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像山那样思考,做得到吗/

(2013-11-01 19:40:31)
标签:

杂谈

分类: 日志(随意版)

《像山那样思考》再读再教,山能想到自己是自然的一份子,能听出狼嗥声中的生态忧患。作者用诗性的语言,含蓄批评了人类的自私、短视、急功……
在课堂上,我貌似也愤慨地跟着作者文本思路,用嘲讽地语气讥刺着那好像谁都包含在内却又其实无所指的“人类”时,却无法明了,自己恰恰就没能做到像山那样思考。否则,我不会去看似和自己无关的讥讽那个谁都能说几句的“人类”,有时更或者特指“中国人” ;我也不会如此激切地把作者蕴含文本的观点等不及学生自己发现就匆匆告知;我也不会在课堂激昂陈辞之时,总不忘记叮嘱,这个要记住,常考,这个要搞清楚,易设陷……
作为一名教师,真能像山一样思考吗? 
能想到学生现在所学和他涉足社会之后,学能所用吗?我的语文课堂教学,能体现学生平时听说读写的常态吗? 再比如,现在的课堂教学内容设置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吗?再比如,为什么总要让学生在教室里,不停地演算,不停地记忆,这样的学习生活正常吗?各种个性、各有天赋的学生,以“华山一条道”来评价考核,公平吗?
只有在运动会上才风光一把的体育生 面对学业分数时有多困惑和无奈,有文艺特长者除了少量有机会以艺术考生资格实现理想外,多数在文化考试失利后就只能沦落为业余兴趣爱好,有的亦或因生存所迫,连这点机会都丧失;而一些本来有动手特长的,如是混入普通高中了,则基本是无机会显示本值得自豪的这一能力的;而能在文化成绩中找到成就感的尖子生,又有相当数量的比例也只不过是应试高手而已……
《像山那样思考》,的确是一篇好文章。
只是,我们对文本进行解读并教学的同时,真的能学着像山一样思考吗?

站远了,看看自己和学生的关系,看看学生的现在和未来的关系,看看校园和社会的关系,看看知识记忆、思想成长和能力获得的关系,看看自己作为教者主体和教材的编者主体、学生的学习主体三者的关系……
有时想多了,就挺泄气的,自己也就如那个无形的“人类”一样,习惯了自我、习惯了短视、习惯了妥协,总言必称“中国人”“人类”,也不自禁地应景声讨着“中国人”“人类”;倘若真把自己当成其间的一分子,真的尝试着做到言说一致,也许……

只是,山其实是没有思考的,作者诗性的表达,本就是理想主义者的一个美好愿景而已。
不知该怎样思考了,真的。


 
http://ctc.qzs.qq.com/ac/b.gif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道路以目”
后一篇:度日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