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日志(随意版) |
婆婆学车好几天了,也算是“用心”之人,每日送好小孩读书就很积极的去骑车去“逛”两圈,因为她很想能早点“时尚”地骑着电动车去接送小孩。这两天她充实得都没时间去思考了。
昨天下雨了,这一来她就有闲了。有闲了就要“思考问题”了。这电动车该充电了吧?这时才发现,我们的停车处没有电源插座,空中“甩线”又危险又不雅观,这可如何是好?
等我下班回家,难题又递到我手里了。
我一时也没好的办法,上班时在办公室里和也是新买电动车的小姑娘聊起,才得知,原来有一种电动车是可以拿下电瓶来充电的,正适合我家的情况,正是恨不“相听未买时”,现在“生米已煮熟”,该咋办?想想车才开了没几天,唯一的办法是不知老板会不会在“车无任何故障”的情况下,让我们换一款车?
不管怎样总得一试,先打电话,老板口气和善,我信心大增,于是说明“真相”,老板说“明天面谈”。
第二天,也就是今天,细雨朦朦,因有“面谈”两字作保证,就冒雨骑上电动车去了。(“一中”东一百米处绿源电动车专卖店)
一到店里,老大老二(老板、老板娘)都不在,甚至连当时买车的伙计也不是原来的几位,我一下傻眼了,这下咋办?
店中的一位中年妇女,看来像是在这做工的,我厚着脸皮说明来意,只见她说:“要换嘛,也要让车干干净净的呀,你下雨天骑来,搞得这样脏,让我们怎么卖呀?你只要打个电话来,我们开车来装就行了呀。”我一听更是傻眼了,我就没考虑到这一层,一时气馁,只好辩解,“我是不想麻烦你们呀?”我还拼命回忆当时对我们有利的“情节”——“当时我们就是选中那一款的呀(那款是能拆下电瓶的),是你们的小伙计偏推荐我们买这一款的。”其实我的辩词是苍白无力的,毕竟最后的决定权是我们自己的。唉,咋办呀?
“呀,你是不是沈老师呀!”闲在一旁打盹的一位伙计突然和我打招呼,“我是你的学生呀!”这时我很高兴在店里碰到了熟人,可实在的,我想不起他是谁了。我拼命回忆,他热情提醒,终于我们找到了一个共同熟悉的“308”,这是我以前教过的一个班级,我想他当时肯定是一个成绩不很出色,当然也不是顽劣之生,不然我何以没有太深的印象。他一句一句说着那个班级,那些共同熟悉的老师,我的脑海里也就随着那个“308“的数字在一点一点浮现和他有关的情节。
现在,换车已不成问题了。他很高兴地回头对其他的几个店员说了一句:“她是我老师!让她换吧!”回头又赶忙热情地让我去挑,我又高兴又惭愧,高兴的终于可以换车了,惭愧的是我竟然面对的是一个我已淡忘的学生,一激动,我竟掏出办公室抽屉的钥匙使劲去开电动车的锁,直把自己搞个大红脸。
高兴的事还在后头,爱吃面的老板娘吃完面回来了,当时我以为“阻力”要来了。我那位学生过去向她说明情况,老板娘非但同意,还主动说:“这款车要便宜,还要退钱给你!”有钱拿总是好事,我连忙跟进去拿钱,在填购买单时,老板娘看到我填的家庭地址,又高兴地说:“我家也在那里住的,是邻里呀,再便宜你50元吧。“真是让人开心的事,没想冒雨换车这等无趣事竟变成了这等好事。
在等装车的过程中,我和老板娘、伙计已俨然熟人般闲聊起来。
当我再次冒雨骑上电动车离开这家店时,我心中感觉到了一份暖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