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应小侯之邀,去排楼乡吃庖汤感受乡情年味,去时尚早,听了野马介绍排楼,决定一个人去走走。
第一站,柳叶城,想象中很有诗意的名,据说曾经像是一片柳叶之形。走上乡村小路,冬季,清晨的空气透着些湿冷,路过几户农家,门扉紧闭像是无人在家,如今农村的现状就这样,留守的除了老人孩子,大部分的都举家外出打工了,逢春节又如候鸟迁徙一样回巢。总算看到一户有人在家,与院坝头正在给小孩儿喂饭的小女人打招呼问路,她说:柳叶城岩洞石屋就在对面山弯弯里…我都没提岩洞石屋!看来岩洞石屋已成柳叶城一景!
一路走去,所过农家院落狗叫得欢实,感觉自己有些惊扰了乡村的宁静,听到狗叫的农妇出来看了看,指着不远处的堰塘说“对面就是”。
走近,水映山颜,池塘里绿荷飘萍,竹影摇曳,树影婆娑,蓝色的房顶隐于一片绿色之中,好一派诗意之境。
绕池塘边走近蓝色小屋,离岩石洼洼几米,那是一个石头筑墙,上部用蓝色彩钢瓦搭建的石屋(后经了解,是因为石屋青瓦屋顶垮塌用彩钢瓦维修的)。走到石屋之后,曾经的岩洞石屋生活痕迹依存,垮塌的石墙、碎成几瓣的石磨、岩洞角落里蛛网与苔藓包围着的石头窖,那些年这家人的生活场景在闪现……
绕石屋一圈,门上锁,主人不在,镜头通过窗子栏杆和后面一洞开的墙拍了两张石屋内景,目及之处,脏、乱!凳子上的红皮箱、屋里随意歪放着的脱水机、地上的垃圾、床上一堆的杂乱……真难想象主人一家是怎样在此生活!这应该归结于贫穷还是懒惰?!
石屋一旁的崖壁上有一石棺,被盗开已空空如也,内饰有花,不知是何时何人之墓,虬根错节吸附在崖壁而生的老树,深青色的苔藓与丛生的杂草…远远看时的诗意心境在此刻已变得寂寒深深。
离去!(归来才想起,本是想去寻的柳叶城,却因岩洞石屋的震撼而忘了去)
离开时在堰塘口遇上邻近院子的在洗菜,聊了聊,听她讲岩洞石屋的情况,也讲她自家的状况。她有俩个孩子,一女一儿,爱人在外打工,她一个人在家带着俩个娃,乡镇上有房,却不愿意住在镇上,孩子们也愿意生活在乡下,她说:乡下空气好,吃自种的菜,自己养的鸡鸭鹅猪,虽然辛苦点儿,但是生活得舒心。看着她的小儿子跟着她院里地里的跑着,叫着,跳着,女儿在屋里帮着收拾着,好生羡慕!在这个浮躁的年代,能如此安守家园的年轻一代,真的不多了。
走过三村六社,又遇到那个指路的小女人,她说:能不能多嘴和你摆个龙门阵?怎么不能呢?走进乡村,最不喜欢的就是别人当自己 是陌生人而防范不语。
原来,她是想替邻居诉说贫困,邻居——三村六社滕明玉,一个丈夫去世独居的六十岁妇人,一儿一女都远嫁他乡,一年到头能寄些许钱物回来,但实难维持她的生计,特别是在她得了难以治愈的皮肤病之后,更是过得日子艰难,一个人靠种田养点家禽卖些钱来治病,今年打的谷子都卖得差不多了。看着她愁苦的面容和清贫的家,心里有说不出的难受,一个女人,才六十,余生还长,如此艰难怎样维系生活?面对她,那种深深的无力感又来了,除了能给她一点我身上所带的钱,再为她拍几张照片转发出去,我真不知道自己还能做些什么。。。。。。
(未完待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