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山那样思考,做得到吗/

标签:
杂谈 |
分类: 日志(随意版) |
《像山那样思考》再读再教,山能想到自己是自然的一份子,能听出狼嗥声中的生态忧患。作者用诗性的语言,含蓄批评了人类的自私、短视、急功……
在课堂上,我貌似也愤慨地跟着作者文本思路,用嘲讽地语气讥刺着那好像谁都包含在内却又其实无所指的“人类”时,却无法明了,自己恰恰就没能做到像山那样思考。否则,我不会去看似和自己无关的讥讽那个谁都能说几句的“人类”,有时更或者特指“中国人”
只是,我们对文本进行解读并教学的同时,真的能学着像山一样思考吗?
站远了,看看自己和学生的关系,看看学生的现在和未来的关系,看看校园和社会的关系,看看知识记忆、思想成长和能力获得的关系,看看自己作为教者主体和教材的编者主体、学生的学习主体三者的关系……
有时想多了,就挺泄气的,自己也就如那个无形的“人类”一样,习惯了自我、习惯了短视、习惯了妥协,总言必称“中国人”“人类”,也不自禁地应景声讨着“中国人”“人类”;倘若真把自己当成其间的一分子,真的尝试着做到言说一致,也许……
只是,山其实是没有思考的,作者诗性的表达,本就是理想主义者的一个美好愿景而已。
不知该怎样思考了,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