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推荐两篇关于自主招生笔试与面试的文章

(2009-12-15 00:25:16)
标签:

北大

清华

保送

自主招生

笔试

面试

实战经验

分类: 自主招生

随着各高校自主招生工作的推进,已有一些博友的孩子得到了初审通过的消息,正为参加笔试做着准备。近期有不少家长说,网上贴来转去的“热文”已看过不少,总觉得这些东西写得很空泛,希望我帮着推荐一些实用的文章,以便学习借鉴。我想,过来人的实战经验应该是最有价值的,因此推荐08届家长哨兵的两篇博文供大家参考,一篇是《保送和自主招生笔试的要诀》,另一篇是《面试的准备与实战》,我个人认为是非常实用的好文章![晓风残月]

 

《保送和自主招生笔试的要诀》

作者:姜稻黎(jiangdaoli——哨兵)

 

北大和清华的保送和自主招生笔试明年1月初就要开考了。通过两校初选的应届考生如何准备即将进行的笔试呢?

 

1、思想上重视

这很重要,思想上重视了,行动就能跟得上。北大和清华的保送和自主招生考试是最典型的高考“外围战”。具有保送生资格的应届高中毕业生如果拿下了这场高考“外围战”的考试,就可以在高考前收获理想大学志愿专业的录取通知书。参加高考就如同参加“北平和平解放的入城式”了。

 

参加自主招生的应届高中毕业生如果拿下了这场高考“外围战”的考试,则可以把20—30分的北大或清华的“内部粮票”揣入兜中。如果再有省级竞赛一等奖以上奖项的20分加分的“全国通用粮票”,那就是40—50分的本钱在握,考上北大清华应该是比较有把握的了。

 

2、认真准备

思想上重视了,行动就能跟得上了。找一找去年的考题,作一作,练一练,也好心中有些底数。今年的考试科目若有所变化,也要充分注意到,并进行适当的准备。最主要的还是平常的学习基础。北大清华的保送和自主招生考试,说白了,还是比拼的是考生学习的“硬实力”和“真功夫”。那种“临阵磨枪不快也光”的做法,其实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所以,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时间进行必要的准备。现在准备还来得及。

 

家长要到北大或清华进行必要的行动路线的实地的踏勘,例如,停车的地点有无车位,哪条路线距离集合的地点最为方便或便捷;若是堵车了怎么办?考试教室所在的方位和准确地点都要搞清楚。孩子有时间,最好也一起去,走一走,看一看,要计算一下步行的时间,做到心中有数。北大清华的校园都是比较大的,不要到时候找不着“北”,耽误了考试的时间,影响了考试的成绩。

 

3、保持良好的心态

参加笔试那天,考生和家长都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出发要早一些,因为那天,参加笔试的考生和护送的家长是能够排成八路纵队的,人数是很多的。不要晚了,晚了就可能会着急,一着急就容易上火或慌乱;一上火或一慌乱,就会影响考生的情绪;考生的情绪一发生波动,就会影响考生在考试中的发挥;发挥受到了影响,考试成绩就会受到影响;这真是一环扣一环,环环相扣,马虎不得,大意不得;“大意失荆州”啊!

 

等考生进入了考场,这才能喘息方定;家长要赶紧找到并落实孩子吃中午饭的地方。最好是找个两三家食堂或餐厅,如果一家食堂或餐厅到时吃饭的学生和家长爆满,那就要赶紧去第二家。要让孩子吃好饭,再稍事休息一下,准备参加下午的考试。另外,不要轻易听信其他考生所放的“烟雾弹”,例如,“这些题很简单”、“这些题很难”,这些都是某个考生的感受或“烟雾弹”,别信那个。一定要告诉孩子,不要轻信这些话,不要受这些与考试无关言论的影响,踏踏实实地考自己的试,做自己的题。

 

考试最关键、最重要的,就是要考生发挥出他(她)的正常水平。这就行了,这就足够了。因为,题出难了,大家都会感到难,分数都不会太高,那就是“矬子里面拔将军”。题若是出简单了,大家都会感到容易,分数就会“通货膨胀”,面试分数线也会“水涨船高”。

 

其实,不管是“矬子里面拔将军”,还是面试分数线的“水涨船高”,结果都是差不多的,都是那些平时学习有实力,成绩比较突出的同学进入面试。

 

我孩子参加清华大学保送和自主招生笔试时,有的家长接到在北京大学笔试考场外等候的家长的电话,说某位获全国数学竞赛北京赛区一等奖的同学出来说,北大的数学试卷太难了,所出的五道大题,她只做出了一道题。当时这边一片哗然,家长们一时间议论纷纷。我当即就指出:这是“烟雾弹”,她所说的只做出了的这一道题,应该是她完全有把握认为是做对了的题。其它的题也是做了,只不过没有完全的把握而已。很多家长都同意我的看法。

