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葬书》

(2012-12-21 15:55:50)
标签:

杂谈

分类: 风水
作者简介:  郭璞(pú)(276年—324年),字景纯,河东闻喜县人(今山西省闻喜县),西晋建平太守郭瑗之子。东晋著名学者,既是文学家和训诂学家,又是道学术数大师和游仙诗的祖师,他还是中国风水学鼻祖,其所著《葬经》。 西晋末年战乱将起,郭璞躲避江南,历任宣城丹阳参军。晋元帝时期,升至著作佐郎,迁尚书郎,又任将军王敦的记室参军。 324年,力阻驻守荆州的王敦谋逆,被杀,时年49岁。事后,郭璞被追赐为“弘农太守”。晋明帝在玄武湖边建了郭璞的衣冠冢,名“郭公墩”。郭璞之子郭骜被封为临贺太守。郭璞风水界泰山北斗,风水: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山主人丁,水主财。风生水起鱼水堂五行属水主管财富、智慧。

                  《葬书》

               (晋)郭璞著

  旧本题晋郭璞撰。璞有《雅注》,已著录。葬地之说,莫知其所自来。周官冢人、墓大夫之职称皆以族葬,是三代以上葬不择地之明证。《汉书·艺文志·形法家》始以宫宅地形与相人、相物之书并列,则其术自汉始萌,然尚未专言葬法也。《後汉书·袁安传》,载安父没,访求葬地,道逢三书生,指一处,当世为上公,安从之,故累世贵盛。是其术盛传於东汉以後。其特以是擅名者,则璞为最著。考璞本传,载璞从河东郭公受《青囊中书》九卷,遂洞天文五行卜筮之术。璞门人赵载尝窃《青囊书》为火所焚,不言其尝著《葬书》。《唐志》有《葬书地脉经》一卷,《葬书五阴》一卷,又不言为璞所作。惟《宋志》载有璞《葬书》一卷,是其书自宋始出,其後方技之家,竞相粉饰,遂有二十篇之多。蔡元定病其芜杂,为删去十二篇,存其八篇。吴澄又病蔡氏未尽蕴奥,择至纯者为内篇,精粗纯驳相半者为外篇,粗驳当去而姑存者为杂篇。新喻刘则章亲受之吴氏,为之注释。今此本所分内篇、外篇、杂篇,盖犹吴氏之旧本。至注之出於刘氏与否,则不可考矣。书中词意简质,犹术士通文义者所作。必以为出自璞手,则无可徵信。或世见璞葬母暨阳,卒远永患,故以是书归之欤。其中遗体受荫之说,使後世惑於祸福,或稽留而不葬,或迁徙而不恒,巳深为通儒所辟。然如乘生气一言,其义颇精。又所云葬者原其起,乘其止,乘风则散,界水则止诸条,亦多明白简当。王祎《青岩丛录》曰:择地以葬,其术本於晋郭璞。所著《葬书》二十篇,多後人增以谬妄之说。蔡元定尝去其十二而存其八。後世之为其术者分为二宗,一曰宗庙之法。始於闽中,其源甚远。至宋王伋乃大行。其为说主於星卦,阳山阳向,阴山阴向,不相乖错,纯取八卦五星以定生克之理。其学浙中传之,而用之者甚鲜。一曰江西之法。肇於赣人杨筠松,曾文迪及赖大有、谢子逸辈,尤精其学。其为说主於形势,原其所起,即其所止,以定位向,专指龙穴砂水之相配,而他拘泥在所不论。今大江以南无不遵之者。二宗之说虽不相同,然皆本於郭氏者也云云。是後世言地学者皆以璞为鼻祖。故书虽依托,终不得而废欤。据《宋志》本名《葬书》,後来术家尊其说者改名《葬经》。毛晋汲古阁刻本亦承其讹,殊为失考。今仍题旧名,以从其朔云。  ----出《四库总目提要》  小说《盗墓笔记》中提到过的风水书。在大部分盗墓小说中都有提到。

                     《葬书》原文

  葬者,藏也,乘生气也。

    夫阴阳之气,噫而为风,升而为云,降而为雨,行乎地中,谓之生气。

  生气行乎地中,发而生乎万物。人受体于父母,本骸得气,遗体受荫。  

    盖生者,气之聚。凝结者成骨,死而独留。故葬者反气纳骨,以荫所生之道也。经云:气盛而应,鬼福及人。  

    是以铜山西崩,灵钟东应。木华于春,粟芽于室,气行于地中。其行也,因地之势。其聚也,因势之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  

    风水之法,得水为上,藏风次之。气之盛而流行,而其余者犹有止,虽零散而其深者犹有聚。  

    经曰:外气横行,内气止生。盖言此也。经曰:浅深得乘,风水自成。  

    土者,气之母,有土斯有气。气者,水之母,有气斯有水。故藏于涸燥者宜深。藏于坦夷者宜浅。经曰:土行气行,物因以生。  

    葬山之法,势为难,形次之,方又次之。  

    夫千尺为,百尺为,势与形顺者,吉。势与形逆者,凶。势凶形吉,百福希一。势吉形凶,祸不旋日。千尺之势,委婉顿息,外无以聚内,气散于地中。经曰:不蓄之穴,腐骨之藏也。  

