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雪帆老师原创,请勿转载,转载请注明雪帆奥数
我听到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中国人开着朋友的捷达车去接一个外国朋友。车是老车,有点旧。按照中国的礼仪,这位外国朋友应该坐在副驾上。因为这个外国朋友还带着一个女儿,只能坐在后排的座位上。
外国朋友想给女儿系上安全带,可找了好久都没有找到。这个中国人也帮忙去找,结果没有找到。中国人无奈的对外国朋友说:“不好意思,我那个朋友修车的时候可能把安全带去掉了,不过没关系,我开车慢些,应该没问题!”外国朋友还是摇头:“我还是打车过去吧,你告诉我你家的地址就行了。”中国人很不好意思的说:“那怎么好意思呢?你就坐我的车一起走吧。”
外国人说了一句话:“我的孩子看着我呢!”
这样的一个故事告诉我们,你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你的孩子。
电视上曾经火爆一时的广告,让人很是感动。
妈妈累了一天,女儿打水给妈妈洗脚,烫烫脚确实让父母温暖很多。
刚刚懂事的儿子,踉踉跄跄地端来一盆水,对妈妈说了一句:“妈妈洗脚!”

有时候教育孩子,不用太多的说教,更多的是自己的“眼传身教”。
我曾经在马路上,看到一些父母为了抢一点时间,红灯照样通过,丝毫不让行人,而旁边坐着的就是她的孩子,这样能给孩子一种良好的教育吗?
一次在给孩子上课时,妈妈在旁边很是着急,后来气得没有办法,只能离开。而孩子显得无动于衷。他无法感受到父母的心酸与着急。
我在旁边观察着孩子,其实我也能感受到,孩子是想学,孩子的内心也是着急的,只是妈妈在身边着急,他觉得是一种唠叨。
于是,我就开始和孩子闲聊了以下,让孩子稍微放松以下。慢慢地,孩子愿意把很多心理话说给我听。我说你妈妈也是为你好。他说,我就是觉得她太唠叨,我本来做不出来就着急,她还在一旁嘀咕,我心理更烦了,一点思路都没有。
我说,这都怪老师不好,老师会告诉妈妈的。不过不管怎么样,妈妈也是着急,也是心疼你,也是爱你的,从你着急的样子,你是想表现的更好一些,只是我们现在还没有掌握到一些方法。你是一个大男孩了,应该有自己的责任了,应该体谅妈妈,妈妈辛辛苦苦上班还得送你来上课,你不心疼妈妈吗?
孩子有点想哭!
我赶紧安慰他,其实你也是很棒的,有些题你处理的也是很不错的,我们加油好吗?让妈妈为我们高兴,好吗?
给他说了这么多,他也学的没有这么大的压力了,后来跟父母聊了一下,父母也变得很耐心,孩子的成绩自然有所提高!
不管怎么说,家长很想自己的孩子能够出人头地,能够鹤立鸡群。可惜有的时候你的“说教”成了孩子的“绊脚石”。
我还记得我小时候,父母基本上对我的学习不管不问,他们就认准一个目标,只要我能考上大学,就算摔锅卖铁也要供我念书。他们干活时总是任劳任怨,看着他们这么辛苦,我也不忍心留在家里偷懒。这样也就激励我更加用功学习,不辜负父母对我的期望。
当然,现在的孩子要想成功,不管不问那是绝对不可能,但管也要管在刀刃上。用你的行为去感动孩子,让孩子从你的身上学习优秀的品质,这才是重中之重。
有的孩子很聪明,但不良的学习习惯和态度影响着他,而这些很多时候都是在家里养成的,父母影响的,所以,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更多的要靠父母的配合!
大家注意以下情景:
情景一:电视上放着妈妈分娩的过程,想让孩子感受到那种母亲的伟大,但适得其反,很多孩子看着觉得很恐怖。
情景二:
一个老师让孩子身上绑着沙袋,沙袋中放着一个鸡蛋,孩子的这种亲身“怀孕”让孩子感触很多。教育的效果也很不错。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这句话永远没错。养不教,父之过,其实就说明父母的责任很大,塑造孩子良好性格和品质,都是在父母身上感受到的。
中国有句古话:“三岁看小,七岁看老。”
其实也说明了,一个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极大的。
所以,为人父母的家长,一定要对自己的言行负责,这不仅仅是你的问题,更是将来的展示!
雪帆奥数老师有感于“教师礼仪”
北京2008年4月23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