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子 学者 大家
——北航北海学院规划与生态学院常务副院长 朱鹏飞博士
求学之人谓之“学子”。古往今来,成千上万的学子都希望通过考试(过去是科考,现在是高考)来证明自己是个人才,这似乎成了求学的目的。因此,考上北大、清华的欢天喜地,落榜的垂头丧气。上了北大、清华的人真的都成了人才了吗?考上了自己认为不错的大学的人,是否也真实现了自己的人生理想,成了人才了呢?没有上大学的人是不是就成不了人才了呢?其实,求学之路只迈出了一步,要成为学者甚至是大家,路才刚刚开始。
按说,本科毕业就应该是知识分子了,也就是“学者”了,本科几年的教育就是成为学者的过程。那么,作为学生,怎样才能成为学者呢?作为教师,又要把这些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子培养成什么样的学者呢?
实际上,人都是差不多的,如果说会有最后的差异,那就是踏实和坚持。我希望我们的学生能珍惜大学几年的时光,继续刻苦学习,走好求学之路的第二步;我希望我们的学生坚持做人、做事的基本原则,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应该追求的美好的东西,实现自己的梦想,利己利人。这样,我们也就能做到北大、清华学生能做到的事,甚至做出他们做不到的伟大的事业,无愧学者的称号。
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为“德才兼备、知行合一”的学者就是我们的目标,也是我们作为教师的责任。有什么样的老师,就会有什么样的学生。我希望我们的教师团队首先要具备良好的学者风范,因为我总是相信和高尚的人在一起是能使自己高尚起来的。
那么作为教师该怎么去做呢?
其实,为人师表是学者风范,做起来也很简单,真心实意就够。我们能成长到今天都得益于曾教育过我们的好老师,就拿我的几位恩师来讲吧:
大学一年级的时候,植物学谷澍芳老师—--一个严格得令人讨厌的老太,四年后全年级的同学真诚地在毕业晚会上给她鞠躬,因为大学的四年后,大家终于都体会到了严师给予我们规范做人做事的好处了;
硕士研究生的时候,为毕业论文,我觉得我的导师尤子平教授要求过分,于是我就很不礼貌地对老师发牢骚。当我自以为是地离开办公室的时候,他叫住了我,关切地问我最近是不是心情不好?我突然觉得在老师的严和慈面前,自己是多么的渺小!
博士研究生的时候,我的导师赵善欢教授(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对我说:我所选择的研究,从一开始就有很多同行是不能理解和支持的,但是我不做谁做呢?希望我加入这个研究队伍后能学会坚持。结果在他的弟子庞雄飞院士、梁广文教授等几代人的努力下“田间毒理学”、“种群生态学”、“有机农业”等研究领域硕果累累,影响着中国和世界。
。。。。。。
我很庆幸自己能遇到这么多的好老师,我希望自己也能成为象他们那样的好老师,我也希望我们的学生也能有这样的好老师。
为此,希望我们学院的老师能够引导学生踏实地利用4、5年的大学本科生涯打好做人、做学问的基础,我想和大家一起去努力营造这样的环境和氛围,我相信会有很多志同道合的师生加入,我期待着,也充满信心!
做一个好学生或有特色的学生也能感动老师和促进老师进步,实际上凡是能感动自己的就能感动别人!要知道,作为学生可能有这样或那样优点和缺点,但学生的每一个小小的进步对老师来讲,都是一种承认和鼓舞。有那么多给人期望的学生、有那么多有特色和培养前途的学生,做一个老师是多么地幸福啊!
求学多年以后我终于明白,作为学者,就是要从别人身上学到那些能使自己变得高尚的学问。我们每天都要和不同的人打交道,“三人行,必有我师”,因此我们每天都得学,做一个好学的人并影响别人去学好,做到了,你就成了“大家”了。我希望并相信,我们的教师和学生都能成为具有大家风范的学者,愿与学院的师生共勉。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