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年级找规律专题练习
(2017-06-12 00:09:31)
标签:
上课方式授课授人以渔雪帆奥数注重能力 |
分类: 入学测试手册 |
二、三年级找规律专题练习
1.
(1) 1、4、7、10、13、____;
(2) 11、16、21、26、____;
(3) 20、14、10、8、____(此题有错误)
(4) 15、12、9、6、____;
2.
(1)2、4、5、7、8、10、11、____;
(2) 1、3、4、6、7、9、10、____;
(3) 15、12、10、7、5、____;
(4) 13、9、6、4、____;
3.
1、5、2、6、3、7、4、8、5、____;
4.
第一队:1、3、7、9、11;
第二队:1、4、5、7、10、13;
5.
7 |
|
8 |
|
4 |
|
2 |
13 |
17 |
31 |
|
|||
6 |
9 |
|
23 |
6.
9 |
|
11 |
|
|
|
3 |
||||
7 |
6 |
5 |
9 |
8 |
4 |
2 |
5 |
|||
4 |
3 |
5 |
|
|||||||
7.
(1) 3、5、8、10、13、15、18、_______、23;
(2) 1、2、4、7、11、16、_______、29;
(3) 1、5、3、5、5、5、7、5、_______、_______、11;
(4) 101、19、92、28、83、_______、_______、46;
8.
9.观察规律,在空格内填上合适的数。
34 |
8 |
|
45 |
10 |
|
32 |
16 |
|
52 |
|
26 |
42 |
35 |
55 |
|
48 |
43 |
|
10.观察规律,在空格内填上合适的数。
|
1 |
|
|||||||||||
|
1 |
1 |
|
||||||||||
|
1 |
2 |
1 |
|
|||||||||
|
1 |
3 |
3 |
1 |
|
||||||||
|
1 |
4 |
|
4 |
1 |
|
|||||||
|
1 |
5 |
|
|
5 |
1 |
|
||||||
1 |
6 |
|
20 |
|
6 |
1 |
|||||||
28 17 14 19 15 22 21 30 38
37 26 23()()()()()()
网络文章参考
《找规律》这节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材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115—116页的内容。其教学目的是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的排列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以及归纳推理能力;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使学生知道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为了使学生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不断的认识规律、设计规律,根据这节课的教学理念,结合教材所提供的生活情境、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了一下一些环节:
一、 复习旧知,引入课题
师:同学们,小明家买了新房子,他急着赶回家布置一下,大家想去帮他吗?(课件出示小明骑摩托车的情境,小明身后的电线杆师彩色的,而且出现顺序有规律)
师:看到现在的情境,什么东西最吸引你?(此时学生有答蓝天、白云、草地、电线杆等)
当有学生说电线杆时,我马上引导学生看电线杆的颜色及出现的顺序,问学生此处有没有我们学过的数学知识。(马上有学生回答出:规律)
师:今天我们要一边帮小明布置新家一边来找规律。(出示课题)
复习引入在整节课的时间分配上份额并不重,但“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开课伊始,以一副色彩鲜明的情境图呈现于学生面前,马上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此处的提问我也进行了精心设计,没有直接问:“电线杆的出现顺序有什么规律?”而是问学生:“看到现在的情境,什么东西最吸引你?”再从中引出规律。从生活中抽象出数学这一过程是由学生完成的,能够更好的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
二、 引导探索,发现规律
师:我们来到了目的地,多美丽的大楼啊!看,这就是小明的家门,哎呀,门上居然有密码,看来只有破译了密码才可以进去,大家有信心吗?(学生无比兴奋的答到“有”)
师:破译密码前我们先仔细看清楚,第一行师这样排列的,第二行是这样排列的,第三行是这样排列的(边说边用课件出示相应部分),第四行图形应该怎样排列呢?请你们猜一猜,用手中的学具摆一摆。
学生用学具摆后汇报自己的摆法,课件验证学生的摆放顺序,只有一种是正确,其余的不能开门。(摆对了的学生很高兴,摆错了的学生迫切的想知道为什么自己的方法部队)
师:为什么只有按照这种顺序输入密码才能开门呢?(马上有学生意识到要按照规律输入密码才能开门)
师:在这个密码锁中图形的摆放顺序有什么规律呢?把你的想法和组员进行交流。
学生小组交流后派代表汇报本组的想法,有颜色方面的规律,也有图形方面的规律。对学生找到的规律进行及时的课件演示。
此环节中我对教材进行了改动,将教材中的墙砖换成了密码锁。因为我考虑到现在的一些学具、玩具、箱包上都有密码设置,电视、图书中也经常出现密码门锁,破译密码是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而且对此很感兴趣。果然,学生对此处的密码锁十分感兴趣,都急于试一试。将各种答案进行验证之后,对的学生带着一丝激动,急切想把自己的观点、想法无比自豪的讲出来,让同学分享他的智慧成果,让同学们赞扬他的想法,想展示自己成功的经验,错的学生也不甘心,想知道“凭什么我的方法不行”
密码正确,房门打开,课件展示出房间情境。