    上地之山,若伏若连,若原自天。若水之波,若马之驰,其来若奔,其止若尸。若怀万宝而燕息,若具万膳而洁斋,若橐之鼓,若器之贮,若龙若莺,或腾或盘,禽伏兽蹲,若万乘之尊也。  

    地势原脉,山势以原骨。委蛇东西,或为南北,宛委自复,回环重复,若踞而侯也,若揽而有也。若进而却,若止而深来,积止聚冲,阳和阴工,土厚水深,郁草茂林,贵若千乘,富为万金。经曰:行止气蓄,化生万物。为上地也。  

    地贵平夷,土贵有支。支之所起,气随而始,支之所终,气随而终。观支之法,隐隐隆隆,微妙玄通,吉在其中。  

    经曰:地有吉气,土随而起,支有止气,水随而比。势顺行动,回复始终,法葬其中,永吉无凶。  

    夫重冈叠阜,群垅众支,当择起特,大则特小,小则特大,参形杂势,主客同情,所不葬也。  

    夫支欲伏于地中,垅欲峙于地上,支陇之止,平夷如掌。故经云:支葬其巅,垅葬其麓,卜支如首,卜垅如脚。形势不经,气脱如逐。  

    夫人之葬,盖亦难矣。支垅之辨,眩目惑心,祸福之差,侯虏有间。  

    山者,势险而有也,法葬其所会。故葬者原其所始,乘其所止。审其所废,择其所相,避其所害。浅以乘之,深以取之,辟以通之,阖以固之。乘金相水,穴土印木,外藏八风,内藏五行,天光下临,地德上载,阴阳冲和,五土四备,是以君子夺神功改天命。经曰:目力之功,工力之具,趋全避缺,增高益下,微妙在智,触类而长,玄通阴阳,功夺造化。  

    天光发新,朝海拱辰,龙虎抱卫,主客相迎,四势端明,五害不侵,十一不具,是谓其次。  

    经曰:回,贵寿丰财。山囚流水,虏王灭侯。  

    欲细而坚,润而不泽,裁肪切玉,备具五色。乾如穴粟,湿如割肉,水泉砂砾,皆为凶宅。  

    经曰:地有四势,气从后八方,故砂以左为青龙,右为白虎,前为朱雀,后为玄武。玄武垂头,朱雀翔舞,青龙蜿蜒,白虎顺俯。形势反此,法当破死。故虎蹲谓之衔尸,龙踞谓之嫉主,玄武不垂者拒尸,朱雀不舞者腾去。  

    盖噫气为能散生气,龙虎所以卫区穴。叠叠中阜,左空右缺,前旷后折,生气散于飘风。经曰:腾漏之穴,败椁之藏也。  

    土圭测其方位,玉尺度其遐迩。以支为龙虎者,来止迹乎冈阜,要如肘臂,谓之环抱。以水为朱雀者,衰旺系乎形应,忌乎湍激,谓之悲泣。  

    朱雀源于生气,派于未盛,朝于大旺,泽于将衰,流于囚谢,以返不绝。法每一折,储而后泄,洋洋悠悠,顾我欲流,其来无源,其去无流。  

    经曰:外气所以聚内气,过水所以止来龙,千尺为势,百尺为形,势来行止,前亲后倚,为吉藏也。  

    势如万马,自天而下,其葬王者。势如巨浪,重巅叠嶂千乘之葬。势如降龙,水绕云从,爵禄三公。势如重屋,茂草乔水,开府建国。势如惊蛇,屈曲徐斜,灭国亡家。势如戈矛,兵死刑囚。势如流水,生人皆鬼。形如负扆,有陇中峙,法葬其止。  

    王侯崛起,如燕巢,法葬其凹。胙土分茅。形如侧垒,后冈远来,前应曲回,九棘三槐。形如覆釜,其巅可富。形如植冠,永昌且欢。形如投算,百事昏乱。形如乱衣,妒女淫妻。形如灰囊,灾舍焚仓。形如覆舟,女病男囚。形如横几,子灭孙死。形如卧剑,诛夷逼偕。形如仰刃,凶祸伏逃。牛卧马驰,鸾舞凤飞,螣蛇委蛇,鼋鼍鳖龟,以水别之,牛富凤贵,螣蛇凶危,形类百动,葬皆非宜,四应前接,法同忌之。  

     山之不可葬者五:气以生和,而童山不可葬也。气因势来,而断山不可葬也。气因上行,而石山不可葬也。气以势止,而过山不可葬也。气以龙会,而独山不可葬也。经曰:童断石过独,生新凶,消已福。  

    穴有三吉,葬有六凶。藏神合朔,神遁鬼避,一吉也。阴阳冲和,五土四备,二吉也。目力之功,工力之具趋全避缺,增高益下,三吉也。阴阳差错为一凶,岁时之乖为二凶,力小图大为三凶,凭恃福力为四凶,僭上逼下为五凶,变应怪异为凶。经曰:穴吉葬凶,与弃尸同。  

    经曰:势止昂,前涧后冈。龙首之频,鼻颡吉昌,角自灭亡。耳至侯王,唇死其伤。宛而中蓄,谓之龙腹,其脐深凹,必后世昌。伤其胸肋,朝穴其哭,是以祸不旋日。经曰:葬山之法,若乎谷中,官应速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解析洛桑八字
后一篇:《疑龙经》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