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石家庄老字号,今日依旧万里飘香

(2013-05-06 18:56:00)
标签:

人文/历史

文化

石家庄

杂谈

分类: 石家庄文史

http://s12/mw690/4a648686tdc15f6269ecb&690

 马家鸡铺马保忠与他娘底小棉合影.                大桥街上的“大桥街扒鸡店”

 

http://s10/mw690/4a648686t7c6c61295e09&690

http://s4/mw690/4a648686tdc3bcc30a363&690

http://s10/mw690/4a648686t09a55fdad489&690
今日“金凤扒鸡”的前身是石家庄最早的马家鸡铺,起源于明末清初,当时字号“鸿顺诚”马家鸡铺,是一家地道的清真鸡铺。采用独特的制作工艺,用蜂蜜对鸡进行上色炸制,并用中药秘方老汤煮制。具有一定的药理功效和保健作用,1927年由回民马清晨从保定带入石门(今石家庄),在当时的大桥街开办了马家鸡铺。16岁嫁入马家的底小棉聪明能干、治家有方,深得全家人喜爱,1942年,马家独门制作扒鸡的工艺就传到了她的手中。当时正值日伪时期,民不聊生,生意清淡,马家只能做少量的扒鸡维持生活。底小棉在这时期曾利用马家鸡铺为我党地下工作者做过许多工作。1947年石家庄解放后,底小棉与丈夫和婆婆一起重操旧业,挂匾立号。那时候马家鸡铺可是赫赫有名,用家传的工艺做出的扒鸡,造型美观、回味无穷。马家鸡铺的扒鸡不但驰名石家庄,在政府的支持下,还送上了国际列车,很多外国友人也都知道石家庄有个马家鸡铺。1956年公私合营,马家鸡铺改为大桥街扒鸡店(后又改为石家庄扒鸡店),由“马大嫂”底小棉担任主任技师。人们买扒鸡时总要和“马大嫂”打个招呼,说说话。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马家鸡铺扒鸡风味独特,“马大嫂”经常被请到当时的“交际处”为中央首长、省市领导和外宾制作扒.上世纪80年代初,马家鸡的经营者们设计了“金凤”作为商标,并在1984年正式注册了金凤扒鸡的商标。

苟志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