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没有这么长距离的步行了。在高二年级社会实践这一课上,我校决定让学生及老师接受“磨难”教育!
我们的目标是位于桐乡西南端的先锋机械厂和位于东南端的污水处理厂。来回行程少说也有十五公里。而这“两站”的空隙我们得先返回学校用餐。而我们的交通工具就是各人的“两条腿”!
不要说学生,我们老师又何曾步行过这么长距离的路程?可是,面对学生我不能强化困难,只能激励,只能身先示范。
一大早,我们上路了。一路走去,先还是有欢声笑语,有说笑打趣,慢慢的,一个多小时后,大家就懒得开口了,我们都累了。
天又是那样的热,路过一家超市,有几个学生忍不住进去买了食品来补充能量,我不忍阻止,就默许了。我的脚有了隐隐的痛感,想像着那儿已滋生了一个个小小的水泡,于是跨步越显小心。
一个半小时后,我们来到了先锋机械厂。我感受最深的是艰苦的工作环境,笨重古板的机床,灰蒙蒙的金属细屑,工人们身上那厚重加油腻腻的工作服,操作时工人脸上因单调重复带来的木然表情,让我陡生一种复杂的心情,不知是为了什么?也许有平时对自己工作环境“身在福中不知福”的拷问,也许有对自己平时因工作烦琐滋生的怨情生发出的片刻反思,也许有对在这样艰苦的环境工作却拿着不多工资的工人,那种安于艰苦,安于平凡的坦然而有的一丝丝敬佩或同情……反正笨拙的笔难于描述自己心绪的万千之一。
在返回的途中我心中有了一份知足。
下午的行程同样艰苦但是多了坚持的勇气。
污水在经历一次次的提炼后,竟又重显清新面目。从恶臭难闻的最初一道工序开始,我们绕着一个个水池参观着,这过程中我们的学生大多忍着气,屏着呼吸,一直到最后一个池边,看到了养育金鱼的清水时,我们的心才放下了,心中也同样滋生出一泓清泉。
清水的产生是如此的繁难,设想在水资源大量紧缺的今天,如少了那汩汩的清泉甘露,我们的反应就不仅仅是捏紧鼻子绕道而行了!
在参观过后我们如能有一丝丝惜水的心意产生,我想我们也就不虚此行了。
今天,我们总计步行三小时半,不知别人怎样,我的收获是脚上生有三个水泡及一大串或喜或悲的感怀!
如此……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