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必修课-家有儿女,教子有方系列之
软件、视频学习要得还是要不得
雪帆奥数王老师原创,请勿转载,转载必须注明博客地址和原作者,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图片来自网络,感谢图片提供者)
你经常用软件、视频给孩子学习吗?
很多家长都会说,现在都什么时代了,现在流行这个。我们经常到网上搜索一些视频软件来学习。
但,如果继续问家长,学习的效果如何?
很多家长一定不知道如何回答。当然也有一部分说,还可以吧。一句“还可以”,足以说明效果一般,甚至有点遗憾的味道。
为什么会这样?一些家长急迫想知道原因。
雪帆老师慢慢为你分析解惑。
先说软件吧。一些软件大都由一些公司开发,并非是学习爱好者所为,这样就会涵盖一些广告和推广,当然也会对知识和方法有所保留。你想要了解更多的内容,想要清楚的知道具体的方法,还得到相关的机构去辅导。
当然,这其中也有一些踏踏实实为百姓做软件的公司,他们以买软件为生,请的可能是专业领域的人士。这样花几个钱买这样的软件,倒也踏实。但这样成本也上去了,为了减少成本,不得不降低“专业素质”,用一些家长看不懂的,看不到的东西堆砌在一起,做成了一个教育软件。殊不知,有些方法复杂,甚至是错误的,可能会误导孩子一生。
举个简单例子,有一个软件中说,“甲和乙的比是3”。相信学过比的同学都知道,这句话肯定是错的,但初学的孩子可不知道。这样就会误导他。有些想法可能会影响他很久很久。
再比如,3的最小倍数是多少,一些软件中会说是0,说起来也很有道理,因为3的0倍是0。但他忽视了一个问题,就是再学倍数和因数时,早就把0免掉了。所以才会出现3和4的最小公倍数是12而不是0。这样会让孩子产生误解的。当然,有些东西讨论了可能就会更加明白,但如果不讨论怎么办?有些孩子只是机械地去记,那就麻烦了。
再多的例子,其实如果家长能发现最好,发现不了,那这种软件学习不要也罢。
你说呢?
家长会说,软件有错不要紧,我们不用就是了。那视频呢?有些视频就是老师上课的内容,他在讲,还能讲错吗?即使讲错,我们也能发现,应该不错吧。我孩子跟着学,兴致可大了。老师讲的思路可好了,我们都能明白。
嗯,如果孩子能够认真的听,认真的理解,认真的揣摩,那自然很好。但事情往往不是这样的。你热情似火的拿给孩子看,孩子也看了,不是似懂非懂就是模棱两可,就算听懂了这道题,自己拿一道题,可还是不知道如何下手。家长都快要急疯了,但也于事无补啊。明白不代表会做!
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1、一些视频资料基本上是在讲一道题的解法,而这种解法可能要用到其他知识点,而有些知识点,孩子不一定能够掌握,或者理解,自然就没有办法深入理解何意了。
举个例子,大家都遇到过盈亏问题,一些老师讲盈亏问题时,常常是把公式放在前面,然后让孩子记。结果孩子只知道一盈一亏是加,但不知道为何是加。如果这个明白了,后面有些专题可能就会明白,比如牛吃草问题里涉及到的逆着电梯走和顺着电梯走的题,就利用了这些思路。如果不是很好的理解,真的无法下手。
这里我给大家讲我自创的方法:“温度计法”。如果两次都在零度以上,相差的自然是减,如果两次一高一低,我相信大家能看出是加还是减,这样不仅理解了,而且还能记得很牢固。当然你也可以有自己的理解方式,比如一个是离你向左走,一个是离你向右走,这样他们之间的距离就会越来越大,自然就知道为何是加了。
很多孩子也不明白,为何鸡兔同笼里,也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例如“鸡兔共80只,鸡比兔的脚数多40,鸡兔各有几只?”,在用假设法做就发现了一些问题。
假设全是鸡,鸡比兔的脚数就多160条(兔子没了),而实际上多40,相差160-40,这里就用到了刚才那个思路,可能大家还没有体验出来,那如果假设全是兔子,你就会发现这里相差的却是“加”(这一点孩子还是可以明白的,如果有盈亏问题的基础,那就更没问题了)。接下来,我们就得找差的原因了。我相信所有的孩子都可能会想到——鸡多了!那我们就要思考,每换一次,差变化多少?
