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宁业龙新作:老村长的《养蟹经》

(2023-09-16 10:54:34)
标签:

宁业龙

散文

乡村

养蟹

大闸蟹

老村长的《养蟹经》
宁业龙(江苏)
宁业龙新作:老村长的《养蟹经》

      秋风起,蟹脚痒;秋风劲,蟹满黄。金秋时日,落叶纷飞,正是品尝江湖蟹的最佳时节。
    前几天,堂弟宁业华邀我国庆、中秋双节,去他家品尝今年的上市螃蟹。因有老战友相聚安排,只好辞谢了。说到堂弟养殖螃蟹的事儿,自然联想到乡村改革开放的巨大变化。
    上世纪七十年代,江南农民还是以种植小麦、水稻为主粮的传统农作物,家家户户只盼多收粮食,年有余粮,经济收入只能满足日常生活所需,富裕和小康的时尚字眼,只能是蘸糖水抹嘴巴一一甜甜口。
宁业龙新作:老村长的《养蟹经》

     “春风”劲吹暖乡村。三十多年前,堂弟赶上兴农富农、振兴乡村的好政策,把自家的十多亩地,改造成螃蟹养殖场。一炮打响,在周围村庄同行中小有名气,大伙儿上门拜师,称呼他“养蟹师傅”,忘了他多年担任老村长的身份。
    一年前,我回巢湖老家祭祖,他和我在饭桌上谈起养殖螃蟹的经历,滔滔不绝,对螃蟹这个水中爬行小动物的生活习性了如指掌。
    听他的海说,我才知道大闸蟹是蟹中极品。在我国分布很广,北自辽宁,南自福建沿海诸省,尤其是长江中下游,两岸湖泊、江河中到处都有它的踪迹。
    大闸蟹过去依赖其自然生长繁殖,产量有限,加之大兴水利,建闸筑坝,围湖造田,几乎隔绝了大闸蟹生殖回游的通道,破坏了它们的生存环境,使大闸蟹自然资源急剧减少。
宁业龙新作:老村长的《养蟹经》    
    堂弟只读过乡下初中,可对养殖螃蟹方面的知识,装着满肚子的学问。他对我说,八十年代起,人工饲养大闸蟹蔚然成风。长江沿岸,养殖大闸蟹已经成为农民和渔民致富的一条重要途径。具有代表性的是长江三角洲地区,到处可见湖泊中蛛网似的围网养殖大闸蟹的情景。江苏阳澄湖和安徽武昌湖的大闸蟹又是同行中的佼佼者,青背白肚,金爪黄毛,体态健壮,可在玻璃板上爬行,最具正宗的绒鳌蟹的完美特征。
    堂弟还津津乐道地阔谈,人工饲养大闸蟹是一门水产科学。在养殖过程中需要“过五关”,即:蟹苗的选购、药物的使用、饲料的配方、养殖场的水质、生长中的防疫检测、包装材料的选择等等,都要严格把关。看来他也把我当成拜师取经的同行,毫无保留地传经送宝。当然,我也很乐意学习养殖螃蟹的知识。
宁业龙新作:老村长的《养蟹经》

    从堂弟说经引典的行话评判,称他为“养蟹师傅”名副其实。可我更想知道他养殖过程中的有哪些精彩的故事。在我的提醒下,他道出了许多酸甜苦辣的奋斗故事。
    我本以为螃蟹的生命力强,只要喂食及看护幼苗即可,可堂弟深叹一口气说:“那只是养蟹工作的九牛一毛活儿,单说看护一件事,就够累的,幼苗时,既要防天上的飞敌,还要防水里的擒敌;成熟时,夜晚巡查不断,特别是夏季洪水期,一旦防护墙倒塌,螃蟹就会成群的顺水逃窜,损失不可估量,必须日夜提灯巡查。”
    说到这儿,他端起酒杯一饮而尽,似乎暗喻,螃蟹是杯醇香美酒,可也不好喝呀。我为他的艰苦创业精神,诚意地敬了一杯。
宁业龙新作:老村长的《养蟹经》

    畅饮几杯,转了个话题,我问他这些年的养殖收益如何?
    他直言不讳地说:“我们现在吃饭的红瓦小楼,就是这些年的收入积累建成的啊!”这让我感到惊讶,再次为他的创业成就,恭敬地碰杯祝贺。
    酒兴过后,我劝他该养护一下老腰老腿,已儿孙满堂,享乐晚年啦,他却扭扭腰、拍拍腿说:“三哥,我虽然年已七十,可这身子骨还行,趁政策的暖风还在吹,再拼上几年搁挑子吧。”
    离开饭桌,我久久回味堂弟那番非同寻常的养殖经历,真正感悟到:大闸蟹虽然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是古今人们十分喜爱的舌尖上的水产佳品。
    可谁知养殖螃蟹的人,历经风风雨雨、日日夜夜的酸甜苦辣啊!
宁业龙新作:老村长的《养蟹经》

                          2023.9.16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