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有趣的乔迁食礼

(2008-10-04 09:10:14)
标签:

火塘

新屋

暖房

火酒

锅庄

乔迁

饮食讲究

休闲

分类: 杂谈天下,品茶一笑

    旧时民间新屋落成或搬进新居时,摆酒款待亲朋好友的饮食礼仪。 “乔迁”二字典出《诗经·小雅·伐木》“伐木丁丁,鸟鸣叹嗟,出自山谷,迁于乔木。”这是用小鸟飞出深谷登上高大的乔木,比喻人的居所改变,步步高升。

    乔迁之礼多在亲朋好友之间举行,届时亲友携带礼物登门祝贺,主人摆酒款待,表示感谢。此礼传播深远,至今犹存。 “暖房” 又称“闹屋”或“温居”。是汉族地区古时的乔迁食礼。

    唐人王建的《宜词》中便有“太仪前日暖房来”的诗句;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亦载:“或有新搬移来居止之人,则邻人争借动事,遗献汤茶,指引买卖之类,则见睦邻之义,又率钱物,安排酒食,以为之贺,谓之‘暖房’。”元明间陶宗仪的《南村辍耕录》和清人李绿园的《歧路灯》,也有类似的记载。至近代,广西一带称其为“入火酒”,又称“进火酒”。即先拨一盆旺火到新房中,用以象征日子会过得红火兴旺,然后再搬其他器物。等到收拾停当,亲朋前来祝贺。舅家须送“发糕”与“小鸡”,意为“家财大发”和“六畜兴旺”;主人置酒招待,应备“苹果”和“糍粑”,意为“家宅平安”和亲邻今后“亲密无间”、“彼此关照”。

     “升火庆” 是滇西沪沽湖畔摩梭人(纳西族的一支)新屋落成后的升火礼宴。他们认为火是房屋的心脏,首次升起烈焰熊熊的灶火能保证未来的日子火红。升火前,主妇要在正房内砌一方形火塘,底部放一个装满银圆、粮食、松子、鱼干、酥油、彩珠、火镰、火石的陶罐,上面再覆盖从狮子山女神洞中取来的泥土,火塘正方安放一块象征祖宗神位的锅庄石。 升火的时间请喇嘛占卜选定,多在正午红日当空之际。吉辰一到,由两位男女长者背水架锅,用火把点燃火塘中的薪柴,随即取出火把在满屋飞舞,将沸水满屋泼洒,此为“净屋”;接着又用五谷祭锅庄石。最后设宴,招待前来观礼祝贺的亲友。整个升火庆典,鞭炮、土雷、火枪、乐鼓、海螺号、歌声、笑声喧腾不息,极为火爆热烈。

    “贺火塘” 川东、湘西、鄂西的土家族村寨新屋落成后的民俗庆宴。因其间有搬迁三角架,请祖先火塘神等仪式,故名。其做法是:在鸡鸣之际,路上无人时,由火把引路,迅即将火塘上的三角架(据说此乃祖先神的头角)搬进新屋,准确安位,再搬其他物件。接着亲友乡邻鸣放鞭炮,送礼祝贺,举行点火仪式。待火焰腾空,主人忙用鼎罐饮饭做菜,众人围着火塘四言八句念诵祝词,饮酒吃肉。祝词的内容,可追溯火塘源流,颂扬神功;可讲述主人家世,赞美新居吉祥千秋;可祝贺主人从此富贵荣华,儿孙满堂。如“十杯酒,祝主东,火塘烈焰满屋红;福禄寿喜样样有,光宗耀祖永昌隆”之类。 此外,乔迁食礼在少数民族地区还有“拥担达”(哈尼族)、“竹楼酒”(傣族)等称谓,大多与崇拜火神、祖灵有关,带有原始宗教礼俗的遗风。

 

                                                    小张同志 转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