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理心
(2014-10-26 15:51:03)
对于运动平素没有太多热情,所以很少有机会能体验到比赛激烈的那种兴奋感,而对于家人素爱看的奥运会、世界杯,也同样的并不积极;这个周六,作为工会活动——桐乡教育局首届嗒嗒球比赛的
学校领队,从始至终在现场观战,零距离看着参赛教师的喜悲变换——得分的喜和失分的懊,零距离地看着我们队比分和对方比分的胶着状态,从来没有多大运动热情的我心情也随着起起落落,也会情不自禁地感叹“好球”,或者不由自主地为失误叹一声"唉呀“……于是,也就能理解为什么赛场上总会有一阵阵呐喊,总会有一阵阵狂呼,现场感是能唤起同理心的最佳途径。
我们总会埋怨学生的不懂事,总会觉得学生不能理解我们的良苦用心,总会为学生这样那样的行为失范而失望焦心;事实上,我们若能还想得起自己的青葱岁月,其实我们也有过这样那样的不如父母意、不顺老师心的时候;记得自己刚工作那会儿对学生特别严厉,是自己当了母亲后多了一份慈爱;记得对学生的要求总会细致严苛,是自己的孩子到了叛逆期、青春期,才对问题学生也多了一份宽容和理解……时间最为无情,常会让我们失去了部分记忆,然后以成人的标准要求着特殊时期的不同心性的学生,整齐划一,不容逾矩。孔子的那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只可惜,常常因不具备同理心的条件,而失却了原本有的意义。
《辛德勒名单》(节选)今年的高二年级新进入了必上的篇目,因为以前这部电影曾看过两遍,上课时也多了一份全局观,在引导学生细读文本时,让学生体悟“在焚尸场上,一纳粹军官被白骨森森的现场激疯,拿着机枪冲着焚尸炉乱射”的场景描写。我自己对此也有思考:现场上的惨状足以令被纳粹洗脑彻底的德国军官自己痛苦疯狂,可为何对万千犹太人屠杀的命令依然会畅通无阻地被执行?当集中营内一批批无辜的犹太人倒下之际,又有多少执刑者也会有如那位军官一样的痛苦?可是,高高在上的掌权者为何依然无动于衷地下达着一个个惨无人道的命令?……或者,这也是同理心的条件——现场感的缺失而带来的理性、冷酷和人性的丧失。
想到最近的“党的群众路线”一说,刚开始觉得像是有点作秀的感觉,但一段时间下来,现在想想,是很有道理的。想要做好做准确事情,应该到最下面去,到最前线去,到最底层群众面前去,去零距离地感受生活的真实,去感受现实的严酷,存在的困难也好,意见也好,或者对于以后要下达一些要求和政令,会多一些理性,多一份实际,多一份“设身处地”。
……
周末了,很想喝个鸡汤、吃个鸭肉什么的,自己却又是个见不得杀鸡宰鸭场面的人,平时家人是很能理解我的这一个性的,总是会在我不在现场的情况下,达成我的意愿。想起孟子的“君子远庖厨”,因为不忍之心,不忍见动物将死之哀状, 故远离杀生做饭的地方;想着自己之举虽有伪善之嫌,倒也理解了自己一行为的心理基础——生命剥夺的现场总令人心有不忍。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