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细数“小确幸”

(2012-02-26 15:20:06)
标签:

博客

感怀

感悟

坚持

教育

分类: 公开发表

          http://s6/bmiddle/4a67a225xb9d8e5c978f5&690

 

偶然间,看到“小确幸”这个词,喜欢上了。它是日本作家村上春树发明的词汇,即“微小而确实的幸福。”

生活中,我们总在抱怨自己缺少幸福。羡慕人家银行有钱,出门有车,进门有仆,日子过得滋润,生活很少愁苦。而自己总是缺这缺那,每日里操心劳作,日子却过得比较清苦。似乎,风景总是在远方,幸福一直在别处。可是我们忘了“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的典故。似乎,从来没有一种获得,是天经地义,或者靠守株待兔来实现的。我相信,每个人的获得都必须付出相应的努力,即便有轻易地得到,那也不是长久和可靠的。我们偶然一瞥,看到的往往是表象,很多人就被表象迷惑,很少去关注那背后的艰辛。况且,幸福,也不单是物质上的一种肤浅地满足,归根到底,它还是心灵的一种感觉。似乎与贫富关系不大,倒与内心紧密相连。因而,心灵的满足与愉悦感,才是真正意义的幸福。

罗丹说过:“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也可以这样套用一句:“生活不是缺少幸福,而是缺少感悟幸福的心灵。”因而,你拥有什么形式的生活内容并不是特别重要。重要的是以怎样的心态来看待你的所有。有很多时候,我们总是守着自家的宝藏,却觉得生活重复嗦,日子缺乏新意,让人难以愉悦感动。于是,往往忽略身边的小幸福,却去羡慕人家的所有。偶尔一回头才发现,人家也正以羡慕的眼光看待自己。人总是容易在比较的过程心理失衡,这山望着那山高,也不权衡一下自己脚下路该怎么走,能怎么走?这样的后果就是在比较中心理出现落差,陷入痛苦。其实,熟悉的地方并不是没有风景,我们的身边也并非没有幸福。幸福也不是一定要以庞大而华丽的形式存在,它可能是微小的、朴素的。如同水滴,混入生活的潮流中寂静无声,如同空气,一直如影相随,默默无语。

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静下来细想,你会发现幸福无处不在,生活并非你想象得那么苦。比如:

周末,一家人出去逛逛街,或到书店里去看看书。岁月静好,家人安康。享受假日的随意与放松,体会亲情的温馨与和乐。夜幕时分,点亮一盏温暖的灯光,烧菜的烧菜,倒酒的倒酒。轻柔的音乐声里,一家人投箸举杯,其乐融融。这样看似寻常的生活场景,实质就是身边的“小确幸”。

一朵花开了,娇嫩的花瓣,淡黄的花蕊,清雅的芬芳。无论你是在山谷田畴,还是在溪岸路旁遇见,那动人的娇颜,和缕缕的清香。在她明媚娇艳,芳香宜人时,正好路过,并遇见,心上充溢着淡淡的欢喜,这也是难得的“小确幸”。

清茶几杯,好友齐聚。没有世俗功利的攀比,没有人前身后是非的纠结。谈工作困惑,生活所得,兴趣志向……言语亲切,态度随意,情感真挚。友情的美好感觉,被时光雕刻。心情舒展得像春雨后的树叶,快乐如同可以看见跳动的叶脉。这也是难得的“小确幸”。

办公室里,那盆蟹爪兰挺过漫漫寒冬,甚至烟民们地熏染,挨过偶尔被忽略的干旱。于春日的早晨,突然绽出一小朵粉红的花来。那份亮耀明丽,带给人视觉的冲击,如同沉闷的空气里,突然吹来一股清新的凉风,还带着芳香的气息。这也是难得的“小确幸”。

一篇文章,并没有投递,却意外地被主编相中,并通知于我。一段时间后,果然被发表,并寄该杂志一本,稿费200多。领了,买来糖果,与同事分享这种偶然得之的快乐。同事直称糖太好吃了,并说:“坚持写,好好写,我们顶你,争取多发表。”虽然知道写文章并非生蛋那么容易,并且还能被人相中那么幸运。但彼时,我们一同吃着糖,笑言着,心中不由得洋溢出一些“小确幸”的感觉。

喜欢读书,碎片式的阅读。欣悦的句子,习惯性的随手记下。天长日久,竟然积累了厚厚几本笔记。偶尔,在午后的阳光里坐着,一页一页地翻读。记忆像一串串珠子,被提溜起来,光滑润泽,甚至还带着温度,触之依然心热。想象那些写书的人,他们说的那些美好的话语,竟然能以这种方式抵挡我心,引起共鸣。心头就充满了“小确幸”的感觉。

偶然办了博客,偷闲随意种了些心情文字。却通过此平台,结识了遥远的、切近的,同样爱好文字的朋友。他们的关注与点评,鼓励与祝福,那么真诚美好。给予我的感动总是太多太多。每当念及他们,心空竟如阳光朗照,那么温暖和明媚。这也是我倍加珍惜的“小确幸”。

