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郫都】小巷中的唐昌古镇(1)-走进文昌宫巷

标签:
四川郫都唐昌古镇文昌宫巷旅游 |
分类: 我行我走 |
时间:2020年10月17日

墙上历史之——徐悲鸿写给学生、唐昌人陈仲年的字。

墙上历史之——文昌雅集图。



窄窄的文昌宫巷,不见了文昌宫,真实的文昌宫巷亦不见了踪影,文昌宫巷两侧的院落也只见一二,但从墙上的图文简介,依稀可了解一些文昌宫巷的过往历史。


文昌宫巷的古老墙壁,用玻璃隔断保护,陈列在此,以示纪念。

倚门靠墙遥想当年。

模一扇旧窗。


树一墙菱花。


用瓦片,塑出唐昌古镇的过往,留存些许的记忆。


不曾忘记,也不会忘记,曾经的盛世,曾经的热闹,曾经的人情过往,曾经的袅袅炊烟。

拄着拐,跛着脚,在文昌宫巷,进进出出,几十年,不曾间断。

最后回望,此时无比寂静的文昌宫巷最后一段,留给过去最后的一点记忆。

地点:四川成都-郫都区唐昌镇
唐昌古镇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不是一整片留存,而是散落在一条条小巷里:一处处院落,一段段旧墙,一点点遗留的陈年故事……
文昌宫建于清乾隆十年(1745年),占地约3亩,上世纪四十年代为崇宁县临参会会址,解放初期为起义部队95军225师师部,后拆毁。
文昌宫巷也建于同时期。
北宋崇宁元年(1102年),改名崇宁县,一直沿用至1958年,撤县建镇,更名唐昌镇,并入郫县,今郫都区。
距今已有1343年,名副其实的千年古镇。
此次没去西街,无缘见到。

墙上历史之——徐悲鸿写给学生、唐昌人陈仲年的字。

墙上历史之——文昌雅集图。



窄窄的文昌宫巷,不见了文昌宫,真实的文昌宫巷亦不见了踪影,文昌宫巷两侧的院落也只见一二,但从墙上的图文简介,依稀可了解一些文昌宫巷的过往历史。


文昌宫巷的古老墙壁,用玻璃隔断保护,陈列在此,以示纪念。
门联迎客:民俗皆传统,生活是文化。

拿成都人的话说,打造后的“唐昌故事”,其实就是一个“农家乐”,只是赋予了它一些文化色彩,可喝茶,可吃饭。也被经营者命名为“聚闲斋”。




玲珑小院,迎曦坐下,闲看小景。

拿成都人的话说,打造后的“唐昌故事”,其实就是一个“农家乐”,只是赋予了它一些文化色彩,可喝茶,可吃饭。也被经营者命名为“聚闲斋”。




玲珑小院,迎曦坐下,闲看小景。
品茗,静观,遥想,思古。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聚闲在此,睹物思人。

再回小院,窗棂下,竹编外壳的暖水壶,给人几许别样的记忆。


这只灵气的小黑猫,炯炯目光中,英气逼人,是敌意还是不友好?为这张抓拍欢喜!


继续徜徉在迂回的文昌宫巷,游客极少,玻璃罩保护的古墙贯穿巷头巷尾,记录着文昌宫巷曾经的烟火。



再回小院,窗棂下,竹编外壳的暖水壶,给人几许别样的记忆。


这只灵气的小黑猫,炯炯目光中,英气逼人,是敌意还是不友好?为这张抓拍欢喜!


继续徜徉在迂回的文昌宫巷,游客极少,玻璃罩保护的古墙贯穿巷头巷尾,记录着文昌宫巷曾经的烟火。



倚门靠墙遥想当年。

模一扇旧窗。


树一墙菱花。


用瓦片,塑出唐昌古镇的过往,留存些许的记忆。


不曾忘记,也不会忘记,曾经的盛世,曾经的热闹,曾经的人情过往,曾经的袅袅炊烟。

拄着拐,跛着脚,在文昌宫巷,进进出出,几十年,不曾间断。

最后回望,此时无比寂静的文昌宫巷最后一段,留给过去最后的一点记忆。

走出文昌宫巷,别样的文昌古镇之一瞥,留在小巷里的丝丝古迹。
后一篇:初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