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口古镇,位于武胜县城,古称封山镇,始建于宋代,现多为明清建筑,曾经是县治所在,是嘉陵江流域第二大回民聚居地。古镇建筑以地形取势,依山临江而建,房屋多为一楼一底的木结构房屋,高低错落有致。
从县城步行街一路向下沿江边而去,码头处有很多人在洗衣,嘉陵江围成的半岛与之对望,江水中映出浅绿的倒影,如若天气晴好,应该很美。
寻古街而去,巷口渔庄和店铺林立。沿解放街往上,那株黄桷树在高高宽宽的石阶上撑开如伞,石阶上青苔遍布,入夏,这里该是个纳凉赏景的好地方。只是,在这样一个路人偶有三两之地,再好的景都显荒凉。黄桷树左侧的另一条石阶通向一处庙宇,红墙围绕,庙门紧闭,试着推开一丝缝隙,只见庙内杂草丛生,满目荒凉。经过的路人告知,此处庙已荒疏,庙内也无菩萨,多年不曾进去人了。庙的后巷曾为古镇的小姐街,也许,破败与废弃也正因如此,怎能在清修之所有荒淫之地!
回到解放街,去寻半边街,据说,到得古镇来,半边街是一定要去的。它始建于明末清初,距今已经已有三百多年历史,半边街背靠青山,南北走向,街道全为青石板路,长约500米。临江一侧房屋多为青瓦穿木房,白墙,一楼一底。历经岁月之蚀,多显破败。越往巷内走,人迹越寥寥。在这条街上,我们偶遇了清真寺的马阿訇一家三口。
马家清真寺,面积达六百多平米,始建于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规模宏大,四合院布局,由清真寺门、拜堂、左右厢房、内外天井构成,至今保存完好。看到清真寺内的礼拜堂,还有墙上那极具伊斯兰风格的挂毯,阿訇妻子的头巾,突然想起了很早以前的梦境,想起了曾为解梦而求到的一结缘人的轮回解析,与阿訇谈起。话题因此延伸,阿訇为我讲解了很多关于回民信仰的知识,亦谈到了甘肃的西川大寺,希望有一天有机会能前去拜访,在此,感谢马阿訇。
离开清真寺,继续,想找到至高点,一窥古镇之全貌。从半边街而去,经过高高石阶而上的民主街,在一家小卖部的低矮露台上,看到了古镇掩映于绿荫之间,远处是新起的城市建筑和嘉陵江那一湾江水。
在新与旧、繁华与清幽之间,是否可以看破一些什么?思绪中大雨倾泻而至,返!
2014年5月
几年过去,我又来到沿口古镇。
清真寺还安静的默守在嘉陵江畔,马阿訇一家走了,换了李阿訇,正是腊梅盛放的时候,坐在窗前,梅枝横斜默默吐着芬芳。老黄桷树守护的石梯苔痕青绿,见证着岁月苍苍,半边街几近荒凉,我试图回避那断垣残壁,尽量不让那破败的危墙侵染镜头,固执的想留下古镇的美好,但残垣之下守护家院的土狗眼神却是那么的悲凉。到处是摇摇欲倒,锈迹斑斑的铁管在勉强支撑起危房,曾门扉紧闭的寺庙正重新在修建,那斑驳的红墙换了模样。暮色里老酒厂散发出浓浓酒香,街边奔跑的孩童是如此朝气蓬勃,破败与希望谁更能坚挺?多希望能早些拯救这个濒临消亡的古镇,多希望还能看到曾经的美好时光。
暮色寡淡,江雾茫茫,古镇幽静,那片青瓦,那一角飞檐,那一缕梅香,举步之间回忆沧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