 

事后的成绩证实,这位“只做出了一道题”的同学在百分制的数学考试中得了70多分。班里的很多同学就跟这位同学开玩笑说:“我只做出了一道题,还得了70多分”。我要是五道题都做出来了,那就会得360多分了。这位同学说,真讨厌!有些同学很是会放“烟雾弹”的,所以,不要被这些“烟雾弹”似的话所误导,所影响。考生就是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参加考试。

 

其他的考试,也可以参考。    (原文链接)

 

 

 

《面试的准备与实战》

作者:姜稻黎(jiangdaoli——哨兵)


    2008年1月上旬,孩子在清华大学保送生考试中,笔试以高出北京地区面试分数线近50分的成绩进入面试。


    在进行高考复习时,孩子准备面试也是很紧张的。在去年的那个时候,我对大学招生面试的认识还没有像现在这样的全面与深入,也只能是凭着感觉走。


    孩子首先要准备一篇自我情况的介绍,内容包括德智体美劳等多方面的表现和成绩。我当时对孩子提出的要求是,实事求是地写出自己的表现,既不能搞什么“伟大谦虚”,也不“自吹自擂”;用词一定要准确恰当,说法一定要恰如其分;要按照大学要求的自我叙述的时间进行准备,简洁明了。


    孩子写出了初稿,请我提出修改意见。我建议,要写上“尊敬长辈”,“尊重老师,团结同学”,“具有团队精神”等内容。这些都是孩子做得比较好的方面,孩子采纳了我建议,做了必要的补充。


    我还建议他在自我介绍的一开始“我是北京市人大附中的学生”的后面加上一句“我志愿报考清华大学”。孩子对此表示不理解,他说:我报考的就是清华大学,在这里再说一遍,是不是显得重复了。我说:这叫加深印象。孩子还是不太认同我的说法。我说:你们班有一半的同学是报考北京大学的,在这里再表明一下你的态度,还是有必要的。孩子还是接受了我的这个建议。


    在商议在面试开始的自我介绍和后面的回答问题时,是否要“先讲”或“抢答”时,我提出了孩子可以把握的一些原则:


    1、在做自我介绍时,要先等一下,别人要先讲,你就谦让;如果大家都不想先讲,那你就要先讲。
    2、在回答可以“抢答”的问题时,如果出现与同学同时抢答时,要示意请同学先答;有的问题比较深奥一些,别的同学不抢答,你想好了,也可以先答。
    3、对于吃不准的问题,或还没想好的问题,先不要答;可以借鉴别的同学的发言,可能会受到启发。
    4、回答问题,自己的观点要正确,起码也要基本正确。
    5、当有的同学在发言中,有不同意你的观点的意见时,一般也不反驳;这叫“各抒己见”。
    6、在其他同学发言时,要注意倾听,要表现出对其他同学的尊重。


    对于面试中可能提出的有关问题及其相关的答案,是孩子和他的同学们互相帮助,共同准备的。我在这方面没出什么力。在这些找题答题的方面,孩子们比我们做家长的要强得多。


    2008年1月中旬面试后,孩子向我介绍了面试的有关情况:


    我们这一组六位同学,在一开始进行自我介绍时,大家都有些紧张,都不愿意先讲。我一看果然不出您所料的那样,那我就说:我先说吧。
    其他同学如释重负,三位老师点头示意我讲。
    当我说到:我叫什么什么,我是北京市人大附中的学生,我志愿报考清华大学。
    这时,三位老师都会心地笑了,并且,还互相看了看。

 (点评:在别的同学都不愿意先讲时,我孩子敢于“抛砖引玉”式地先讲,这就是“敢为天下先”,表现出了不怯场的勇气。
    在自我介绍的一开始就表明了“我志愿报考清华大学”的志愿态度,一下子拉近了与面试老师的距离。面试老师对这位考生的好感油然而生。
    我在前面已经讲过,“面试是好感的博弈”。谁博得了面试考官的好感,谁就赢得了这次面试。
    我孩子在面试的一开始,就凭着先讲和在别人看似重复一遍的表态,就占得了先机,并基本上赢下了这次面试。
    就是“这两下子”,便在视觉的好感、听觉的好感、基本的好感、认知的好感、比较的好感和综合评定的好感等六个方面赢得了不少的分。
    什么叫“先入为主”,什么叫“第一印象”?光是抽象地讲,或泛泛地空谈,是不太好理解的;一比较就显现出来了。
    关于那句表态的话是一种很重要的策略,很容易被忽略,看似可讲可不讲,或者是说不说两可的事;但是,说不说可是大不一样的:如果,这组面试的同学都没有讲这一句话,倒也没什么;如果,大家都说了这句话,大家都加分;如果,有人说了,有人没说,那就是说了的人加分。
    好感是什么?
    好感就是欣赏。好感就是“好话一句三春暖”,说得听者心里暖洋洋的,听着高兴,感觉很好。
    所以,我们平常要会说话,不要“恶语伤人”,因为,“恶语一句三春寒”。
    在面试的时候,除了敢说话之外,还要会说话;而且,一定要会说那些人家想听、要听、爱听的话;特别是要把表态的话说到人家的“心坎上”。
    其实,面试时,就是那关键的一二句话,最多也就是几句话,说到了就行了。说多了还不好呢,言多必失吗!起码是罗嗦。)
  
