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行走的风景——大山深处有人家(世外桃源汤巴丘)

(2020-04-11 12:30:00)
标签:

图片

乡愁

乡村印象

旅游

文化

 

  若说此行,其实缘于华蓥山隧道旁的一座庙,每次路过那都会想:能不能让我停留一刹那,让我好好看一眼那山、那烟、那庙,于是就有策划了此行,当然,跑那么远,不能只计划一座庙,于是,汤巴丘列入了行程主线。 

  汤巴丘,地处铜锣山内槽,位于邻水县冷家乡,平均海拔1000米。车过白龙滩,远山浅淡,碧树簇拥着白龙桥与民居倒映于清凌的御临河,静!心情莫名的舒展开来,继续往大山深处前行,山路盘旋而上,山林蓊蓊郁郁,春天特有的绿覆盖了绵延的山体,丰厚的植被让人感觉进入了天然氧吧。山脚的梯田勾勒出一根根线条,层层叠叠堆叠而上,与山腰上的村落相连。

  山路一弯又一弯,大山里的地名很有意思,老湾、跳楼湾、李家湾,谭家湾、吴家湾......不知邻水绵延的山脉裹挟着多少条湾,那一条条山湾湾里又有着多少庭院。进入老湾,290年树龄的枫香树高耸入云,它就像汤巴丘的灵魂驻守在村口。

  汤巴丘有着很多古民居院落,大多是穿斗木结构,小青瓦屋顶,干栏式吊脚楼,院落多以家族式聚居。和大多数乡村一样,木门上锁、庭院人稀,留守的是老弱妇孺。种地的吴大娘说春节时年轻人都回来,那时就热闹了。

凉桥的吴家院子老老小小到是不少在家,晌午时分,三三两两的端着碗倚墙长凳上坐着吃饭,孩子们端着碗边吃还边跑着,狗狗没套链子,院坝里晒着太阳。年纪最大的已92岁,最小的还在背篓里坐着,几世同堂的老院子,那种亲热与和谐的氛围就像上世纪七十年代的农家大院。

谭家湾谭家大院,胡广填四川时迁入,解放时曾办过扫盲班,文革时曾作食堂。传说修墙筑院时,有路过的人说这个地头修房子要遭火烧,谭家人费时三年,烧制土砖建了厚重的院墙防火,天井里全用石头箍造,箍到天井右边还剩下一角时没石头了,就留下了一个凼凼。老院正堂屋同治与光绪年间县太爷送给谭老爷的两块匾额高悬,大院里一百零八道窗雕花精美、皆不同样,院子里曾修筑有一人高的院墙,每一道门后都有耳门,户户相通,乱世时棒老二来抢,外门一关,人人可从耳门互通。如此建筑工艺,可想见其智慧与匠心独具。

汤巴丘的美,不只是庭院深深,其沟谷两边的森林郁郁苍苍,各种珍稀林木遍布,古树参天,沟谷的风挟带着春天的气息袭来,林间鸟鸣花香。村民们说夏季的汤巴丘凉意幽幽,风扇都不需要,秋季层林尽染,稻谷飘香。今年的新冠疫情,好多居住城里的都回到乡下躲避疫情,有些人,已经回乡重新维修重建颓败的老房。如此隐世桃源般的汤巴丘,希望能有更多人发现你的美。

离开汤巴丘时去了就近的老龙洞,老龙洞位于邻水三古乡,属于喀斯特地貌天然石灰岩溶洞。老龙洞有双牌坊,洞口斑驳荫蔽的牌坊字迹风化模糊,“泽润众生”到是清晰可见,左右联“用汝作霖雨故称龙焉 承天而时行可为王矣”已有些模糊。旁边伴老龙洞的残庙牌坊高立,石阶数步几进几重,一进,横联“慈航普渡”之上有“赛香山”字样,左右联为“但有龙吟何须别求洞府 虽无虎啸即此便是蓬莱”;二进,横联“真波罗”左右联为“洞口盘旋普陀岸 庙貌端座云台山”。应是百姓祈雨敬神之处。  

老龙洞洞内弯曲幽深,如老龙盘旋延伸,头顶钟乳石遍布,千奇百怪的形状,蝙蝠吱吱尖利的叫声不时传出,有摄友同行,到是没觉得阴深恐怖,就着手机的微弱光线,几个人一直往里前行了一里多地返回。不知洞深几许,不知老龙游向何方,洞外山涧水浅,灌木葱茏,夏季,这里是个消暑的好地方。

暮色霭霭时回返,经过观音洞寺时,只见红墙庙宇在暗绿的山腰间影影绰绰,暗想;迷人的汤巴丘,你的静美让人沉醉,只叹时光短短,你的全貌尚未得观,惦记的庙也无缘又错过错过,且等再再下一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