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学奥数趣味故事选

(2014-01-21 23:01:10)
标签:

牧师

小学奥数

几何

能力

地方

分类: 生活健康小知识

小学奥数趣味故事选

红色部分是答案

 1  德国著名诗人海涅是犹太人。一次,有个人想捉弄他一下,便对他说道:我去过一个小岛,那岛上什么都有,只缺犹太人和驴了。面对这样带有侮辱性的语言海涅只平静地说了一句话:“__________”那人听了之后立马灰溜溜地走了。

请问海涅是怎样反击的?如果我和你去了,那就什么都有了)

2 从前,有位国王,想为自己的宝贝女儿挑选个聪明机智的丈夫。于是他出了这么一道怪题,招聘女婿。

  凡前来应考的英俊青年,不能给我送礼物来,也不可空着手不带东西来。

  结果,有位才貌双全的小伙子做到了,被招为国王的女婿。

你知道他是怎样做的吗?那小伙子手里拿一只白鸽,走到国王前伸开五指,鸽子飞了,所以他没空手来也没留下什么

3  1931·一八惨案以后,有位仁人志士愤笔疾书了一副挽联:上联,只有一个字;下联,是一个倒着写的字。.

  当时,大家认为这副超短挽联,匠心独运,大长了中华民族的志气!

  你能悟出这副超短挽联的含意吗? 宁可站着死,也不到这生

4.  一妇女在河边洗碗,共洗了65个碗。 有人问妇人家中来了多少客人? 妇人道: "客人们两个人用一个饭碗,三个人同喝一碗汤,四个人同吃一碗菜。" :客几人?

一个人用12个饭碗,13个汤碗,14个菜碗,就12+13+14=1312个碗

60/(1312=60个人

5  我国的一部古书《唐阙史》里记载了这么一件事。

  唐代有位尚书叫杨损,有学问,会算学,任人唯贤。

  一次,朝廷要在两个小官吏中提拔一个做大官,因为这两个人情况不相上下,所以负责提升工作的官吏感到很为难,便去请示杨损。

  杨损咯加考虑便说:"一个官员应该具备的一大技能就是会速算,让我出题考考他们。谁算得快,就提升谁。"两个小官吏被召来后,杨损出了一题: "有人在林中散步,无意中听到几个强盗在商讨如何分赃。他们说,如果每人分6匹布,则余5;每人分7匹布,则少8匹。试问共有几个强盗?几匹布?"

  听过题目后,一个小吏很快就算出了答案,13个强盗,83匹布

他被提升了。那个没有得到提升的小吏也很服气

8+57-6=13(强盗)13*6+5=83匹布

(盈+亏)/分差=人数(单位数)

6                     孙子算经中有这样一题:今有百鹿进城,每家取一鹿,不尽,又三家合取一鹿,恰尽。问城中有家多少?

X+13X=100,解得X=75

7                     24斤油,今只有盛5斤、11斤和13斤的容器各一个,如何才能将油分成三等份?

 先装满13斤的容器,从中倒满5斤的容器后余下即为8斤,将它倒人11斤的容器中,而把5斤容器中的油倒回大容器; 再从大容器申取油装满13斤的容器,倒出5斤后剩下8; 5斤容器中的油倒回大容器,则大容器中的油也是8斤。

8  印度国王舍罕打算重赏象棋的发明者宰相达依尔。他说:"我的宰相,您实在太聪明了。你发明了这样趣味无穷的象棋,真可以使我摆脱一切烦恼,在愉快中度过一生了。" 宰相达依尔笑着,并没有回话。 国王舍罕又说道:"我是天下最富有的人。我相信,不管您有什么样的要求,我都会满足您的。"

  达依尔想了一下说:"陛下,为了不辜负您的美意,我要一点点东西吧。请您在棋盘的第一个方格里赐给我一粒麦子,在第二个方格里赐给我两粒麦子,以后每个新方格的麦子数都是前一方格里的一 倍,一直到第六十四个棋格。" 国王舍罕说:"好,就给您麦子吧。但是您要知道,您的要求对我来说,简直算不了什么。去吧,我的侍从会送给您一袋麦子的。"

  可是过了几天,国王并没有拿出麦子赏赐达依尔。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国王要赏赐的麦子太多了,他根本拿不出。

现在我们要求出这64格麦粒数的和,怎么办呢?一个数一个数 去加吗?那实在太繁琐了。

  11粒麦子 22粒麦子 32x2=4粒麦子 42x2x2=8粒麦子 642x2x……x2(632连乘) =9223372036854775808(粒麦子)

  仔细观察上表就会发现,每一格数字正等于它前面各格数字的和再加1。由此便产生了一种求各格麦粒数和的简便算法。即把某格麦粒数减1,便得出前儿格麦粒数和的方法。那么要求64个格麦粒数的总和,自然可得: 9223372036854775808x2-1 =18446744073709551615(粒麦子)

  这是个天文数学,这些麦子世界上生产2000年也未必生产得出。

  由此可见,古代的印度人对等比数列的性质和运算已经掌握得很 熟练了。

9 有一位农民提着一条鱼,领着一条狗和一只猫来到河边,想把这些都带过河去。河边恰好有一只小船,但它小得实在可怜,只能乘一个人,另外可以带一条狗,或者带一只猫,或者带一条鱼。并且如果人不在身边,狗就会咬猫,猫就会吃鱼。可幸的是这条狗并不吃鱼。 这位农民将怎样巧妙地安排这次渡河?

