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 孩 子
宁业龙(江苏)
江南有句民谣:“六水一桥三分田,趟水过桥地不闲,鱼米之乡好风光,日子过得比蜜甜。”朴素上口的顺口溜,也道出了水乡人的心迹,描绘出一幅江南多姿多彩的水墨画。
生活在江南水乡的孩子们,自由自在地享乐水的抚育和滋润。乡村百姓敬仰水的灵性,习惯以“水”为孩子起乳名:水金子、水宝子、水生、水莲、金水等等。村上的孩子们,又被长辈们戏称为“水孩子”。
水孩子可谓名副其实:家住河湖岸边,房前屋后水塘围着,田头地尾沟渠纵横,就连喝水做饭,过去也是取于水井。村上的孩子们上学,隔条小河就必走小桥,难怪古人有佳句:小桥流水人家。夏日一到,就是水孩子们的水上乐园。放学路上,男孩们书包一放,脱衣光腚,像企鹅一般,扑通跳进水塘里,采莲藕、摘菱角,摸鱼捉虾,既开心又获舌尖上的美味。女孩们虽然没有男孩那么放荡玩水,却也见水三分乐:在小沟里捉鱼虾拾田螺,划木盆采菱采莲也不输男孩。
三伏天,城里的孩子,或许躲在空调房,看电视或打游戏。水孩子们没那么娇气,整天泡在河水里,自由自在地扎猛子,翻斤斗,或一对一、二对二地打水仗呢。水里玩够了,肚子也有点饿,又会匍匐到瓜地,摘几个大甜瓜,用裤衩装着,再回到河塘边,大伙儿共享。吃完后浮在水面上晒晒肚子,谁漂浮时间最长,就是漂水大王,真是快乐如神仙。
水孩子不光会玩水,还会以水防身。有的淘气包子,被老爹用棍棒追打时,躲避的最好法子,就是直奔河塘。老爹追赶靠近时,扑通一下跳进水里,进入避风港,气乎乎的老爹只好望水兴叹。虽然是个雕虫小计,却也是护身之术。当然,大多数水孩子,还是以水为伴,借水生财,为家庭做些力所能及的生活帮手。在水乡,饲养鸭子,是家庭见效快而投资小的生财活儿。许多人家都会饲养几十只鸭子,可这个小精灵生性喜水,捕捉小鱼小虾和田螺为食,遇河塘沟渠,无法阻拦它们入水。这个特殊的任务,就由水孩子担当,必须能在水里游泳自如,鸭群才能服服帖帖地听从指挥。所以,水孩子本能地自会玩水潜游,这是最受家长称赞的本领,也是值得骄傲的一技之长。
说到乡下水孩子,自然想到城里的孩子。现在城里建造了不少游泳池,但并不能满足孩子们的需求。炎热的夏天,孩子们背着游泳圈,头顶烈日,赶走五六里路,才能到达游泳池。更值得深思的,许多孩子渴望游泳,却被五花八门的课外辅导和暑假作业占有了,只能不情愿地甘当“旱鸭子”。相比乡下水孩子,他们失去了童年的许多乐趣,令人叹息啊。
水是万物之脉,蕴含生命之灵性。我们在为水孩子唱赞歌的时刻,隐约感到有点不爽:今天的水乡,房前屋后的藕塘少了,住宅小楼多了;田头地尾的沟渠不见了,变成了宽敞平整的车行道;椭圆形的大水塘(如同九寨沟的海子),演变成短暂观赏的花草地……
啊!江南水乡,多么诱惑迷人的宝地,水孩子,赋有灵性的爱慕雅称。但愿人们爱江南更爱水资源,保护大自然恩赐的水网脉络,使子孙后代的水孩子们,尽情地享受水的欢乐,与鱼儿一起跳跃,与水鸟一同唱歌,沐浴水的灵性茁壮成长!
2023年夏作于南京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