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池:大石吕家老院子及新院子

标签:
图片文化乡村历史 |
分类: 行走的风景 |
岳池县大石乡曹家沟凤凰山下,有个吕家老院子,距离县城八公里,现归属岳池县九龙街道办金弹场村。吕家老院子为吕荣顺家祖上老宅,湖广填四川时吕氏迁移到此,刺笼笼里砍出屋基,后吕家逐渐开枝散叶,家业发展壮大。整个吕家老院子占地十亩有余,四合院规模宏大,拥有房屋多间,有朝门、已拆。朝门进入,有青石地坝,分左中右三路台阶各七级梯步走上中厅,中厅开间宽大,廊柱粗壮,磉磴精石雕刻坚固结实。上厅已全数拆毁,地基尚存,院中花园天井皆有但仅剩青石地板,出生在此院落的83岁老人吕昌射说:这里号称108道门,有108道门就有108间屋,回廊宽大亮柱遮檐,户户相通,落雨不湿衣。
抗日战争时期,岳池女中校即岳池女子师范学校,《红岩》中“双枪老太婆”原型之一岳池县长滩寺张家湾的邓惠中、川东华蓥山游击纵队主要创建者与领导者之一岳池县罗渡镇的陈联诗、中国历史上第一批留学归国女博士并在国内享有盛誉的法国文学翻译家岳池县乔家乡的罗玉君,她们都曾经于岳池女子师范学校(岳池女中校)就读。抗日烽烟燃遍祖国大地,岳池女中校为躲避战乱从县城文庙迁址到大石乡吕家老院子,老院的左右厢房分别三间共六间做了教室,教室上面的阁楼做了宿舍,院后凤凰山平台做了操场。尽管战火纷飞,女中校借用吕家老院这个新场地让女学子们继续书声琅琅。
解放后,吕家老院子拆零分给了一家家百姓,整座老院住了几十家。再后来,老院里一家家人口渐多渐渐住不下,拆的拆建的建,原108道门的庞大四合院四分五散,仅剩中厅的石阶和廊柱及窗格尚存,屋顶的小青瓦及瓦当寂寂向天,新建的水泥二层小楼多栋、农家别墅将老院重重包裹其间。
吕家新院子,四合院,朝门进入即为戏楼,回廊通左右厢房,正堂屋院坝宽大空旷,长满青苔与杂草,三步阶梯即上正厅。正厅檐下瓜柱雕饰精美,檐下的一扇扇木窗也各有形状,廊檐外青石护栏已有些风化脱壳,护栏曽首也模糊难辨。据说吕家新院子修建耗时三年,木料选择皆为上品,解放前为吕十二娘宅院,平素吕十二娘多居住县城少有在此,宅院雇有家丁及佣人看家护院及打扫。
解放后吕家新院子分给了贫下中农居住,土改时期曾作为村委会的办公地,圆拱耳门里的厢房门脸上还有着“万物生长望太阳”的时代语录。随着社会发展,乡下的农民进城渐多,大石离县城仅几公里,农户们大多进城买了房在城里居住生活,偶尔回乡下看看,吕家新院子渐渐没落破败,上月高温酷热干旱下,新院子又突发一场大火,本就破破烂烂的院子更是惨不忍睹。
吕家老院新院都已残矣,我能留住的画面,仅剩它的破败沧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