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忍看
(2009-04-10 13:26:51)
标签:
杂谈 |
分类: 教海 |
和老李一起上了一次《菊乡茶馆》。
说的是孩子的教育。
话因是某中学有一学生平时学习努力出众,后因某些原因(有点挫折吧),之后先是旷课,再是出走,而至今未归。
于是引出我们要说的是关于“挫折和抗挫折”及相关的话题。
本想说很多,后来还是决定以温和的态度说点。
尤其是老李在刚开篇就被指为有点跑题,他的积极性小有伤害,之后估计影响了发挥,所说的话也没有了他平时常有的深度和尖锐。
总体我们俩是较平和的解说了此事并谈了点自己的看法。
现在的教育无疑是存在很大问题的。
记得上一周我让学生写一篇作文《老师,我很——》,有一学生填的是《老师,我很恨》,恨的是什么?恨的是日复一日的学习,恨的是单调乏味的生活,恨的是永远做不完的卷子……
相比于一些学生的《老师,我很想你》、《老师,我很快乐》……我读到的是一种沉沉的压抑。
这是现有的应试教育下一个脆弱心灵的呈现。虽然更多的学生在如此常态的生活中学会了顺应,但顺应不代表了合理。
学习理论上应是快乐的,因为它是一种获得。虽然其间难免有一些失落和痛楚,当面对获得时需付出的代价,我想总体应该是快乐多于痛苦的。
但是,现在的学生自小学就已开始了厌学,这是应让人深思的。
但是,当社会就业的压力仍是那么大;个人生存的压力仍是那么大;而社会的保障仍是如此脆弱;
或者说行业与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仍是如此悬殊;或者说职业的选择渠道仍是如此单一;更或者说职业在人们心目中仍是有贵贱之分……
等等诸如此类的社会问题无法有完满的答案时,那么应试教育必仍将继续,甚至我觉得,学校愿意终止,大多数的家长也不一定愿意终止。
很多想法,当初在录节目时都无法说,或者说无法完全说。
学习的过程其实不只是为获得知识和分数,更应是获得成长的经历和以后面对生活而需的综合的能力,包括意志力,包括人际的表达和交往能力,包括应对挫折时该有的态度和认识……
那位同学,从小就被一种扭曲的评判标准左右了;他是被伤害的,而终究将找不到伤害者。而似乎人人都可以是伤害他的人,包括他的父母和他自己。
但很想说的话终究未能在节目中说出来,所以在正式播出时,自己终究也不忍看。
一为自己言语的妥协,二也为自己形象的当然不好看。
女儿倒是看了一点点,反馈给我的是:一般般!指说的。
也就只能这样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