谎言总是冲刺在前,而真相则跑马拉松。
——迈克尔•杰克逊
巨星已逝,错误依旧在上演,而且像007一样似乎有演不完的续集。
就拿最近一条频频被Ctrl+C和Ctrl+v的“哈根达斯被指铝超标”新闻来说,本来是一个和哈根达斯八竿子打不着的第三品牌,却被某些天才的国内媒体们不断改编杜撰,最后变成了一部卖座的哈根达斯食品安全大戏。让我们这些无知的P民们在眼花缭乱的同时,也知道了某些记者的第二职业——编剧。
不巧的是本人是个坐家,一来比较闲,二来也喜欢搞搞创作,写写骗女生眼泪的东东。本着向前辈和高人们学习的诚恳态度,就此事件向在公信力方面近乎于神话的媒体们刨了一下根,结果没发现神话,却发现了一个笑话。
笑话的原始素材是这样的:2010年4月,国家质检总局公布了一批进境不合格食品、化妆品信息,其中包括美国通用磨坊旗下贝蒂品牌的三款蛋糕粉产品,产地为美国。

原文网址:http://www.gdfs.gov.cn/qwfb/ShowArticle.asp?ArticleID=62537
2010年8月26日,广州一家报纸根据这份报告,发表了一篇题为《部分洋食品检出能致死物质》的文章,文章中只是顺带提了一句:“哈根达斯生产商被指铝超标”。
顺带者无心,听者有意。2010年8月27日,天才的《每日经济新闻》某小记看到了这篇文章。于是数日来没有佳作的他,发挥自己编剧的天赋,立即改编了一篇题为《近300批次洋产品不合格
哈根达斯生产商上榜》的文章,顿时吸引了大把的眼球。
一个小记开了头,千万个小记们跟上来。其他媒体和网站的小记和小编们一看这个标题有卖点,可以吸引眼球,马上发挥标题党的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开始疯狂改标题和改内容,改来改去就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去掉“生产商”之后的《多批次哈根达斯被指铝超标》。至此,贝蒂品牌惹的祸被媒体们改造成了锅,让无辜的哈根达斯背了起来。当然,别人倒霉的同时,这些媒体们却藉此收获了丰厚的眼球和报纸销量。
其实国内部分媒体自甘堕落已经不是一年两年了,曾被炒得纷纷扬扬的“纸箱馅包子”、“杨振宁夫人怀孕”就是某些编剧天赋极高的媒体人的经典大作。如今国内的大导演们总是感叹找好剧本难,找好编剧更难!要我说是他们没有伯乐的眼光,不信他们去媒体界多挖掘挖掘,肯定能挖出满满一和谐号列车!
媒体做为话语权的掌控者,本职工作应该是向公众报道事实、陈述事实和客观分析事实,发挥自身强大的公信力。但是自打媒体自身功能发生重大转变——经济功能开始突出之后,为了追求效益,制造“事实”也成了部分媒体的工作内容之一。照此蔓延,当有一天我们媒体的公信力变成了失信力,引导力变成了误导力,业界神话变成了业界笑话,编辑变成了编剧,那么,我国媒体界还有什么希望可言?
所以,肩负中国打假重任的315应该防微杜渐,把打击“假新闻”也列入今后的工作中去。不仅要多出重拳,更要出狠拳,让部分媒体悬崖勒马,用自己手中那份神圣的话语权为民谋利,而不是谋害!
加载中,请稍候......