬秋阁、真率亭、四十四桥、招凉亭;补山五景为顽石山房、十二洞天, 亦爱吾庐、听潮楼、小兰亭。

 

菽庄花园的历史
  菽庄花园,位于观海园西面,日光岩东南麓海滨,以花园建造者林尔嘉先生(字叔臧)“叔臧”两字谐音命名。
  林叔臧祖籍福建龙海角美,先辈迁居台湾淡水,在那里建有一座宏伟绮丽的花园---板桥别墅。林叔臧少年时代在那里渡过。1895年,清朝依“马关条约”,割让台湾给日本,叔臧的父亲不愿当亡国奴,愤然举家迁回鼓浪屿。林叔臧曾任六年的厦门保商局总办兼商会总理,热心地方实业,提倡创办公用事业,资助公益事业。随着年岁渐长,乡愁倍增,他决定选藏址建造一座花园,寄托对“板桥”以及台湾的怀念。1913年聘名师巧匠,建造菽庄花园。  
http://www.shuzhuang.com.cn/images/P10-01.jpg   1945年抗战胜利后,由于思念家乡和亲人,林叔臧返回了台湾,1951年林叔臧在台湾逝世。1956年7月1日林叔臧的亲人把花园献给国家,成为公园。鼓区政府对菽庄花园进行全局修迁缮、扩建。建听涛轩(现为钢琴博物馆),蛇岑花苑,恢复了林叔臧的铜像,建起了海滨廊道及知音广场。使古老的公园保持青春与朝气。

 

 

菽庄花园的构筑涵义
  菽庄依山结宅,导水为园分为补山园、藏海园两部分。
  补山园有顽石山房、十二洞天、亦爱吾庐、听涛轩、小兰亭等。处处上下盘旋,曲折迷离。补山即补山之胜,以人工构筑补缀山景之不足,隐含山河破碎,亟待修补之意。藏海园有眉寿堂、王秋阁、真率亭、四十四桥等,藏海即藏海之宽,把大海一隅藏入园中,隐含把山河揽入祖国怀抱,切莫再任人宰割之意。

 


 

菽庄花园的园林特色

  为何菽庄花园占地不足十亩,却风光万千?
  “有襟海枕山胜概,以栽花种竹怡情。”
  它在构筑上的特色可归结为“藏”、“借”、“巧”。

  “藏”:走进菽庄大门,一堵萧墙挡住了视线,让游人稍以驻足。待穿过了右侧的眉寿堂或是踅入左侧圆拱门,豁然开朗,万倾碧波奔来眼底。“世外桃源君小隐,袖中东海我来游。”欲显先藏,手法不落俗套;卧海凌波的四十四桥下闸门,把一海好水引入园内,形成大海、外池、内池三个水区,把大海藏入园中;十二洞天补朔迷离、曲径通幽。其中“藏”字意境美与诗词书画有异曲同工之妙。
  
  “借”:菽庄因海构图,就势造景,运用了借景、借声、借意、借影。仰借晃岩驼峰,俯借碧海沙滩,借片片帆影日边来,借群群鸥鹭乘风去……化他物为我物,纳外景为内景。以“大”含“小”之精髓,以“小”传“大”之神韵,动静相宜。
  “巧”:园建海上,海藏园中,依海建园,以园饰海,布局得体,变化无穷,疏密有致。宛若游龙的四十四桥,使小巧的花园,一下子拓展数倍。王秋阁一半建在陆上,一半支在水中。还有形态各异的亭台楼阁。讲究“空间流动,内外渗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