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易十四》,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

标签:
《路易十四》波旁王朝太阳王读后感 |
分类: 读书观影看展 |
2013年第一次到欧洲旅行,美丽的凡尔赛宫,勾起我对法国波旁王朝的浓厚兴趣,读完路易十六王后玛丽.安托内特的传记后,《路易十四》随即纳入了我的读书计划。
《路易十四》仅用了11天就读完了。先来理一下波旁王朝。
*路易十四的祖父亨利四世创建了波旁王朝,开朝盛世。
*路易十四的父亲路易十三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烂,留给5岁的路易十四一个内外交困的烂摊子。
*路易十四在位72年,亲政54年,勤勉治国,开疆拓土,创造了波旁王朝的鼎盛时期,他77岁去世时,儿子与长孙均已去世,直接将王位传给曾孙路易十五。
*可惜路易十五是一个不成器的君主,等到他传给自己的孙子路易十六的时候,波旁王朝的命运已经岌岌可危。
*偏偏路易十六是一个极度懦弱毫无主见的主,在法国大革命中与王后玛丽双双命丧断头台。
*之后的路易十七(路易十六的儿子)长年牢狱,后英年早逝;王朝复辟后的路易十八(路易十六的兄弟)、路易十九(路易十八的儿子),最终将波旁王朝推向灭亡。
路易十四生于1638年9月5日,是路易十三的老来子,也是长子。路易十三去世时,他只有5岁,5岁登基的路易十四,由他的母亲安妮摄政,但实际掌权的是枢机主教马萨林。
路易十三留给儿子一个动荡且内外交困的烂摊子,他的母亲对他说:“你要像你的祖父一样,不要像你的父亲一样。”理由是“祖父(亨利四世)去世时,大家都在哭,而父亲(路易十三)去世时,大家都在笑。”
幼年的路易十四身处法国大动乱时期,经历了投石党运动,跟随母亲颠沛流离,四处逃亡,直到1652年,14岁的路易十四才与母亲一起重返巴黎,但实权仍掌握在马萨林主教手里。
1660年,22岁的路易十四与西班牙公主玛丽.泰蕾莎结婚。他们既是表兄妹,还亲上套亲。他的岳父是他的舅舅,他的岳母是他的姑姑。看来中外皇室婚配都喜欢一家亲啊!
自然,这也是一桩政治婚姻。这也是导致路易十四拥有众多情妇的原因?不置可否!国王与王后恩爱与否,在当时的欧洲,宫庭情妇都是一个华丽而普遍的存在。
(1661年,23岁的路易十四)
1661年,枢机主教马萨林去世,23岁的路易十四亲政。从5岁登基,这一天,路易十四等了18年。18年,把一个貌似羸弱的小男孩历练成了一个英武好战的勇士。
以至于面对权倾一世的主教离世,茫然的大臣们问路易十四:“我们今后有事找谁?”路易十四回道:“找我。”
年轻的路易十四开始治理自己的国家,他亲力亲为,满腔热情,他力争在国外受人尊敬,在国内实行绝对统治,大力宣传君权神授,创立有史以来无与伦比的绝对君主制。并着手整治军队,恢复自己的海军,亲自率军作战,逐渐开始了开疆拓土的漫长征程。
路易十四的野心勃勃,四处征战,力挫荷兰,干涉英国,染指西班牙。在他执政期间,法国发动了三次重大战争:遗产战争、法荷战争和大同盟战争,使他在1680年开始成为了西欧霸主,无人能敌。路易十四的雄才大略、文治武功,使法国成为了当时欧洲最强的国家,也是波旁王朝的全盛时期。
路易十四成功地让自己的孙子继承了西班牙王位,即菲力浦五世,他取代了哈布斯堡家族,成为了西班牙王室的第一位波旁王朝的国王,这引发了数年的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哈布斯堡家族与波旁王朝的对抗,成了欧洲王室的一个永恒话题。
诚如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常年的征战,劳命伤财,随着一批得力将领的纷纷离世,再加上一路打来树敌太多,唯有强大的联盟不可破。晚年的路易十六深居凡尔赛宫,不再知人善用,纵有雄心壮志,已是力不从心,国力逐渐衰退。
世间真是一个轮回,路易十四从父亲路易十三手里接过一个烂摊子,殚精竭虑建设成欣欣向荣的盛世景象,到临终交给曾孙路易十五的时候,曾经的盛世早已没了华章。
路易十四,5岁登基,23岁亲政,77岁去世,在位72年,亲政54年,他比他的儿子和长孙活得都长,最后将王位传给了曾孙路易十五。他是历史上有确切记载的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
路易十四一生的建树,除了政治、经济、军事、外交之外,还有一项值得称道,便是艺术。
路易十四喜欢芭蕾舞,少年时期,他便在宫庭芭蕾剧中扮演了太阳神阿波罗,从此他就以“太阳王”自居。他还喜欢戏剧,法国戏剧家莫里哀便深得路易十四的赞赏。他还创办了皇家舞蹈学院、艺术学院,使得法国的舞蹈、音乐、建筑、绘画、文学,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繁荣景象。

(凡尔赛宫里的镜厅)
而耗资2亿法郎、历时28年(1661年动土,1689年竣工)修建的凡尔赛宫,不仅辅助了路易十四的政治前景,成了法国绝对君主专制的中心,更是建筑、绘画、雕塑艺术的集中展现,成了欧洲文化艺术的中心。
路易十四(1638.9.5--1715.9.1),被称为法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有艺术气质的国王,也是欧洲专制君主的榜样人物,是波旁王朝除开朝君主亨利四世之外的功勋人物。可惜的是,他亲自见证了波旁王朝的抛物线历程,自他之后,波旁王朝再无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