前天,我站在孩子们面前说:“同学们,你们发现春天的影子了吗?”孩子们摇头,表示没有看见。下课时,我就带他们到学校的花坛前走了一遭。我让他们观察腊梅、茶花、香樟树、罗汉松、珊瑚树,甚至草坪中的草,从植株大小、高矮、形状,细到树皮、叶片、树梢,甚至植物散发的味道。他们争着表达自己的发现,却说春天的影子没有找到。于是,我指着那棵不起眼的柔柳说:“去看看那棵柳吧!”他们围拢去看,发现柳条青了,柔软了,还有细小的叶苞蓄满枝头,蠢蠢欲出。一个孩子惊喜地叫到“春天原来在这里!”于是,孩子们叽叽喳喳地讨论着,脸上分明写满了一个个的“小确幸”。

春日的阳光下,带着一群孩子,在操场角落的草坪里围聚。我们一起讲故事,读散文,朗诵诗歌,将公认的美好语句写在本子上,一起大声诵读,分享着课外阅读所得。此时,阳光明媚,春风和暖,书香飘溢,孩子们张开的笑脸,如花朵一般美丽。我们手拉着手唱歌,做着游戏,笑声在春风里荡漾。语文课偶尔这样上上,的确是难得的“小确幸”。

一个人骑了车朝郊外奔去,路边粉红的樱花,开得一树又一树,像美丽的云霞,惹得蜜蜂在其上载歌载舞。转了弯,去了花鸟市场,老远就听见清脆的鸟鸣,嗅到花朵的芬芳气息,心像蜜糖一般柔软、甜蜜。一路走走停停,拍照留影,忙得不亦乐乎。回到家一整理相片资料,哇噻!粉红的樱花,洁白的李花,还有鲜红的玫瑰,淡黄的兰草花,以及大片大片的油菜花……整个就是一个花的海洋,花的世界,看得我眼睛发花。连声感叹:“啊,啊,春天都被我带回家了哩。”这样的欢喜,可不是一般的“小确幸”哦。

……

可数的“小确幸”还有很多。幸福,是一种可以捕捉的感觉,但它容易产生,也容易消失。很多时候,生活依然是生活,它并不会给予我们太多。相反,人的欲望却总是此起彼伏,如同杂草占领了心窝。我们要确信自己到底需要什么,什么能让内心安宁和愉悦,这才是人生应有的执著。一个人什么都想要,什么都不肯舍,必然会心中负累太重。这样的在乎,这样的放不下,幸福感自然会下降很多。如果,愿望单纯一些,追求明朗一点,不把别人表面的幸福与自己隐藏的痛苦来比较,幸福就会来得容易许多,而且无处不在。同样的事情,乐观的人会看到美好的一面,悲观的人总会抱怨其不足。站在什么样的角度,以什么样的心态来面对外界的存在,它决定了你幸福的额度。

此刻,我敲下这些文字,在一曲柔曼的音乐声中,有茶香氤氲,日子静美,心情大好。这样的“小确幸”已经多次出现,过去的,现在的,未来的,我都将尽心去把握。

 

刊于《教师博览。原创版》2014年7期

3年文章刊载情况

2012

1、《教师博览》原创版第1期《爱,是用心来感受的》

2、《教师博览》原创版第6期:《不该落下的生命课堂》 

3、《教师博览》原创版第7期:《朴素的教育心无法被绑架》

4、《教师博览》第九期:《飘满茶香的记忆》

5、《师道》 第五期《老师,你也要慢慢来》

6、《师道》第78期合刊《种一株百合在心田》

7、《教师月刊》第9期《不如微笑》

8、《教师博览》第10期:《班主任就是孩子王》

9、《北京教育》第9期:《年轻教师,你准备好了吗?》

10、《福建教育》第11期:《体制内,你也可以做好老师》

11、《师道》第9期《送教北川》

12、《江油教育》师生园地登载了《做草根教师,护教育常识》、《与其心潮起伏,不如微笑征服》、《做有职业幸福感的教师》

13、新浪首页推荐了《有爱,就能汇聚》、《他为什么就不爱学习呢》

14、《我是不乖的教师》选入台湾与大陆合集《不乖的老师》

15、由朋友策划帮助,出了本《守护诗意的心境》的教育随笔集子。

16、另参加区域内“教师风采”和“校园采风”征文活动,均获一等奖。

 2013

1、《教师博览》原创版第1期:《转身回去,铸造自己》

2、《教师博览》原创版第4期《一盏不灭的心灯》

3、《书籍滋养我成长》获得全国首届“大夏书系读书节”征文活动中获得三等奖。

4、《教师博览》签约作者。

5、《诗情画意悟润泽》发表与《中国西部教育》

6、诗歌《画窗》发表《教育观察》

7、《每个人都有一口潜力之井》发表于《师道》、《教师博览》。

8、《我是不乖的教师》入选海峡两岸30位优秀教师合著的《“不乖教师”的正能量》一书。

9、《365颗星星》发表于《教育观察》

10、《得人赠书,心有余香》刊于《教师月刊》201311期。

11、《爱能创造奇迹》发表于《师道》201310期。

 

2014

1、《用心,就能欢喜》刊于《师道》20142 刊首语。

2、《让爱在心间慢慢长》刊于《师道》20142  教育叙事。

3、《每一种色彩都应该盛开》刊于《教师博览。原创版》20142期。

4、《不乖,只为活出生命的原创》刊于312日《中国教师报》之“教师生活”栏目

5、《得人赠书,心香流淌》在“第二届大夏读书节”征文活动中获一等奖。

6、《“狗熊”原来是“英雄”》刊于514日《中国教师报》

7、《细数“小确幸”》刊于《教师博览•原创版》20147期“文苑”一栏。

8、……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