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夏徒步天台山(1)——从老山门到等乐安

标签:
成都邛崃徒步天台山第一级台地老山门等乐安 |
分类: 我行我走 |
2015年7月25日,周六,成都邛崃天台山。
第一级台地,从老山门到等乐安;
第二级台地,从等乐安到正天台;
第三级台地,从正天台到玉宵峰。
天台山地处四川省邛崃市,距成都110公里,距邛崃45公里,属邛崃山脉,景区面积达192平方公里。锦翠叠溪、高山玩水是天台山的特色,还有一个标签就是夏夜观萤。
几年前,我和妹妹去过一次天台山,一样的全程徒步登山。因为出门时间晚了,到达山门时(现在叫老山门)已是午饭时间,午饭后开始登山,未到小九寨便天晚歇下了,第二天赶回成都已是傍晚时分。
今年的暑期,决定陪珍珠再上天台山全程徒步(珍珠爸不喜欢爬山,正好趁他出差的周末母女俩一起去),事先在网上买好7月25日新南门车站7:20最早一班直达天台山的车票,和珍珠来一场全程自助的徒步天台山之旅。
早上7:20,我们在成都新南门车站乘车,两个半小时之后到达天台山游客中心,游客众多出人意料,排队买票(建议事先从网上订票,可直接到专用窗口取票,无需排队),再排队乘坐交通车到老山门,一番折腾,正式登山已是上午11点。
故地重游,那座崭新大气的游客中心让人陡升陌生感,再次回到这条熟悉的山道,才渐渐找回亲切感。
很有创意的廊道,记得我第一次到此,也拍了这个画面。可歇脚,可躲雨,还有山民在此售卖山货。
霸气的长虹索道。
进山以来,见到的第一条瀑布——长虹瀑布,高200余米,宽20余米。但不得不说,几年的时间,长虹瀑布的水流明显少了许多。




在此简介一下天台山。“山有多高,水有多高”,水是天台山之灵,天台山也是成都人夏日戏水的首选。金龙河自天台山顶蜿蜒而下,全长90多公里,一路奔流,形成一系列的长滩、叠溪、瀑布、海子,这一路都有游人嬉戏水中,让夏日的天台山达到了人与自然的高度灵动与和谐。足可见成都人对天台山的喜爱之情。
在长虹瀑布前留影却是个难题,想避开游客,想照全瀑布,无法两全。
虽然这条徒步路线游客并不多,但一路都有山民设摊卖吃的,诸如烤土豆、煎玉米饼、煮玉米棒和矿泉水。一眼望见这块巨石下的小摊,给人小小惊艳之感,独享天时地利之妙。
神蜂窟,相传是当年罡神蜂为王母娘娘酝酿仙蜜之所,似乎过于牵强了。其实是由水蚀、风蚀和地质变化而形成的,形如巨大的蛤蟆嘴。窟内有水蚀形成的波痕石和风蚀形成的许多蜂窝状巢穴。
三歇坡,顾名思义要一爬三歇才能上去,自然是很陡了。




响水滩瀑布高60米,宽20米,由金龙河干流飞流真下撞击到参差断岩上而形成。虽没有长虹瀑布落差大,却比长虹瀑布笔直陡峭,故瀑水奔腾高猛,水声震荡,由此得名“响水”。其气势之磅礴,堪称川西第一瀑。
在气势恢宏的响水滩瀑布面前,不苟言笑的珍珠依然神情严肃。

山中的峭石与游道。我喜爱登山,更喜见这样的游道。
1个小时之后,中午12点了,见到此条游道中唯一的较正式的歇息点,肚子有点饿了,决定在此简单午餐。
凉面、酸辣粉、烤土豆,算作一餐。





小憩一会儿,继续前行。
观音桥,又名祖师桥,为古时进山必经之道。昔日,天台山山洪肆虐,此桥屡建屡毁。明朝时,山民集资修复此桥,并请来观音像坐镇,故称观音桥。清代,观音桥再次被山洪所毁,山民便请来开山祖师坐镇,祖师桥由此得名。如今,明代的建桥碑记犹存,见证世间的沧海桑田。
石缝窥亭一线天,
回首但见一小仙。


我们用了2个小时,从老山门徒步走到了等乐安,完成了天台山的第一级台地。
天台山自古就有“一重天台一重天,重重天台上九天”的民谣,天台山景区共分成三级台地:
前一篇:沉醉,不思归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