师:大家看到这个房间之后觉得什么地方需要布置啊?(房间中地面处有一大块空白,许多学生都说要布置地板。
布置房间的任务不是由老师硬性规定的,而是让学生自己看情境图来感受哪些地方需要布置,渗透了对学生美感的培养。
师:大家来猜一猜小明是怎样设计地面的,用老师给你们的地砖铺一铺。(课前准备四种颜色的方格纸,每种颜色四块)
学生设计的地砖基本上都是按规律排列的,不过规律有多种,有的是按各种颜色竖着排列,有的是四种颜色交替出现,也有按密码锁的规律进行排列的,将每种选一副展示于黑板上,并说一说每一副的规律。
师:现在我们来看看小明是怎样设计的。(课件出示课本主题图)(铺的一样的学生兴高采烈,方法不同的学生纷纷说:“哎~原来是这样的啊。”语气中颇有:“这有什么难的,我还不是会。”的意思。)
接下来学生分组,按小明的设计思路合作“铺地砖”,再请代表到黑板上“铺”。
小学生学习数学是与具体实践活动分不开的,重视动手操作,是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数学能力最有效途径之一。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规律”是一个比较抽象的知识。因此,只有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才能准确的从实物中感知并抽象出规律。
三、数学活动,巩固规律
在此环节中,设计了两种两种不同的水果的摆法.
第一种摆法由课件出示后学生先说规律,再动手摆出第四盘水果。
第二种摆法由课件出示后学生独立思考并动手摆一摆。
在此环节中,学生的认识在操作中不断完善。经过前面的教学,学生已能比较敏锐的发现图形排列中的规律,此时放手让学生独立操作,学生很有自信,兴致勃勃的摆法,从结果来看,学生对于规律的认识掌握较好。
四、新授小结,交流收获
五、动手制作,创造规律
师:今天由这么多的收获,你们高兴吗?你们开心吗?请你们带着这份高兴、开心的心情来帮小明设计一幅窗帘好吗?
学生用课前准备的各种图案的小纸片在一张白纸上进行有规律的粘贴,设计图案和花边。
此环节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创造规律、运用规律的机会,激发学生爱数学、发现美的情趣。在设计规律时,抓住拓展学生思维空间的机会,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充分放手,让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就在身边,身边的很多事物都是有规律的,我们也可以设计有规律的事物,这些有规律的事物往往更加美丽。
教学反思:
新课程标准教学新理念指出,数学内容的呈现形式应多样化,以保证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整个学习过程,使他们地数学学习活动是一个主动地、生动活波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反思本课,我认为数学课堂上要达到教学设想所期望的目标,要具备以下几点:
一、设计生活化的教学内容
《新课标》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有价值”的数学应该是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和以往的知识体验有密切的关系,是对他们有吸引力、能使他们产生兴趣的内容。用学生熟悉的、有兴趣的、贴近他们现实生活的内容进行教学,才能唤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与数学知识是密不可分的,使数学课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从而产生学生的探求数学的动机,主动应用数学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二、注意呈现形式的丰富多样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努力让孩子们愿意亲近数学、了解数学、喜欢数学,从而主动地从事数学学习。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认知特征,采取适合于他们的表现形式,培养他们一种愿意甚至喜爱的积极情感。
三、提供探索与交流的时间和空间
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有利于学生主动的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在探索的过程形成自己对数学的理解,在与他人的交流过程中逐渐完善自己的想法。
四、注重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新课标》倡导让学生得到个性上的发展,但这并不是说放弃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无论是动手操作,交流合作都必须在学生具有良好习惯的基础上进行,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否则只会流于形式。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应渗透与每节课的教学之中,这样才能使教学活动的效果充分发挥。
总之,《新课标》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的数学学习方式,注重将数学与学生生活联系起来,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使数学课堂充满生活的气息,课上老师努力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去经历、体验、感悟,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教师给学生提供人人参与的机会,使每个学生都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