   
其他几位同学好象在自我介绍时没有说这句话。
    但是,他们在回答问题时,都很抢先,争着先回答问题。我几次都没有争到先答的机会,一般好答或容易答的要点,都被他们先讲了。例如,关于石油价格飚生对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的影响的问题,我准备的一些答题要点,都被先答的同学说的差不多了;我又想了想,才补充了二点。好在面试的老师还是点头认可了。
    在表现小组集体的活动时,一个别的学校的同学很是积极,一上来就争当了节目主持人,我们人大附中的同学虽然占多数,但是,我们几位都没有与他争,同意他当了主持人。他安排我们干这干那的,我们也都服从了。
    我感觉,我前面的表现还可以,后面的表现就很一般了,是不是谦虚所致的呀?!

(点评:孩子还是很年轻,看问题看表面现象看的比较多。其他同学一看你一上来就表现的这么好,都有些沉不住气了,也想表现自己,也急于表现自己,都争先恐后地抢着回答问题,那是必然的。这个时候表现的谦虚一点没有坏处;如果,一味地争先,一味地表现,不给别的同学机会,那反而显得没有风度。
    五六个同学一起面试,是同场比较的面试,老师考官既要看比较的情况,又要看每个同学的表现。老师考官不怕学生表现,就怕学生不表现。因为,只有通过表现才能了解学生的情况;如果有的学生故做深沉,暂时不表现,那老师考官才着急呢!
    答题时的顺序不是很重要的,关键是要答出问题的要点;答不全也不要紧,关键是要答对;最忌讳的是答错了,那才叫“得不偿失”,还不如不答呢。
    答题的要点还有易答的和难答的区别,就是像笔试的小题和大题的区别。后答还能答出难答的要点,照样得高分。
    几个同学一起面试,也要给其他同学以表现的机会,这叫做“见好就收”,别太出风头。
    在几个人一同面试时,如果有的人从头到尾老是抢着表现,争着表演,好像是大出了风头,可能总评的分数却不会很高。
    为什么?
    第一,是给考官造成了视觉和听觉的疲劳,有些烦了;
    第二,是“审美疲劳”,过度的表现,也会使考官不耐烦了;什么叫“恰倒好处”,“此时无声胜有声”?!
    第三,是一个最容易被人们忽略的问题,就是“团队精神”的表现问题。现在比较讲究“团队精神”,就是团结合作的表现,以前是叫“集体主义精神”。一个人如果表现的太“个人主义”了,那肯定没有“团队精神”,以后与人合作或相处都可能出现问题。这就是使考官反感的问题了。
    参加面试,不表现不好,考官可能还要专门向这样的考生提问呢;但是,过分过度的表现也不好,什么叫“适得其反”,就是这个原因;表现的“恰到好处”是最好的。当然,“恰倒好处”是比较难把握的,欠一点或者过一点都不是问题。“恰倒好处”也是自己比较难以把握的,别人争着回答问题,别人抢着说出了答案,正好替你把握了;这叫做“自然平衡法则”。
    别的学校的同学一看你们人大附中的同学占了小组人数的三分之二,人家怕被你们人大附中同学的“光芒”给遮掩了,当然要极力地表现、尽力地表现,更要抢着表现,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人大附中同学的表现是很有风度的,充分显示了良好的“团队精神”,得分不少。
    老师考官看学生,在事先没有人打招呼的前提下,在没有“视听干扰”的情况下,面试看学生,那是一看一个准。)
 
    我将上述的观点简要地给孩子讲了讲,认为他在面试中的表现很好。我结合孩子前面笔试的成绩,认为他的保送生录取已经是肯定的了。我的孩子比较谨慎,他说,还要等录取了才能说是肯定的了。  

  (原文链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