 通过试验,可以找出许多方案,下面是其中一个方案:

  农民先把猫带过河,将猫留在对岸;2·农民独自返回 把狗带过河;

  将狗留在对岸,把猫带回原岸; 把鱼送到对岸; 农民独自返回;

  把猫送到对岸。 至此,这位农民巧妙地把狗、猫和鱼都带过河去了。

 

10 有三个人捕获了三只熊,送往动物园。路遇一条河,河中又只有 一只摆渡的小船。这条小船每次只能乘两个人或两只熊或一人一熊。三个人和一只老熊会划船,两只小熊不会划船。三人商定,为了 安全,不能让一个人与两只熊同时在河的一边。 :如何利用这一条船安全地渡过河呢?  经过试验,有这样一种渡法。当然还有别的渡法。

  一人带一只小熊过河;

  留下小熊后,那人独自返回;

  3.让老熊带一只小熊过河;

  留下另一只小熊后,老熊独自返回;

  老熊留下,让两人同时过河;

  留下一人,让一人带一只小熊返回;

  留下小熊,让一人带老熊过河;

  留下老熊后,由一人带一只小熊返回;

  留下两只小熊后,两人又同时渡河;

  10·三人都留在对岸,由老熊独自返回;

  11·老熊带一只小熊过河;

  12·留下小熊后,老熊独自返回;

  13·最后,由老熊带另一只小熊过河。

  经过13次往返后,这三个人带着三只熊总算安全地渡过了河。

  这种渡河问题,不管是简单的,还是复杂的,用船的次数必须是奇数次。这是因为一来一回,相加为2,无论多少次来回,其和总是偶数;而最后一次是只有 "过去"没有"回来",所以用船的次数必须是奇数。假如我们用试验的办法来解决渡河问题,只有得出奇数次 才有可能是正确的,若是偶数次那就肯定错了。

 

11 三名传教士和三个野蛮人同在一个小河渡口,渡口上只有一条可容两人的小船。问题的目标是要用这条小船把这六个人全部渡到对岸 去,条件是在渡河的过程中,河两岸随时都保持传教士人数不少于野 蛮人的人数,否则野蛮人会把处于少数的传教士吃掉。这六个人怎样才能安全渡过去? 可以这样渡河

  一名牧师和一个野蛮人过河;

  留下野蛮人,牧师返回;

  两个野蛮人过河;

  一个野蛮人返回;

  两名牧师过河;

  一名牧师和一个野蛮人返回;

  两名牧师过河;

  一个野蛮人返回;

  两个野蛮人过河;

  10·一个野蛮人返回;

  11·两个野蛮人过河。

  这里关键的一步是第6步,许多人不能解决此题,就是没有想到这一步。

 

12  明代书画家祝枝山和唐伯虎、文徵明、周文宾堪称"江南四大才子"。他嫉恶如仇,常用笔画戏弄贪官污吏。

  某年除夕,他应邀为一刘姓赃官题写了两副春联:

  明日逢春好不晦气 终年倒运少有余财

  此地安能居住 其人好不悲伤

  赃官看后恼羞成怒,即刻扭了祝枝山要问罪。

  祝枝山抱拳一笑:"大人差矣!学生写的全是吉庆之词啊!"

  于是,祝枝山抑扬顿挫地重又当众念了一遍。赃官和众人听得目 瞪口呆,无言对答。好半天,方如梦初醒,再看那祝枝山,早已扬 长而去。

选中以下空白地方查看答案:

  明日逢春好,不晦气; 终年倒运少,有余财。 此地安,能居住,其人好,不悲伤!

 标点符号是书面语里用来表明停顿、标明语气或标出词语性质作用的符号。我们在写作中就砹根据所要表达的意义和具体的语言环境,恰切地选用合适的标点。

  同样,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对解数学题也有很大帮助,下面一道古代数学题,没有标点,你能正确标出标点,然后计算出来吗:

13  三角几何共计九角三角三角几何几何

)《三角》、《几何》共计九角。《三角》三角,《几何》几何?《几何》书价是六角。

如果把一张纸对折一下,然后用剪刀沿着折痕剪个洞。但该你把纸片展开后,纸上就会出现一个洞。如果你把纸对折一下,再成直角对折一下,按照次方法对折6次,然后在最后折的那一边剪个洞,当纸片展开后,会得到多少个洞?在剪之前先动脑筋想一想。(32

14  一条河的东岸有6个人等着摆渡,其中4个是大人,2个是小孩。河中只有一条空的小摆渡船。小船最多只能载1个大人或者2个小孩。这6个摆渡客,如何只凭借自身的努力和这只小船,全部摆渡到西 ?(假设小孩 和大人一样具有划船能力。)

首先,由两个小孩划到对岸,再一个小孩划回来,接着由一个大人把船划到对岸,留在那里,接着由小孩划回来,接着再由两个小孩把穿划到对岸。。。。。。。继续重复

 

以上仅供娱乐,如有搞笑之处,请大笑之,如果有不足之处,请指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