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的风景——秦溪灵泉寺

标签:
历史图片文化旅游乡村 |
分类: 行走的风景 |
宋代,南充名果州,时任果州太守杨济感慨忠义之士纪信,始建开汉楼之时在果州城西金泉山的石壁上刻下“忠义之邦”四字,从此,南充便有了“忠义之邦”的称号。岳池旧属果州,灵泉寺大庙处在顺(顺庆府今南充)岳(岳池县)古驿道秦溪境内,明朝监察御史卢雍途经此处时作《忠义之邦赞》镌刻于古道石壁上,全文如下:
“顺庆名忠义之邦,重纪信之节。监察御史东吴卢雍为之赞,道经灵泉,僧摩崖请题。按察司佥事刘成德曰:盍书是赞,以历风教从之。“巴子旧封,安汉故地,屹为巨邦,号称忠义。维昔纪信,委质高祖,荥阳围困,乃请诳楚。脱王之厄,甘焚其身,岂不爱身,义重君臣。炎汉开基,信功维元,当时不录,帝亦少恩。大节精忠,皎如日月。邦有若人,允矣豪杰。忠义之理,人心同具。百世而下,孰不歆慕。贤士辈出,民俗淳美。将军之风,使人兴起。我秉宪节,同爰咨询,爰作赞词,以示邦人。”通篇以隶书阴刻,自上而下从右至左一气呵成,镌刻时间为明正德十三年(1518)秋,历经沧海五百余年,依旧清晰可见。
灵泉寺摩崖石刻,位于岳池县秦溪镇石堰塘村二组,共有石刻12幅,录泉寺遗址处有4幅,村东八角井处8幅。这十二块明代精美摩崖石刻,以行、楷、草、隶各种书法体镌刻,以山水诗赋咏志抒怀居多,然年代久远,今多已风化难辨,其中以刘逊的《临泉偶题》卢雍的《忠义之邦赞》最为精美。
《临泉偶题》如下:“此泉何以灵,清与月争皎;当假真龙鳞,滂沱济枯槁。弘治壬戌(1512年)长治日安成笋峰刘逊时让书。”因此,《临泉偶题》 石刻还要早于《忠义之邦赞》。据通志云:灵泉寺曾经“石壁上有王右军遗笔”今毁,憾!
与灵泉水和精美摩崖石刻齐名的还有灵泉寺大庙,据清《南充县志》载:“灵泉寺,在浸水场南十五里,顺、岳驿路侧,创建于晋惠帝永康中,后世屡培修,现有殿宇三重,廊庑宏阔,峰岭环烈,花木阴翳,寺前有奇石,长三丈,宽二丈,屹立道左如屏障。然寺右侧崖下石罅中清泉涌出,甚甘冽,俗呼八角井,即灵泉也,崖上名人摩刻甚多。”八角井,泉水清洌,至今仍有村民从井里引水至屋饮用。
灵泉寺,村民们至今回忆起曾经的恢弘仍不无慨叹:“可惜了哦……那时的大庙从山门口进入,两块大碑,两道山门十二步梯子几进几殿,三个大天井、两小天井,天井内奇花众多,庙宇旁几棵黄陵古树,至少要四个人才能环拥。”寺庙背靠的半山崖壁上,一长溜的崖墓群,今已空空,曾经所葬之人不知为何朝何代。老村长说1959年,响应政策,他带领着村民开始拆正殿,整座庙一直到1976年才拆完,他带着我们找到那残存于坡坎路基之下的残石断垣、断头残佛,语调之间,流露出道不尽的憾悔与怅然。
那久远的朝代一路走来,闭目可想一朝朝曾经历过的战乱、灾荒离难。史志载:“兵祸连年之时,完屋居民仅存十二户;道光大旱之年,灾民25万......”那样的朝代,朝拜神山庙宇许以虔诚祈愿恐也是民生的一种寄托尔。想千年以来,诸多文人墨客于秦溪境内遁迹山水,何其不是因山高奇秀、碧水清源,莫不静好而寄情抒怀。秦溪,在这离城六十里的僻静远乡,苍穹之下,青翠辽阔,山脉依旧。
往期回顾
行走的风景——岳池有个猪八寨行走的风景——岳池镇裕行走的风景——岳池歹溪行走的风景——岳池新民
行走的风景——岳池鱼峰(骑龙)
行走的风景——岳池杨柳铺行走的风景——岳池天平(回龙场)行走的风景——岳池临溪(之三)
行走的风景——岳池苟角
行走的风景——岳池铺芽
行走的风景——岳池黄龙小西藏---岳池黄龙乡行走的风景——岳池临溪之二行走的风景——爱上岳池这座城
行走的风景——岳池农家文化园
行走的风景——岳池文创公园
行走的风景——岳池龙孔
行走的风景——岳池酉溪之二
行走的风景——岳池中和行走的风景——岳池踏水
行走的风景——岳池排楼
行走的风景——岳池齐福
行走的风景——岳池酉溪
行走的风景——岳池合兴场行走的风景——岳池白庙行走的风景——岳池兴隆行走的风景——岳池团结行走的风景——武胜县石盘沱
行走的风景——岳池秦溪
行走的风景——岳池苟角(之高寺)
行走的风景——金城山下长田乡
行走的风景——岳池 顾县古镇行走的风景——岳池临溪行走的风景——结缘长滩寺(续)
行走的风景——岳池翠湖行走的风景——岳池文庙记忆
行走的风景——爱上这座城(南城记忆)行走的风景——悠悠华蓥山
转载请提前告知
文字
(个人微信号可扫码添加)
八云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