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知名作家宁业龙最新散文:老鞋匠

(2022-10-31 18:00:08)
标签:

宁业龙

散文

老鞋匠

知名作家宁业龙最新散文:老鞋匠

老  鞋 
  文/宁业龙(江苏)

知名作家宁业龙最新散文:老鞋匠

         老鞋匠姓周,早在二十年前,我刚搬进新小区,他就在这马路拐角当鞋匠,一年四季,准时上摊位,住在周围的人,没有不认识他的,也很少没有哪家不找他补过鞋的,都亲切地称呼他“老鞋匠。”
    我同老鞋匠相识,也是补鞋牵缘。那天,我拿着一双旧皮鞋走到他的摊位,刚把鞋放在地上,他瞄了一眼便问:“你是转业军人?”我很惊讶,“你怎么知道的?”他自信地说:“凭我的眼睛,这是军用皮鞋,手头补过十几双,质量挺好的。”我服了,寒暄他经验老道,没想到引出他的话题。“当年我也想当兵,可事不如愿,插队干农活时,把脚弄伤了,当兵的梦彻底泡了。”老周的话说得有点伤感,我转了话题。“那你补鞋的手艺跟谁学的?”他淡淡一笑说:“补鞋哪算什么手艺,找个手头活,挣个糊口的饭钱。”“嗨,荒年饿不死手艺人,你这也是铁饭碗哟。”老周听我这么一说,心里得到一点抚慰,脸上露出一丝快意。
    打这以后,我也常来和他聊聊天。每次看到他,总是戴着工作帽,系着围裙,套着护袖,坐在一个矮板凳上,手里拿着一把小锤,有节奏地钉鞋掌。有时一手捏着尼龙线,一手用锥子穿过鞋帮,把线勾在锥眼,一拉一扯,线头轻盈地来回进出,娴熟的动作,真让人佩服叫绝。说得轻松,看他那双结着厚厚老茧的手,就会明白功夫不负苦心人。他凭这技能,吸引了周围的许多补鞋客,摊边的大木箱子里,装满了各类鞋子,补鞋的客人经常排队等候,生意也算红火,挣的手工辛苦费,养活二三个人足足有余。
    然而,时代在进步,人们的生活日益富裕起来,穿补鞋的人渐渐的少了,特别是年青人,鞋子半旧半新就搁置不穿。老周的活儿日见减少,有时一天也碰不到一个鞋客。面对现状,他仍然坚守摊位,毫无怨言,有时抽支烟消磨时光。他喜欢与路边行人交谈,摊位边上就是公交站。一次我问他:“补鞋生意轻淡了,挣不了钱,你在家歇歇不好吗?”
      他笑笑说:“这行当,我干了几十年,闲着也是闲着,碰一个做一个,图个自在。”他回答得那么轻松自信,我点头表示赞同。就在说话间,他突然指着我脚上穿的老式运动鞋说,“老哥,你这鞋帮有点脱胶,不及时补,很快就裂开。”他这一说,我真得仔细看了看,已有半个指头的脱胶口。老周递给我一只小马札,热情地说:“公交车还没来,我帮你处理一下。”我立马脱下递给他,不到一分钟,他就把脱胶口给补好了。我准备掏钱,他一本正经地说:“举手之劳,没花材料,用不着给钱。”正说着,车来了,我只好说了声谢谢,向他招招手。
    第二天,我变个法子,找了一双不大穿的皮鞋,借口要补,这才还了老周的义工人情。就在这时,来了一位老太太,手上拎着一双儿童运动鞋。老周脱口就问:“这鞋新的,是鞋底戳钉子吧?”老太笑着答道:“让你猜着了,有个钉子眼,下雨就渗水,扔了很可惜”。我被他们的对话感动,一个经验老道,一个勤俭持家,这不正是我们的优良传统吗?由此联想到习总书记告诚全党的话:“今天,物质生活大为改善,但艰苦奋斗的精神不能变。”
    是啊,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我们的传家宝,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老鞋匠的针针线线、修修补补,不光是在践行这个优良传统,更是体现他的人生观和自我价值啊!

                                 2022.10.3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