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十年里,从杨柳铺来来回回经过了上百回,眼见着路旁的那棵黄桷树愈来愈沧桑,眼见着路边的那些川枓房愈来愈破旧,眼见着路旁的邮筒从墨绿到掉漆斑驳再消逝杳无踪迹,眼见着一幢又一幢的农家小洋楼拔地而起,毗邻而居拥挤着那些川枓房愈来愈低矮,一条153县道从碎石子路到沥青路几十年里筑路修补数回,大坑小眼颠簸难行那些年,每次经过杨柳铺扬起的尘土漫天飞舞,若遇久雨不晴飞溅起的泥浆将路旁的屋墙枝蔓裏得斑斑点点,于是,显得更是老旧不堪。153县道油路贯通后,路宽了,一路坦途车都提了速,经过时杨柳铺在飞驰的眼中便更是一晃而过。
曾经,杨柳铺还是很热闹的,尽管这里不兴赶场,但从养路段经古榕树沿巷走到巷子的另一头,商铺林立,卖什么的都有,邻近的十里八乡称盐打油都会到杨柳铺采购,如今,商铺仅剩一二,长长的巷子里人迹稀稀;县道旁那自行车修理铺在一百五十多年树龄的古榕下摆摊一摆数十年,说不清是树守着铺子还是铺子守望着树;曾经热热闹闹的大礼堂放电影时有多少人蜂拥而至,如今,礼堂里一片破败,墙角拴着的一只大狼狗时不时发出低吼,高墙旁的电竿影子都显得孤寂。
上世纪提倡搞乡镇企业诞生的蓄电池厂如今沦为鸭棚,当年,电瓶厂在杨柳铺还是很兴旺的,如今几只小奶狗蹲守在侧门,院坝里鸭子嘎嘎叫着,高高的拱门院墙青砖在阳光下泛起斑斑驳驳的幽光,那棵两百多年的古榕枝干伸长荫蔽了大半院墙,树下垃圾遍布,狼藉一片,盘结的虬根与苔藓细数着流年。
关于杨柳铺,它位于白庙镇西南部,清末属西关乡,现存世较早的乾隆版县志街市集里就有记载。非常不解的是铺递前身是驿,自宋开始,称为“铺”,是递送公文、迎来送往官吏的驿站,早期三十里设一铺,后增至十里一铺,到明清时期的驿传制已很是完善。岳池官道驿站史志记载仅有岳南官道及岳广官道上八处铺递,西关乡这条线上并未见有官道驿站之记载,这一条路除杨柳铺之外也无其它铺递之称,难道杨柳铺在乾隆之前朝就曾是官府设立的驿站?惑,求解!
站在道口回望杨柳铺,数年光阴如胶片电影,一帧帧飞逝而过,只留下老树苍苍、老巷长长,岁月谁能挡,杨柳铺,也就这样……
又:杨柳铺前往寸子桥有一菜花洞,寺庙清寒,流瀑飞溅,行至此处,心静听涛,玄而生幽,写下《观瀑》——
城西三十里
寸子桥下溪
经流菜花洞
溪降数十米
嶙峋绝石立
飞瀑挂岩壁
滚落如珍珠
碧玉潭中聚
疑似银练垂
清幽生玄意
潺潺山间绕
两岸鸟鸣溪
佛祖居半崖
静默佑苍黎
如丝如幻梦
醉在此中栖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