请注意,这里就是孩子们常常出现问题的地方,大部分孩子,包括一些家长也会认为是4-2=2条啊。但其实不是。因为在你每换一次时,鸡少了一次,兔子多了一只,他们之间的脚数差会变化4+2=6条。这里就会有很多家长问,为何是4+2,其实这里雪帆老师给你做了一个转化,鸡兔问题,我分为了鸡兔同笼问题和不同笼问题。哈哈,怎么还会有如此分类?同笼,是把鸡兔放在一起考虑,脚数自然是脚数之和,所以你把4条换成2条,自然少了2条,反之就增加2条。而不同笼问题是把鸡兔分开考虑,鸡是一个队伍,兔子是一个队伍,你把兔子队伍的兔子去掉一只,鸡队伍里的鸡增加一只,你说他们之间的脚数之差会变化多少呢?
如果还不明白,那就这样思考,每换一次,兔子的脚数会少几条,鸡会多几条,这时再利用“温度计法”就能很好的理解。
你现在是不是有点清晰了?
如果你还迷糊,那我再举个例子,如果你我的钱数一样多,我给你1元,我们之间相差几元?如果你能把这个问题搞明白,那上面的问题就不攻自破了。呵呵,以上的知识点其实就是一点,要求他们之间的差的变化,不一定是减,有可能是加。如果你学过负数,那就很好理解了,不过没有学过,也能解决。
如果你还朦朦胧胧,那我劝你先休息一下,休息好了再来学习吧。
几何面积中也有一些定理,有些老师也会让你记忆什么鸟头定理,燕尾定理等,不过记忆这些定理之前,如果不明白这些定理的来龙去脉,其他变形题是很难解决的。与其讲这些可怕的定理,不如给孩子说说定理的由来,和如何应用。
我说这些的意思是,有些视频是做不到这一点的,他不可能揪着你不理解的问题一直给你讲,着重讲,重点讲,反反复复的讲。所以在看视频时,希望带着很多疑问去看。然后想办法解决这些疑问。当然没有一些基础知识作铺垫,很难做到这一点,这样也会打击孩子的学习兴趣,认为学习咋这么难呢?
2、视频中一般都是讲这道题的做法,而很少讲为何这么做,这才是学习的关键
这是重点。做题的目的不是为了解决这道题,而是通过这道题踏踏实实掌握一种解题的思路和方法。有些视频中选择了一些典型试题,而老师也用了很好的方法解决,你看到后也只拍手叫好。但是我把题目一改,孩子可能真的不知道如何下手。
为什么会这样呢?家长肯定特别纳闷,怎么会出现这种情景呢?
一些家长也在发愁!
其实这个问题不难理解,就像你看别人开车怎么这么熟练,而让你一个新手上去开,就不是那么回事,不是踩错离合,就是方向错乱,甚至还撞上了人家的设施。
因为你没有学会方法,不知道如何操纵,还不够熟练,而一些老师讲题是建立在他对这道题的熟练掌握和认知的情况下进行的,你听起来当然觉得很顺利了。而这些思路是他给你的,并不是你自己建立起来的,所以要想提高学习能力,首先要让自己会学习,知道为何要这么做,这些老师应该要教到的,同时要求你的孩子也要更多的去体会和揣摩。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老师把方法和思路教给你,你就要好好体会方法和思路的重要性。
有些视频的目的是为了讲清楚这道题的做法,而很少触及到为何这么做,怎么想到的。如果学习者能好好体会这一点,那就十全十美了。
所以我在解答问题时,常常给你思路,这个思路你要去想,为何能这么去做。引导你自己去思考,这样思路就是你的了。
说了这么多,大家眼睛都看的快要累了吧, 那就休息一下吧。接下来,你就要体会一下,到底还要不要继续用软件或者视频来学习了。
当然,有些软件和视频对于孩子语感和美感方面还是有很大好处的,我这里仅仅就专业的奥数作了一点评论,仅供参考,抛砖引玉而已。
同时,雪帆老师也是想向家长报告一个信息,学习并不是死记硬套,要灵活,要方法,要思路,一道题解决出来可能很容易,但如何解决才是我们学习的重点。
2010年11月12日中午 王跃老师 于家中作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