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条石板路,千年磁器口”,我最早听到磁器口的故事,是在九十年代中期,从川、渝特有的一种说唱形式“金钱板”里听到的。
当时磁器口正街通往江边的路口上,有家"江风茶楼"。老式的青砖灰瓦房,是号称“巴渝茶人”的魏子健开的。每逢周六、周日晚上,都有各种说唱演出,我是那儿的常客。
那些年,磁器口江面上没有这么多做餐饮的趸船,到是泊着许多的渔舟,暮色苍茫时,江对岸清冷暗淡的灯光,映衬着江面上星星点点的渔火,让人惆怅,还真有那么点“江枫渔火对愁眠”的意境。
那时磁器口清矍的面容,是真正的由岁月的风霜沉淀下来的。而不是现在如此这般的翻新后再做旧的。
1998年,磁器口被国务院确定为重庆市重点保护传统街后,“中共沙坪坝区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磁器口古镇历史传统街区的保护开发工作。按照<云南有丽江、江苏有周庄、重庆有磁器口>的定位,努力将磁器口打造成世界级旅游品牌,吸引海内外游客观光旅游。”这样以来,此磁器口便非彼磁器口了。
昔日素面朝天的磁器口,被他们整成了花枝招展的艳妇。现在磁器口正街己不堪入目,满街都是卖麻花的,油炸臭豆腐的气味弥漫了半条衔,臭气熏天。只有从华子良塑像拾级而上的幸福街,朝磁童路走那一段,还多少有一点古镇的遗风。但就这点遗风恐怕很快也会荡然无存了。这条街马上就要被改造成商业街。

我好久没去磁器口了,12月3日下午5点左右,我从磁器口西门的磁童路沿幸福街走到了凤凰阁,然后又返回幸福街。7点左右,在西门吴大官人的“井中天”晚餐。





弹棉花的铺子,城市里己很少见了。

街房邻居在喝“豆豆”酒。一人凑两、参元钱,在酒铺子门外摆上桌子,一桌人边喝边摆龙门阵,从下午一直喝到天黑。







当年华子良接头的杂货店。



又到贯香肠的时候了,年又快到了。

已是掌灯时分。

豆腐脑俺也爱吃。



吴大官人的“井中天”菜馆门前的灯光有些暧昧。这个院子,原是法国教会医院。

吴大官人为我安排的晚餐。杯子里是桑椹酒。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