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参加高考外语口试的一些经验
晓风残月
今年的高考外语口试工作提前到4月份进行,这样在5月份填报志愿时,考生可以依据自己的口试成绩,对照高校招生专业目录上注明的要求来报志愿,我个人觉得比往年那种方法科学一些。据了解,由于教育考试院2010年的高考资料还没有下发,报名参加口试的考生中,很多人并不能确定自己未来要报考的院校和专业是否需要加试外语口试,只是为了以防万一而报了名。那么,到底有哪些学校和专业要求加试口语呢?我这里归纳了一些2009年的信息(主要是针对文科考生的),不一定全,仅供参考:
1、所有外语类专业(无论哪所学校)都需要加试口语
2、提前批次和一批次中所有专业都要求加试口语的学校有: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城市大学、外交学院、北京外国语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等
3、部分学校的非外语类专业要求加试口语的有:
(1)北京交通大学的传播学专业
(2)首都师范大学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3)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金融学(国际金融)专业
(4)上海财经大学的会计学(美国会计班)专业
(5)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对外汉语专业、商务英语(国际金融)专业、法学(国际经济法)专业
(6)西南财经大学的金融学(双语实验班)、保险(双语实验班)、工商管理(双语实验班)、会计学(双语实验班)、国际商务(双语实验班)、国际经济与贸易(双语实验班)以及法学(法学与英语双学位班)
对上述学校和专业感兴趣的考生,要格外重视外语口试,以免失去报考这些学校或专业的机会。
《北京市2010年高考外语口试工作细则》中列明了考生须知:
1.4月15日—23日,通过北京教育考试院网站自行下载打印本人的口试通知单。
2.凭本人口试通知单、身份证(或户口簿)按规定的时间到指定地点参加口试。
3.考生在备考室按试题内容准备7分钟,之后由工作人员安排进入考场。
4.考生进入考场只能携带钢笔、签字笔或圆珠笔(蓝、黑色)、口试通知单、身份证(或户口簿),不得携带手机等通讯工具、电子辞典、书包等。
5.口试完毕后,立即退出考场,退出考场后不得与未进行口试的考生交谈有关口试内容,不得在考场附近停留或大声喧哗。
往年是这样的流程:
一、验证入场(即上面考生须知中的第2条)。这里的“入场”实际上是“进入设有考场的教学楼”。按照过去两年的经验,并不是必须按规定时间,考生随到随排队进场。当然我并不是鼓励大家不按时间去,只是说一下情况供大家了解。
二、领取批次号和口试成绩单。批次号上注明了考生应去的考场和批次,口试成绩单是空白的。
三、进入候考区等候。考生此时填写空白成绩单上需要考生填写的部分。
四、进入备考室。考务老师按照批次(通常每批20人)将考生带进备考教室,并发给考生人手一篇英语短文(大约350字左右)。考生有7分钟左右的时间准备。请注意备考室中的试题仅供备考,考生不能将其带入口试室,所以要抓紧时间看完并且吃透内容。
五、进入口试室接受测试。考生将口试成绩单交给考官之后,接受考官提问。每个口试考场配有两名考官,一人主考,一人监督,口试时间一般在5—7分钟。
很多家长还关心一个问题,就是口试的内容和难度。按照以往经验,口试内容一般为:朗读、就所读短文回答问题、自由交谈或口语小作文。口试难度:考官将根据考生语音语流、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反应快慢4方面的表现,将成绩按5、4、3、2四级进行评定,3分以上为合格。在我知道的考生中,还没有得分在3分以下的,考生普遍反映难度比小语种提前招生口语测试小多了。
特别要跟大家交流的两点:
1、最好让孩子将考生须知第4条中说的钢笔、签字笔或圆珠笔(蓝、黑色)、口试通知单、身份证(或户口簿)装入一个透明文件袋里,否则到时候不好拿,因为进楼的时候不让带书包,只允许带入这几样东西。说到这儿,想提醒朋友们,有空的话最好跟一个家长过去,到时候好给孩子看包。去年很多自己去参加考试的孩子为书包和手机可真是犯了难——既不让带进去,也没有存包处!或许今年有改进也未可知~~~
2、建议成绩不错的孩子不要结伴一起排队,也就是说大家尽量不要在一个批次一个口试室,因为每批20个孩子,再都不错,考官也不能都给5分或4分,肯定会给个别孩子打分低一些,以保持一个什么“率”。这是我个人的一点体会,也是用教训换来的。我儿子去年参加口试时自我感觉发挥得不错,但没想到全班仅他一人只得了3分,令所有人感到吃惊。儿子从小就有比较好的语言环境,经常跟他的老外姨夫对话和交流,口语能力是比较强的,至少不会比班上大多数同学差。后来一个圈里人对我说,可能那一拨20个孩子都强,考官总得“看出”一两个孩子口语有不足,正好赶上你儿子了呗……
【此文谢绝网站转载】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